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的成名,是這個時代的幸運還是不幸?
“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這是被譽為20世紀最出名的人物之一、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袖,藝術家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最廣為人知的預言之一。
在安迪·沃霍爾剛剛去世的1987年,互聯網也不過剛剛冒出荷尖而已,社會信息傳播仍然處于極度閉塞的階段,也正因為如此,安迪·沃霍爾的“15分鐘定律”,在當時只是被視為天馬行空的藝術家一時興起的瘋狂言論而已,甚至還被嗤之以鼻。
但在2020年的今天,安迪·沃霍爾的預言應驗了。
在這個偶像人物頻出又轉瞬即逝的流量世界,一張笑容純真的照片或一段極具病毒性的短視頻,都可能讓人一夜爆紅。
幾乎一個月就上了51次微博熱搜的康巴漢子丁真,就是“15分鐘”定律在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案例。過去的30天,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丁真的身影:
#丁真用藏語接受央視采訪#
#黃子韜要去四川找丁真#
#丁真登上日本新電視臺#
……
只有你想不到的熱搜,沒有討論不起來的話題。一切宛如一部51集的大型電視連續劇“丁真的故事”。不曾想,還真有一條熱搜冒了出來,叫做#丁真引發的一場連續劇#......
01.
丁真是怎么火起來的?
讓我們用最快的時間,復盤一下這場有關于丁真的“流量狂歡”。故事要從一個不到10秒的短視頻開始說起:四川甘孜理塘縣的藏族小伙丁真,在路上被攝影師無意拍下了一段畫面,結果出乎意料地一夜全網爆紅。短短的視頻里,身著藏服的丁真僅用帥氣的面龐、清澈的笑容就征服了網友們的心。
為了形容丁真“野性與純真并存的美”,熱情的網友們甚至還為他造了一個新詞——“甜野男孩”。
緊接著,他開通了自己的社交賬號。在有網友擔心走紅的丁真會不會就此走向商業化時,國家隊及時出場,將丁真收編為家鄉一家國企的員工,參與當地的旅游文化宣傳,每月領取3500元的工資。
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圍繞著丁真的走紅,四川和西藏開始了一場有趣的“丁真故鄉”之爭——四川文旅為甘孜藏區拍攝了一支旅游宣傳片《丁真的世界》,以丁真為主角,一展當地的獨特風光和人文風情,但大伙因為丁真的藏族身份,就誤以為他是西藏人,紛紛表示想去西藏凈化心靈,急得四川立馬發起#其實丁真在四川#的話題,引發了一系列的討論和笑料。
之后,越來越多的城市邀請丁真去旅游,丁真的一切都成為了網友們的談資,比如丁真收到的禮物、丁真的馬名叫珍珠、丁真給家里買了電器,甚至連丁真的舅舅,也被戲稱為“瘋了的鄭伊健”,陪著他一起走紅。
02.
「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是時代的不幸嗎?
事情的走向,會隨著丁真的爆紅而以一個happy ending為結束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我們的預言家安迪·沃霍爾爺子早已看透了一切,他的至理名言“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的真正含義,就是在成名了15分鐘之后,這個人很快也會被淹沒在時代的浪潮中,最后永遠消逝在社會大眾的記憶里,美好終究是曇花一現。
無數過往的經驗早已言明結局,輕則慢慢被新的流量所覆蓋,重則物極必反,紅后翻黑,越是紅火最終也會招惹來越多對立者,將負面信息和黑點統統掘出,最終反被“造神者”們趕落神壇。
丁真作為這個流量時代的一份子,自然也不能幸免。出圈不到一個月,就有無數關于他的負面討論開始被擺上牌桌。
首先,是網民對丁真未來發展的擔憂。在丁真的視頻開始呈現走紅趨勢時,已有不少網紅公司開始嘗試聯系他。網友認為,資本的進場,是丁真走紅后的必然結果,他會在還有市場價值的時候被“運作”,一旦失去熱度便被立馬拋棄。流量時代最大的不幸與悲哀正在于此。特別是在傳出當紅偶像團體綜藝《創造營4》有可能邀請丁真時,一切仿佛都在印證猜測。
另一方面,有關價值觀取向的爭論,更是不絕于耳。熱度最高的,莫過于沖上熱搜的話題#部分男性對丁真的態度#,一舉奪下微博超12億的閱讀和討論。源頭就是某些論壇出現了部分男性網民,對丁真的走紅表示難以理解,甚至惡語相向。
在知乎,甚至還有一條對丁真的看法收獲高達7.9萬個贊:
“我工作比丁真努力,比他有知識,有才華……”
“他裂開嘴露出滿口小白牙嘿嘿一笑,姑娘們就神魂顛倒……”
點贊的人,大體都是認為丁真僅靠外表走紅就是社會環境的“不公正”,是這個時代的“不幸”。
對“時代”這種宏大話題,我們不敢妄言輕斷。但可以堅信的是,丁真的成名,無論是對他的家鄉四川甘孜,還是對成千上萬邊遠鄉鎮的旅游營銷啟示,都具有正向的影響。
03.
