熬夜奮戰的「尾款人」,你退貨了嗎?
今年的雙11顯得尤其“長”。2個階段的預售期,長達22天的消費狂歡,上億消費者的日以繼夜,使得這場“加長版”的狂歡再創歷史新高。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今年雙11,全網銷售額高達8403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11月1日0時至11月11日24時,天貓“雙11全球狂歡季”實時成交額達4982億元,是2019年的近2倍(2684億元)。
11月1日-11月11日23時,天貓雙11實時物流訂單量突破22.5億單,約等于2010年全年中國快遞量總和。
此次全民狂歡取得的戰績令人生嘆,在商界為之欣喜的同時,“尾款人”則經歷著快樂并心酸的復雜心情。當狂歡落下帷幕,消費者回歸理性,一波退貨潮開始興起。
1.商家各顯神通,消費者“琦樂吾窮”
在2020這個無力、無奈、無人幸免的艱困之年,雙11成為商界的希望。
布局早,戰線長,是今年雙11最明顯的變化。時間提前到10月20日,隨后經過12天的預售期,活動正式進入售賣期,售賣期為兩輪,11月1日-3日為第一輪,11月11日為第二輪。活動整整持續22天。
淘寶天貓總裁蔣凡說,“今年天貓雙11是最為特殊的一年,首次采用了新銷售周期,將往年的一天變為四天。”
這是雙十一狂歡12年以來的第一次長周期。過去雙十一集中在一天,注意力和購買力較為集中且有限。今年同比4倍的周期延長,意味著購買力可以持續不斷地釋放,為商家提供了增長新機遇。
在疫情導致經濟下滑的情況下,各大商家摩拳擦掌,寄希望于此次活動,希望能一朝挽回全年損失。于是,各種讓利活動、各種優惠規則紛紛被推出,付定金立減、入會立減、跨店滿減、“喂貓”領紅包、優惠疊加等,讓人眼花繚亂。
面對復雜的活動規則,網友們調侃道:“今年的雙十一優惠規則難出了新高度”“沒有點奧數功底都不配過雙十一了”。
其實,冷靜地算一算,發現并沒有便宜多少。可謂是“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便宜一塊五。”
復雜的折扣游戲和滿減規則只是賣家的一種套路而已,目的就是繞暈消費者,讓人在懵圈的狀態下直接下單。畢竟,賣家深深懂得,你要的不是便宜,而是占到便宜的感覺。
其實,這些套路是利用了消費者損失厭惡的心理。損失厭惡,是指人們對于“損失”是極其厭惡的,即使是可能發生的損失。因此,面對商家大肆宣傳的“全年最低價,錯過等一年”的優惠活動,消費者覺得這次不買就會損失一個億。
于是,在商家的套路和消費者的沖動下,這場全民狂歡沖出了近萬億的商業奇觀。
2.瘋狂剁手,“尾款人”不能承受的金錢之重
隨著雙十一開幕晚會上,李佳琦齜著一口大白牙,拉著橫幅并吶喊“沖呀,尾款人”,“尾款人”這個流行熱詞便誕生了。
從“打工人”到“定金人”,再到“尾款人”,還有接下來的“吃土人”,這些定義的背后完美詮釋了全民狂歡過程中消費者的心路歷程。
狂歡開啟,網上消費火力全開,網紅直播帶貨勢頭強勁。可以說,沒有一個人能抵擋得住雙十一的誘惑。
據后來統計,雙十一當天,薇婭帶貨11.06億元,李佳琦帶貨6.96億元,加起來有18億之多。預售當日(10月21日),兩人創造了80億的神話。
面對直播間買一送一、買一送二的優惠力度,以及“三二一,上鏈接”的口號催促,加之“沒有了,問下還能不能加”的饑餓營銷套路,消費者早就按奈不住,只等限時開搶后一頓猛如虎地操作。
10塊、20塊的定金看起來是那么不起眼,上千元的商品定金也只需要幾十塊錢而已,這幸福來的讓人迷失自我,感覺能購買全世界。
但,定金一時爽,尾款愁斷腸。
等到付尾款時才幡然醒悟,自己竟然買了那么多東西,再次查看訂單時才發現,并沒有多少是剛需,只是因為便宜,便覺得不買自己就損失了一個億,買到就是賺到。
但實際上,付尾款時才真是損失了一個億。成千上萬的尾款,讓消費者欲哭無淚。
