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職場的35歲困局,營銷人該如何精進?
近年以來,受經濟大環境影響,企業減員、優化的現象屢見不鮮,企業招聘直接規定小于35歲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在這個沒有鐵飯碗的時代,營銷人該如何站穩腳跟,永葆職業競爭力?
01.花錢部門 的尷尬處境
企業裁員,不管是真正因為疫情陷入困境而裁員,還是以疫情為借口“搭車”裁員,對于營銷人來說,都是情理之中的事。相比銷售、研發等企業不可或缺的部門,營銷相關部門(市場部、品牌部、企劃部、廣告部、公關部、推廣部,也包括營銷咨詢公司、廣告公司、數字營銷公司等),作為一個“花錢部門”,一直以來都是很尷尬的存在。
按理來說,對于快消品、奢侈品等嚴重依賴市場傳播來塑造產品價值、拉動終端銷售的行業來說,市場部并不只是純粹的花錢部門,而是切實能夠創造用戶需求、產生品牌溢價,能夠為企業帶來真金白銀的部門。然而,這種價值主要在發生在銷售路徑的前端(創造需求階段),其最終價值的體現又落到了后端銷售上。因此,市場營銷部門的價值很難被清晰的量化,在很多企業老板看來,這些價值主要是銷售部創造的,市場部只是輔助而已。
至于其他非快消品、奢侈品的企業,情況更嚴重。他們市場營銷部門很多都被邊緣化了,其地位根本沒法與業務部門相比。因為在很多企業老板眼中,市場部這樣一個“花錢部門”不過是一個陪襯,行業景氣的時候,品牌建設、市場推廣可以錦上添花;行業不景氣的時候,做長線品牌打造就是在浪費資源。這樣一來,市場部往往成為了雞肋部門,當裁員風波到來時,往往成為第一批被優化的部門。
02.市場營銷人的救贖
當然,市場部在企業中面臨尷尬,也不全是因為企業老板戴有色眼鏡,市場營銷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格局深度不夠,無法為企業創造出超過期待的價值,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比如說有的乙方出身的市場營銷人,在營銷方案、創意方面可能比較擅長,但是到甲方以后沒有與企業的實際業務結合,營銷工作上容易紙上談兵,在品牌建設、市場推廣的具體執行方面,也難以有效落地,成為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再比如有些一直呆在甲方、一直從事一個行業的市場營銷人,他們可能對具體的企劃推廣工作經驗很豐富,業內資源也很多,但是很難跳出固有的行業經驗,無法從整個品牌、營銷體系的高度來看問題,缺少策略性的思考,這樣營銷就很容易了無創意,盲目跟風卻不知其所以然。
說實在,市場營銷工作對從業者有很高的要求:既要有戰略層面的眼光,又要有腳踏實地的實操經驗;既要能市場變化快速捕捉和響應,又要對品牌、營銷體系的系統性把控;既要有對營銷閉環的理性思考,又要對圖文、視頻、事件、體驗設計等戰術層面的感性領悟。一位合格的營銷人,需要很長時間訓練和沉淀。
所以,在裁員陰云下,營銷人的精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靜下心來修煉,磨礪基本功。從文案、策劃、設計的表現,升級到營銷策略的思考,再升級到對整體營銷體系的的操盤,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段位。只有以進為退、功夫到家,我們才能在這滄海橫流的時代站穩腳跟。
03.營銷人的精進之路
1.與優秀為伍
當今時代不同于過去信息短缺,而是信息爆炸,線上線下學習營銷的渠道太多太多,而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要想快速進步,就必須擺脫那些浪費精力的劣質內容(就像我很少看國產劇一樣),從最優秀的人、最優秀的著作、最優秀的案例、最優秀的課程中精選內容。
有很多營銷人,每天不停地在網上報各種廣告、營銷培訓班,追捧各種所謂的營銷大師、策劃鬼才、文案教主,各種學習內容魚龍混雜,但就是不肯靜下來,讀一讀經典的營銷書籍,這樣的學習效果只能事倍功半。
建議大家有空多讀一些經典的著作,比如科特勒的《營銷管理》、戴維?阿克的《品牌三部曲》、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引爆點,如何制造流行》、特勞特和里斯的《定位》系列著作,唐·舒爾茨的《整合營銷傳播》等。相信這些書讀下來,你對營銷、創意的認知一定會上一個臺階。
至于說培訓班要不要報,營銷大師要不要追,這要根據你具體的需要,要報就報些真正權威的課程,追那些有真才實學的老師,而不是那些課程介紹里放了一大堆不知名機構頭銜的所謂“大師”。
2.系統化學習
現在大家都強調碎片化學習,我也特別喜歡在零碎時間登錄微信公眾號、知乎、喜馬拉雅等平臺學習營銷知識。但是,碎片化學習畢竟是零散的,盡管時效性很強,但是缺乏系統性和理論深度。因此,光是碎片化學習還不夠,我們還特別需要系統化學習。
