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一案:操縱思維掌控市場,營銷玩的就是人性
當你的營銷遭遇危機的時候;
當你的市場銷量陷入瓶頸的時候;
當你的市場同質化嚴重的時候;
當你不知道從何下手的時候;
你可以從兩方面尋找突破——利益和感情,
當別人出利益牌你就出感情牌,
當別人出感情牌你就出利益牌。
對于大多數營銷來說,就是利用常見的人性弱點:傲慢、窺視、貪婪、色欲、虛榮、懶惰。這些弱點都是大家痛苦的事,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大家的痛苦無限放大,尋找用戶的痛點。有人說這是不是欺騙?我并不認為這是欺騙,因為我們是在幫助用戶真正的解決問題。
痛點就是剛需
賣點與需求如何轉化為痛點?
有人說:是你離客戶不夠近
有人說:是你沒有充分分析和挖掘需求
其實,需求與賣點在特定場景下可以轉化成痛點,而痛點是隱藏在人性深處的東西。
打動用戶靠什么?一味說產品的賣點功效?說品牌的歷史沉淀?還是還原真實的生產工藝……傳統企業不惜花大價錢為品牌做各種宣傳,卻收效甚微。不深挖用戶痛點的營銷只是生硬推銷,不了解用戶消費習慣的廣告都是無用功。基于信任社交而崛起的微商本旨是為了連接用戶,進行產品的二次定位和痛點營銷是傳統企業介入移動端消費人群的必走之路。
痛點營銷即是弱點營銷,針對的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人性弱點和后天養成的世俗判斷。想想你因為怕腎虛、怕肥胖、怕膚黑、怕生病、怕落伍而進行的消費,你在電商大戰中搶的打折貨和在歐美搶購的奢侈品,你永遠缺一件衣服的衣櫥和找不到鞋的腳,你伸向淘寶的手和接不完的快遞,——你的弱點被營銷、需求被開發、欲望被滿足,貌似雙贏。
反思維營銷
傳統電商三板斧:爆款+刷單+廣告,以流量促成交,以引流為中心,而微商是信任成交,是基于社會關系的價值交換,是基于產品的成交。深挖用戶的痛點,幫助用戶從根源解決問題。
一家面膜廠商因銷路原因而岌岌可危。我們應該從實物的本質看問題,關鍵在于這款面膜要如何在眾多面膜品牌中脫穎而出、獨樹一幟才能重新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什么人會用面膜”
“為什么需要面膜”
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保持姣好的面容,防止第三者插足婚姻。微一案張小飛老師深挖女性用戶的痛點,“防小三”面膜一擊即中。獨樹一幟的場景創建,反思維痛點的深挖,從根本解決問題。
如何尋找痛點?對于痛點尋找,第一,對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有充分的了解,同時也對競品或服務有充分的了解。第二,對消費者和消費心理有充分的解讀。
縱向尋找
在同一個過程中,縱向尋找阻礙用戶的最大因素。
比如過去的胰島素市場,大部分公司的聚焦點在于使用過程中的“性能”和“風險”,致力于研發更高純度、更高穩定性的胰島素產品。
這在過去是合理的,因為比起純度10%的胰島素,純度50%的胰島素顯然更能解決病人問題。但是隨著大部分知名品牌胰島素純度都提高到99%以上,繼續提高0.1個百分點的純度雖然耗費巨額資金,但對消費者的使用卻影響甚微。
這個時候,同類品牌都加入了胰島素純度的競爭(類似現在手機輕薄、屏幕等競爭),而Novo Nordisk卻重新問自己這個問題:此時,阻礙消費者使用最大的因素是什么?
然后它發現其實并不是“性能”和“風險”,而是“形象”和“容易程度”。
形象:胰島素消費者其實都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是糖尿病。
容易程度:過去的注射器非常麻煩,需要提前消毒并且注射。
所以他們轉變了戰略的聚焦點,不再花費大量精力提高純度和穩定性,而是幫助消費者提升形象和容易程度。
最終,他們研發出了這種“筆形”的胰島素,不容易被識別,幫患者遮蓋了“糖尿病人”的形象,同時不需要用針注射,提高了使用的容易程度。
橫向尋找
如果所有的競爭者都在關注用戶的“使用”階段,那么我可能應該看看其他階段有沒有痛點機會。
比如汽車行業,用戶前后經過了購買、使用、修理、拋棄(轉售)這幾個環節。而在大眾甲殼蟲之前,歐洲所有的汽車公司幾乎都聚焦于用戶的“使用環節”。為用戶造出性能越來越好、也越來越讓人有面子的汽車。
而甲殼蟲卻發現:這并不是當時對用戶的最大障礙。因此適當降低了在使用階段“效用”和“形象”上的投入,轉而優化所有階段的容易程度,同時提高使用階段的適用性。
因此大眾造出的甲殼蟲外觀常年不變,也不能讓開車的人更有面子,但是容易買到、容易駕駛、維修方便,同時容易轉售。
充分了解自身的產品與競品,從而形成產品差異化定位,并通過細分市場區找痛點。對消費者的了解是營銷的關鍵所在,當你深挖用戶真正的需求,并用產品與服務去解決問題,這無疑是一次成功的營銷。
痛點是一個長期觀察挖掘的過程不可能一觸而就,深挖細節,關注細節,成功便水到渠成。
在用戶體驗上洞察人性,在場景營銷中尋找痛點。運用互聯網+營銷的模式,開啟微信營銷新時代。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