下單一時爽,尾款火葬場。付定金時,力拔山兮氣蓋世。付尾款時,救救我。付定金時,感覺什么都買得起,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付尾款時,我聞見了泥土的芬芳。
原來,讓打工人徹夜難眠的,不只是加班,還有雙十一待付的尾款。
3.回歸理性,“尾款人”秒變“退貨人”
事實上,今年雙11后的第一天,#退款#話題就沖上微博熱搜榜第一名,話題閱讀量一度飆升至4.1億。
血拼之后逐漸清醒,“也沒便宜多少,不知道圖什么”“剁了那么多,之后都要吃土了”。正當消費者準備退貨時,發現平臺在雙十一當天直接把退貨渠道關閉了,要到11月12日0點才會打開。很多買家一到12日0點就進行瘋狂退貨,引發第一波退貨浪潮。
而為了不讓買家退貨,平臺和商家也可謂是煞費苦心,一邊關閉退貨渠道,一邊采取“秒發貨”操作。
“想退貨發現居然已經發貨了”“晚上下單早上到貨”“懷疑是鄰居給自己發的貨”“快遞比外賣還快”,今年雙十一網友對快遞的吐槽換了一種畫風,“發貨太快”倒成了新槽點。
其實,這種“快”是由于商家采取了預售前置模式,即在消費者支付定金瞬間便開始倉儲生產,提前把預售商品存放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儲配送中心,當消費者付完尾款,接到指令,包裹就可以快速從配送中心發出,快速到達消費者手中。
這就出現了有的消費者支付尾款后,5分鐘便收到貨的情形。
發貨太快是引發“退貨潮”的一方面原因,此外,定金規則也是一大原因。定金規則要求必須支付尾款,否則定金不予退回,消費者為了能退回定金,只能收貨后再退貨,拿回全部尾款和定金。
在這樣一個收貨再退貨的過程中,有的消費者承受了一定的損失,還有的考慮到損失干脆不退貨了。
有網友稱其收貨后準備退款,但大件商品的運費都好幾百,干脆便不退了。
還有網友稱其退貨時,由于購買的小件商品超重,運費險只能抵12元,超重部分都需自己承擔,這么多件累計起來光運費都上百了。
4.退貨浪潮,誰之過?
針對狂歡過后的退貨浪潮,有的“尾款人”認為實屬平臺和商家之過,正是這些一年勝似一年的復雜優惠“套路”,讓消費者陷入無意義的湊單中,最終導致“退貨潮”。
跨店滿減,滿300減40。很多消費者為了湊單,購買很多不需要的東西,之后再把湊單商品退回。
也有一些人認為,退貨浪潮實屬消費者自身之過,沖動消費,瘋狂剁手,不理性、不節制。
暫且不論誰之過,原本都可以及時止損的,卻要等到收貨后再進行退貨,這背后實則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對商家來說,再多的“套路”也擋不住消費者清醒后一心想退貨的決心,哪怕收到貨后再退貨,哪怕百轉千回,消費者也會把貨退回去,拿回貨款。這樣的情況下,來來回回處理訂單、發貨、運輸、退貨,不僅浪費了商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消費者也身心俱疲。
對快遞行業來說更是如此,這些無意義的空折騰占用大量運輸資源,雙十一過后,快遞退貨量是平時的3-4倍,快遞員在面臨巨大的節后配送壓力的同時,還要忙于各種退貨處理。快遞員們不堪重負,有的直接辭職不干了。
5.總結
今年雙11戰績斐然,一方面是商家疫后發力,另一方面是消費者沖動消費,使得這次狂歡有效刺激了內需市場,堅定了全民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
但此次狂歡后的“退貨潮”引人深思,資源浪費、包裝污染等問題應受到多方重視,解決途徑之一便是回歸理性,理性消費、理性經營,唯有如此,才能讓資源有效利用。
【病毒先生自媒體】知名原創科技&營銷自媒體,由知名互聯網分析師、病毒營銷專家劉濤先生主筆,全網總粉絲150萬+,全網原創文章閱讀總量10億+,精選分析最新最熱科技&營銷案例,長期提供科技&營銷領域深度獨家觀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