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認知,2種思維方式,助你想出N多創意!
如何想出創意?如何想出很多創意?如何想出又多又好的創意?這應該是困擾眾多廣告人的問題!
關于這個問題,捕手經歷了3個階段的認知升級,有了一些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助人助己提升創意效率。
第1階段,創意是從策略推導出來的。
由于我進入廣告行業一直是做策略相關工作,帶我的4A大佬也都是策略出身,這直接影響了我的思維習慣,認為策略(洞察)遠勝創意,策略才可以推導出創意,工作之余收集了不少策略工具,也總結了整合營銷傳播策略工具,并不斷迭代優化,實踐證明,策略推導創意越來越順,效果顯著。
第2階段,創意是團隊頭腦風暴出來的。
不過,實踐也證明,差不多有一半時間,策略是真的推不出創意,需要團隊關在會議室里一起頭腦風暴,希望憑借每個人的知識庫激發出創意,頭腦風暴雖然效率不高,但是很多時候確實可以得出不錯的創意,然后再倒推策略完成方案。
第3階段,創意是從結構化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的結合中產生的。
就在我糾結“到底是策略推導出創意,還是創意倒推出策略”問題時,我的麥肯錫領導反問我“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這一下子點醒了我,我再也不糾結這個問題。最近,我又認識到,無論是策略推導,還是頭腦風暴,都是為了想出創意而采取的一種思維方式,策略推導是一種結構化思維,頭腦風暴是一種發散性思維,而廣告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必須將兩種思維方式結合運用,才能真正想出又多又好的創意。
如何進行創意的結構化思維?
創意的本質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前提是定義問題,所以,創意的結構化思維是“定義問題x解決問題”。
定義問題,主要包括“發現問題、設定目標和拆分任務”。不是每次定義問題都要這么完整,根據甲方的brief,有時候需要先發現問題,再設定目標和拆分任務;有時候問題已經明確,只要圍繞目標,做任務;有時候只需要做任務即可。
解決問題,主要包括“行業分析、對手分析、企業分析、消費者洞察、策略、概念、創意、媒介、排期、預算”。同樣,解決問題的也不一定要如此完整,有時候不需要分析競爭對手,有時候需要多個文化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增減,不能為了完整而完整,一定要時刻記住,一切為了解決問題。
如何進行創意的發散性思維?
結構化思維稍微理解下應該都能懂,網上的策略結構很多,自己也可以總結,而發散性思維就沒那么簡單了。經過長期大量的創意案例收集、歸類和歸納,最近,終于讓我發現一條發想創意的萬能公式。我們在頭腦風暴發散性想創意的過程,其實是在嘗試構建品牌與宇宙萬物的關聯,這里的宇宙萬物可以是人事物、修辭手法,時間空間,星辰大海、消費者需求……而表達宇宙萬物的正是“詞語”,所以,創意的發散性思維是“品牌x詞語”。
你只需要一本現代漢語詞典,就可以進行海量創意發想。比如:品牌x愛情、親情、友情、夢想、心愿、未來、困難、對比、比喻、擬人、夸張、反常、拼圖、場景、直播、演講、挑戰賽、驚喜、快樂、難過、憤怒、治愈、愛因斯坦、牛頓、李白、秦始皇、奮斗、勇敢、自律、自由、宇宙、歷史、數學、藝術、科學、AR、VR、人臉識別、電視劇、電影、綜藝、一鏡到底、反轉、鬼畜、沙雕、故事、音樂、體育、明星、諧音梗、價值觀、態度……
品牌x自律、自由:keep《自律給我自由》
品牌x對比:天貓雙11《N種優惠,1起挺你》
品牌x走秀:杰克瓊斯《8000公里T臺秀》
結構化思維x發散性思維:
通過發散性思維可以想出海量創意,但是,不一定都適合你的品牌,只有與結構化思維結合、篩選后,才算是真正想出又多又好的創意。
不過,想出創意也只是起點,深化創意、執行創意才是真正的難點,想出創意是從0到1,深化創意、執行創意是從1到N。你需要一邊想出又多又好的創意,一邊進行海量創意案例的收集、歸類和歸納,如此才能在深化創意、執行創意階段高效率工作。
最后總結:
1個認知:創意=結構化思維x發散性思維。
2種思維方式:結構化思維=定義問題x解決問題;發散性思維=品牌x詞語。
祝你想出又多又好的創意,不加班!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