系統化學習的優點是可以在頭腦中形成知識體系,并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系統化學習的目的,是通過刻意學習和訓練,達到專業化的目的。一個人在某個領域只有達到了行家的水平,以“專業”降維打擊別人的“隨性”,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比如,很多人對PPT美化都很頭疼,不知道怎么下手,偶爾get到一些小技能,也是只能解決一小部分疑惑。但是如果你學習了專業的圖文排版技能,把這種平面設計的能力“降維”應用到PPT排版中,那么一定是非常簡單的事情。
系統化學習需要提前規劃,按照計劃長期堅持不懈的堅持,日積月累將會有質的提升。筆者曾經每天通過上下班時間,在地鐵上啃一些營銷名著,堅持了近2年,感覺自己在認知上與同行者拉開了一個檔次,很多專業上的疑惑也豁然開朗了。
3.思考底層邏輯
有些人天天學習廣告、營銷、傳播案例,不斷地模仿那些具體的營銷動作,卻不愿意再深一步思考。也有很多實干中出身的營銷人員,往往不屑于對營銷本質和理論層面進行深層次的邏輯分析,他們會覺得這個太虛了,他們更加信賴實實在在的經驗。但是我要說,其實底層邏輯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
因為實戰經驗是離散的、偶然的、有特定語境的,如果光憑實干經驗,你是不知道事情為什么這么做,各種經驗性做法之間的關聯與主次關系是怎樣的,其他行業是否適合采用你的經驗,又該怎樣合理地應用到其他行業。
營銷有“道”和“術”兩個層次。不客氣的說,只憑借實干經驗,那么你只能停留在“術”的階段,只能做士兵或將軍;只有結合經驗,對其底層邏輯進行“道”的策略性思考,你才能徹底弄透整體營銷思路,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進而舉一反三地遷移到其他案例中。
那么,如何進行底層邏輯思考呢?簡單一點就是從著眼于“我要做什么,怎樣做出來”,上升到“我為什么要做,怎樣做得更好?”從顧客需求出發,結合企業或品牌的具體情況,找到問題的核心所在,并圍繞這個核心,對各種營銷手段進行有目的、有主次的選擇,形成適合企業或品牌營銷推廣玩法,并形成高效的閉環。
舉個栗子,比如說一個簡單的短視頻廣告,如果一般的看法,可能會泛泛地說要有創意,模仿別人的高顏值、搞笑視頻,也有很多品牌簡單粗暴地把硬廣告放上去。
但是,如果從底層邏輯角度來思考,那么就很容易看到,既然短視頻廣告場景是休閑時光刷短視頻,那么廣告作品必須本身也要像短視頻,有軟性有趣的內容、沿用大家習慣的豎屏模式,而不能是橫屏的硬廣廣告。
而內容取材、風格怎么來,這個要根據品牌的目標人群來定。比如說釘釘、企業微信這類APP,短視頻廣告那么可以取材于辦公室、職場的情景短劇;如果是咖啡、紅酒,那么短視頻就適合知識科普、文藝vlog等,而不能盲目地模仿別人的高顏值或搞笑視頻。
你看,只要進行底層邏輯分析,很多思路就清晰了,行動也有了明確的指針。
4.盡可能實操
營銷是一門實踐的科學,而且其面對的市場環境、消費需求時刻在變化,營銷人如果只是就理論而理論,不深入市場一線,不去實際操作,是沒法深切觸摸到真實消費心理,也沒法理解每一個營銷玩法的實際效果,更無法掌握隱藏其中的操作要領。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我們要抓住一切機會,盡可能地放開手,親自投入到營銷實際工作中去,無論你身居何職,無論你經驗閱歷如何。如果你是一名企劃人員,可以到真實的市場中去對話消費者;如果你是廣告公司文案設計,可以親自運作一個短視頻或自媒體號,分享你的專業或興趣;如果你是營銷專業學生,可去組織或參與校內外的活動策劃、互動事件中……
筆者以前從事品牌營銷咨詢工作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渠道全國基層市場調研從那里可以了解到各地不同的市場情況,以及發現不同的地方一些有意思的實效營銷玩法。同時我也很珍惜去甲方企劃部駐點工作的時光,在真實的市場中從事短兵相接的推廣工作,收獲總是很多。
另外,作為依賴營銷營生的從業者,我們首先需要將自己營銷出去,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這樣才能見證你的專業能力,并且在個過程中洞見有關營銷的真知灼見。這就好像醫生,首先要把自己的健康養生做好,別人才會相信你的醫術如何。
總之,營銷事業有如星辰大海,境界重重,路漫漫兮,需要我們不停地求索、有智慧的追逐。“知行合一”,永遠是我輩中人行動的圭臬。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無懼裁員風云,潛心修煉內功,一路打怪晉級,在營銷之路上精進不息!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