丁真只有一個
丁真又不只一個
在網絡上,有一種關于丁真走紅的論調腦洞十分清奇。那就是丁真的聲名鵲起,會短暫地帶起他的家鄉四川甘孜的曝光度,但由于當地服務或地緣環境還不足以匹配旅游水準,這會導致慕名而來的游客大失所望,繼而對丁真和四川甘孜產生負面看法。
所以,丁真“不該紅”。
這論調乍看似乎邏輯通暢,實則無稽之談。這些話翻譯過來,就是連漢語都不會說的丁真就應該默默放牛下去,交通閉塞、窮鄉僻壤的甘孜也不宜過度出名,應該永遠貧窮下去。
可省省吧。丁真的走紅,對甘孜理塘的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
過去,人家四川甘孜也想把這里打造成旅游區,但永遠提升不了知名度,上網搜索理塘時,跳出的永遠都是“高反”、“缺氧”,因為這是川藏線上最高的城市。丁真的出現,直接打破了僵局。
丁真對甘孜州理塘縣的旅游宣傳貢獻,遠遠超過了堆積大量廣告、全渠道全平臺投放這種投入高回報少的傳統方式,大量的曝光也為理塘吸引來了更多的投資和服務設施建設。
丁真就是四川甘孜的熊本熊,是這座城市最重要的名片和IP。要知道,在出現熊本熊之前,熊本縣一直都是日本毫無存在感的窮鄉僻壤,不只經濟低迷,旅游業也一直相當慘淡。
熊本熊的出現,讓這座城市得到原本不敢想象的關注度,每年無數游客慕名而至。提起熊本縣,人們不再想起“窮鄉僻壤”,可愛、蠢萌、有趣、好玩反而成為了游客們聯想的高頻詞語。熊本熊,甚至還被任命為熊本縣的營業部長兼任幸福部長。
誕生不過五、六年,熊本熊的周邊產品就已經為熊本縣單年帶來超過1408億日元的銷售額。
丁真的出現,同樣也會帶給四川甘孜理塘這樣的名片:純凈、美好、雪山、冰川。而對于中國成千上萬邊遠鄉鎮來說,比起去嫉妒丁真和理塘,或許更多地會是從他們的身上得到信心——自己并不是一個永遠都會被遺忘的窮鄉僻壤,可能某一天,自己也有機會打造出一個名片呢?
就像前幾個月,同樣使貧困的涼山紅極一時的黑鷹孩子籃球隊,他們就是另一個“丁真”。年齡只有十歲左右的一群孩子,在物質生活極度貧乏的情況下依然勇敢追夢,擁有著遠遠超過這個年紀該有的球技,成為了中國體育明日的希望。
他們,已經成為了涼山的另一張名片。
我們從來都不否認丁真的幸運。也許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普通人,他們和丁真一樣努力地生活著,付出不比他少,相貌不比他差,而丁真只是正好成為了被發現的“那個人”。
但我們同樣不應該否認,丁真的出現,為這個時代千千萬萬偏遠鄉鎮的旅游文化發展和營銷,開辟了一條新的思路。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