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去開創意的倒車吧
2020年,隨著蘋果12的新機發布,臺下的觀眾以及熬夜觀看直播的人,都不禁發出wow的感嘆。
直角設計語言回歸,夢回2013。
蘋果作為環保踐行者·錘子子公司·美股扛把子·廣告制作天花板,它的這一舉動值得玩味細品,探究其可能對整個廣告行業帶來的影響,以及接下來一年,可能被行業廣泛運用的主流創意范式。
先說我的結論:iPhone直角設計語言的回歸,預示著我們將要迎來一場創意的文藝復興。
從傳統廣告到網絡營銷、social、H5、martech、數據降臨派等形式與概念的層出不窮,廣告行業正在逐漸失去它的原始魅力,即創意的生命力。
創意失去了生命力,它也在內卷。
其實,創意文藝復興這件事,早在蘋果之前就已初現端倪。我將簡單分享一下我見到及感受到的,期望可以對讀到這篇文章的你有所幫助。(主要是拿下年案比稿)
播客:廣播的復興
Podcast(播客)又火了。但播客的火,又與蘋果有關,Podcast中一檔名為《The Joe Rogan Experience》的播客節目以超過1億美元的價值簽約了spotify。
這消息無疑給國內一大批用愛發電的播客制作者打上了一針強心劑??吹竭@條消息的人,心里都只有兩句話。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大丈夫當如是,彼可取而代之”
國內播客的形式在我看來,與廣播這一形式幾乎有沒有不同。為什么說是幾乎呢?因為廣播是實時的,而播客是錄播的形式,你不用擔心錯過精彩的內容,即使錯過你也可以隨時拉動進度條,反復收聽。
嗅覺靈敏的公司早已經開始在播客中進行廣告合作。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國內新消費品的代表——三頓半。(此段非廣告,可安心食用)
以我看到的資料來說,三頓半從創立之初,其廣告營銷的嗅覺可以說是站到了時代的前列線上,幾乎做對了所有事情,除了口味。
作為一個咖啡愛好者,我真心希望它可以好好改進。
回歸正文。
三頓半與某播客節目進行了合作,通過口播的形式告知三頓半正在發起“返航計劃”,以及“返航計劃”的參與規則。
不同于廣播的中插廣告,播客只在開始或結尾時才口播金主的內容,這樣就避免了中斷聽眾收聽時的連續性。
注意,同樣是廣告,在說廣播時我用的是廣告,而在說播客時我用的是口播。其實兩個東西在我看來差不多,是一回事。
刻意將播客與口播進行關聯綁定,主要考慮到前一個將口播發明光大的內容公司,現在也還活得挺不錯,并且新一季的節目也馬上就要播出。
希望可以為播客這個內容形式,蹭一波成功商業案例的流量。
畢竟已被證明的口播遇上播客這一新形式,想象力一下子就大了許多。希望所有的優秀播客制作者都能吃飽飯,吃好飯。
任何流行事物的發展都起始于那群被稱為社會精英或者白領的人。無論是產品更迭、消費習慣,亦或是生活方式和審美品味,無不如此。
這也是“US Copy To China”到“China Copy To 東南亞”的邏輯可以跑通的原因。
(拼爹爹不算,農村包圍城市是建國方針,任何的邏輯在國家邏輯面前都是弟弟邏輯)
可以預見到,當播客在城市流行開來之后,接下來就是“City Copy to 下沉市場”,播客占領全國指日可待。
有眼界的品牌們,可以大力鋪開與播客們的合作。一來現在播客的合作費用比起一些大號而言,真的便宜得像是白撿一樣;二來播客的長尾效應及其恐怖,我自己在聽的幾個播客,都已經聽到了兩年前。
兩年前的微信推文,誰還會再去看呢?
關于播客先聊到這兒,說了這么多只想告訴大家一件事,我認為:以播客為代表的聲音創意形式,有機會重拾廣播時代的輝煌,合作要趁早。
盲盒:水滸英雄卡的復興
隨著泡泡瑪特的上市,并且市值超過1000億。盲盒再度成為一個社會熱點話題。
泡泡瑪特儼然變成了盲盒的代名詞。
然而,盲盒天然不是泡泡瑪特,泡泡瑪特天然是盲盒。
盲盒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創意形式。比如電商清倉利器“福袋”、帶有水滸英雄卡的小浣熊干脆面、家人一早幫你準備的工作便當,甚至是那個裝著薛定諤的那只貓的容器。
凡是帶有不確定驚喜包裝,都可以被稱為盲盒。
人類對于未知事物的原始探求欲,恰巧被被泡泡瑪特用開蓋有驚喜的形式給短暫滿足了。
所以泡泡瑪特成功了。
任何品牌想要復制泡泡瑪特的成功,其實有跡可循。只需執行以下公式,生產一個驚喜可控的產品即可。
說起驚喜可控的包裝,在2020年快結束的當口就不得不提到我國極為優秀的傳統風俗習慣——紅包。
當收到紅包但未拆開之前,整個人的情緒是極為激動的。但與泡泡瑪特不同的是,拆開泡泡瑪特之后收獲的是無盡的空虛;拆開紅包之后,則需要面臨更大快樂的抉擇——是去買可樂還是吮指原味雞?
所以如果有品牌想要討好消費者,不如在年貨節期間推出現金紅包盲盒,我相信沒有消費者可以頂得住這樣的操作。
對于消費者而言,我不一定喜歡你這個品牌,但是我肯定喜歡紅包。哪個品牌發我現金紅包,我就有可能愛上你。
人類對未知的探求復興于泡泡瑪特,消費者對于品牌營銷的認同復興于紅包。
關于盲盒,最后在吐槽一句:泡泡瑪特把那個Molly的形象做得可真丑。
爺青回:80/90生人的記憶復興
2020年B站的年度彈幕是“爺青回”。
這條彈幕不僅出現在B站的各個懷舊經典劇集之中,也頻繁出現在2020年的創意作品之中。
從淘寶特價版的“江南皮革廠”、特供版新聞聯播、滿屏馬賽克的音樂MTV,到妙可藍多的“兩只老虎”,再到東鵬特飲的“生命之杯”。
品牌們,無論是時代寵兒的互聯網企業,還是社會中流砥柱的實業企業,在傳播創意上都無一例外的選擇了80/90年代生人熟悉的味道,既有視覺上的,也有聽覺上的。
不要聽品牌說什么,而是要看品牌們在做什么。
雖然所有的品牌對agency們的需求都是說:我們要打Z世代人群。但從出街的創意作品來看,品牌心里其實門清:Z世代沒錢,真正消費主力軍還得看80/90。
在信息爆炸的當下,與其被淹沒在熱點洪流之中,不如從這批人的回憶中找個突破口,建立情緒連接點,迅速通過回憶殺割一波消費者。
一段熟悉的旋律,一段似曾相識的片段,可以立刻讓80/90這批人的腦中蹦出“爺青回”。
總之,哪個品牌可以抓住回憶,就可以抓住80/90的錢包。
如果2021年的廣告創意還是那么卷,不如試著去尋找2000年時,那些帶給你快樂的回憶。
如果2021年依舊清冷,我們將愈加懷念過去。
到這兒,聊得也差不多了。感謝你看完這篇零碎的推文。
祝你,提案不被否,加班不禿頭。
最后推薦幾個個人覺得不錯的播客,供大家在上班摸魚時聽聽。
得意忘形
Steve說
大內密探
忽左忽右
日談公園
文化有限
無聊齋
東亞觀察局
Blow Your Mi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首發公眾號:左爾擊(ID:leftearji)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