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朋克的反思:巨頭布局的營銷里,沒有烏托邦
12月10日,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賽博朋克2077》終于正式上線。
作為今年下半年最受矚目的主機游戲大作,它從2012年開始立項,到2018年初步展示給全球玩家,再到2020年前后經歷了三次跳票后,終于成功出現在全球玩家的眼前。令人驚訝的是,游戲開發和宣發成本超過1.2億美元的它,居然僅在發售的一天內就收回了開發成本和營銷成本。
為什么《賽博朋克2077》能夠在主機游戲玲瑯滿目、玩家應接不暇的互聯網社會背景下,依然躋身成為本世代最火熱的現象級游戲產品?最主要的原因,正是因為“賽博朋克”這一特殊的科幻主題風格。
賽博朋克(Cyberpunk)是“Cyber-”(數字的)與“Punk”(朋克)的結合體,又被稱為數字朋克、電腦朋客、網絡朋客。它最早進入公眾的視野,是在1982年由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電影《銀翼殺手》里,以及1984年由美國作家威廉·吉布森所創作的科幻小說《神經漫游者》里。
破敗的廢墟對比高聳的大廈,陰暗的窄巷對比閃爍的霓虹,無所不在的監控配合光怪陸離的虛擬屏幕,給予人巨大的視覺沖擊,這就是電影、游戲以及小說里所呈現的賽博朋克世界。
01. 賽博朋克太超現實?抱歉,它已成現實!
通常人類總是認為,未來的世界是一個烏托邦,科技的進步會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貧窮和疾病不再存在,剝削和不公將會消亡,但未來真的是這樣嗎?
在賽博朋克的未來世界里,處處充滿了“高端科技”與“低端生活”的尖銳對立,高科技反而加劇了普通人的苦難。科技巨頭掌握著世界的核心技術和資源,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操縱規則、欺壓底層民眾,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財富掌握在百分之十的他們手中,剩下的大多數普通人則生活得像螻蟻一樣卑微,甚至需要背負債務。
“高科技、低生活”就是賽博朋克科幻的精神核心。
曾經的賽博朋克,只是存在于科幻電影、游戲還有小說里的一種幻想。我們從未想過,在2020年的今天,我們的世界離賽博朋克越來越近,正如同幻想照進現實。今天,我們一次又一次見證了商業科技的發展進步,從通訊科技,到商業算法,到大數據時代,互聯網科技從未像今天一般便捷與繁榮。
然而就像在賽博世界里一樣,你永遠無法回避這個問題:互聯網巨頭們的進步,究竟會解放我們的生活,還是奴役我們的生活?
移動出行的崛起,是讓我們的外出更加便捷,還是讓我們喪失了出行方式的選擇權?
數據算法的應用,究竟是讓人快速地觸達目標商品,還是侵犯了我們的隱私?
互聯網平臺大幅度優惠和打折的背后,被薅羊毛的究竟是商家還是消費者本身?
巨頭們布局的營銷世界,究竟是在為我們創造烏托邦,還是創造破爛不堪的賽博未來?
02. 社區團購的背后——巨頭正在壓縮底部圈層生存空間
最近一個月,最受關注的熱點之一無疑就是“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是線下真實居住社區內,居民以團體為單位進行的一種購物消費行為,是依托于真實社區的一種區域化、小眾化、本地化的團購形式和新零售模式。
簡而言之,就是商家先生產一款APP,然后和小商店、水果店等小型個體戶進行直接聯系,讓其幫助推廣宣傳,這個小型個體戶的角色現在被稱為“團長”。作為社區團購的“團長”,他們只需要負責線下收貨,然后根據平臺上的團購情況,安排送貨到顧客指定地點就行。
過去幾年被屢屢證偽的生鮮電商,在今年的疫情中突然得到了爆發的契機。中國人買菜必須要親自前往菜市場的習慣,在疫情突如其來的沖擊下產生了巨大的逆轉。而這一切,早已被互聯網巨頭們看在了眼中。
于是6月,滴滴下場,成立生鮮電商部門后,“橙心優選”上線。7月,美團入場,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拼多多入場,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9月,阿里巴巴入場。11月份,連字節跳動都計劃下場。
根據電商數據報告顯示,作為社區團購新軍的滴滴“橙心優選”,僅僅在11月10日一天就收獲了700萬單的亮眼成績,互聯網巨頭們對生鮮市場的滲透力由此可見一斑。
在這些剛剛成立的社區團購平臺上,巨頭們給出了異常低廉的蔬菜價格,這是相比起許多線下的小販商家,甚至上游批發商的進貨價還要更低的價格。
然而,巨頭們的進貨成本同樣也是高于他們在社區團購平臺上給出的價格,也就是說,巨頭們在這筆生鮮買賣的生意里其實一直處于虧損的狀況。
那么,他們為什么要在賬面虧損的情況下,依然投入大量財力資源進軍社區團購的戰場?難道,他們真的是想為民眾創造一個所謂的“烏托邦”,讓民眾的生活更加便捷而實惠?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事實上,互聯網巨頭們只不過是將當年的“網約車大戰”、“外賣平臺大戰”換了另一種方式故技重施而已。
自從移動端興起,“燒錢換流量”已經成為了互聯網巨頭進行市場營銷的重點策略,當跑過所有競爭對手,再反之依靠壟斷地位提價獲取暴利。低價和補貼不再存在,巨頭開始收割。這套玩法如今正在社區團購重演,這正是一把懸掛在用戶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此外,嚴重的內卷下,巨頭們還壓縮了蔬菜水果小攤小販、便利店、超市、菜市場的生存空間,巨頭手中掌握了海量算法和數據,了解用戶的行為習慣和消費能力,熟知什么生鮮種類、什么價格區間可以受到用戶的青睞。
當互聯網巨頭通過初級的生鮮市場打入到位于高價區間的生活品類、電器產品,社區超市和便利店們幾乎就全線失守了。
另一方面,社區團購大戰所使用的低價策略,徹底打亂了其它供貨商和廠家們原本的價格體系,在這群洪水猛獸的沖擊下,破廢不堪的社區生鮮市場正在成型。
03.大數據殺熟現狀——隱私保護問題誰來解決?
在2018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百度CEO李彥宏的一番言論惹人深思:“我想中國人對數據更加開放,對隱私問題沒有那么敏感,如果他們愿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很多情況下他們是愿意的,那我們就可以用數據做一些事情。但我們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如果數據會讓用者受益,他也愿意,我們就會去做,這是我們的基本原則,這就是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遵循原則是李彥宏對百度設置的道德準線,但并非所有企業都知道“什么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今互聯網真實現狀遠比描述中更為混亂,只有對民眾的隱私持有一份敬畏之心——大數據算法的進步,才會真正提高民眾生活的便捷度。
比如購物平臺會抓取用戶的瀏覽習慣來推薦他們可能心儀的商品,比如現有的會員系統通過收集會員信息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服務,雖然這些機制一定程度上涉及隱私,但也提供了更加優質的個性化服務,節省了時間成本。
然而,曾經為了提高用戶體驗和享受度的“隱私”,如今反而變成巨頭商家殺熟的“利劍”。
12月17日,一篇名為《我被某品牌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在網絡上刷屏。作者發現,在某外賣平臺上的同一家店鋪,用同一個配送地址,在同樣的時間點單,會員比非會員的配送費更高。
一時間,“大數據殺熟”的話題在微博、知乎、朋友圈里開始發酵,微博話題更是迅速登上當日微博熱搜榜。
隨后又有消費者表示,和朋友在淘寶上瀏覽相同商品時,顯示的價格居然比朋友要高。據她透漏,這一類產品她平時經常瀏覽。
互聯網巨頭們之所以這樣做,無非是為了節省成本和再獲新客。老用戶基于對品牌和產品的忠誠、信任與良性體驗已經形成了較高的依賴程度和再消費期望程度,因此企業不再向他們投入過量成本,轉而將他們的犧牲變為獲取新用戶的成本。
阿里云的程序員曾經講過:“我們現在已經能夠做到全中國幾億人口的淘寶界面都不一樣。”千人千面的新零售模式曾經被理解為大數據算法對用戶體驗的一種全新賦能。現在消費者終于意識到,原來大數據算法,同樣是一把懸掛在自己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04.巨頭布局的營銷里沒有烏托邦
在賽博朋克的科幻世界里,科技巨頭由于掌握著世界核心科技,已經擁有控制政府決策和制度的能力。我們欣慰地看到,在當今世界,這一切還沒有發生。
在巨頭們蜂擁進場、輪番攻入社區團購,價格戰打得如火如荼之際,12月11日,人民日報終于發聲點名:“互聯網巨頭掌握先進的算法,海量數據,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的擔當,有更多的追求。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國家監管的介入,暫時切斷了巨頭們的壟斷之路。然而,這無疑也為消費者敲響了警鐘:巨頭布局的營銷里,沒有烏托邦。一方面,我們確實享受著科技進步、互聯網發展帶來的高度便捷和福利;另一方面,消費者需要更加深刻地思考,享受這種高度便捷和福利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進而做出取舍,維護自己的相應權利。
而對于巨頭來說,擁有雄厚的財力、大量的數據資源和領先的數字技術之后,國家和民眾更加期待的是巨頭能承擔起推進科技創新的責任,并通過財力、數據、技術,來為民眾設局。
畢竟,一個如同《銀翼殺手2049》、《阿麗塔》那樣賽博朋克的世界,并不美好。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