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年來的 24 個瞬間,人類究竟有多愛日食?
來源:羅永浩(微信號:smartisan2013)
素材轉載自:BuzzFeed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日全食奇景橫穿美國,并于西太平洋結束,這是日全食時隔 99 年再次“光臨”美國。當地的人們得以有機會親身觀測這次日全食,而來自全球各地的天文愛好者也齊聚美國,目的都是為了欣賞這一精彩絕倫的天文現象。
對于同一地點來說,一般在 300 年左右會出現一次日全食,要在我國境內再次觀測到日全食,則要等到 2034 年。如果你對凌晨的那場日全食頗有興趣,可以在微博搜索并觀看關于此次日全食的更多內容。
我們則在 BuzzFeed 收集到了下面這 24 個瞬間,它們記錄了 300 年來的一次次日食,也記錄了一代又一代仰望天空的人們。
01
這幅 17 世紀末的法國水彩畫描繪了 1688 年 4 月于暹羅的法國耶穌會士派對上觀察到的日食。(CCI / REX / Shutterstock)
02

這幅 1836 年的印刷畫展示了中國天文學家使用望遠鏡和其他儀器觀察和測量日食。(Science & Society Picture Library / Getty Images)
03

Johann Christian Schoeller 的這幅作品,題目是“日全食”,描繪了 1842 年 7 月 8 日在奧地利維也納的一次日食。(Dea / Getty Images)
04

插圖展示了南森的 Fram 考察團成員于 1894 年 4 月 6 日在北極進行日食觀測。(Universal History Archive / Getty Images)
05

1912 年 4 月 17 日,人們架好攝像機和光學設備,瞄準位于圣日耳曼巴黎郊區的日全食。(Hulton Archive / Getty Images)
06

1923 年 9 月,加利福尼亞州的人們正在觀測日全食。(Hulton Deutsch / Getty Images)
07

1921 年 4 月 8 日在巴黎觀測日食的三個女人。
08

1921 年 4 月 9 日,倫敦的城市工人在辦公室屋頂看日食。(Topical Press Agency / Getty Images)
09

1927 年 6 月,護士們通過特殊的深色眼鏡觀看日食。(Fox Photos / Getty Images)
10

1927 年,一群人在英國蘭開夏郡的 Stonyhurst 學院的地面觀察日食。(Fox Photos / Getty Images)
11

1932 年 8 月 31 日,紐約帝國大廈頂層上的日食觀察者們。(AP)
12

赫伯特·胡佛總統 1932 年 8 月 31 日在辦公室附近的草坪上觀看日食。(ASSOCIATED PRESS)
13

1936 年,柏林 Treptower 天文臺的參觀者通過望遠鏡見證了日食奇觀。(Imagno / Getty Images)
14

悉尼大學的學生在 1948 年 10 月 31 日通過看紙板和膠片觀看日食,以保護他們的眼睛不受日光的影響。(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 Getty Images)
15

1954 年 6 月在倫敦,一名老師在指導他的學生們觀看日食。(Hulton Deutsch / Getty Images)
16

1958 年,一些學生見證了日食。
17

在 1963 年,來自伊利諾伊州梅伍德的艾默生小學的五年級學生將紙箱放在頭上,以防止他們的眼睛受到陽光的傷害。(Francis Miller / 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
18

1970 年,學生們圍在一個裝有投影屏幕的望遠鏡周圍觀測了日食。(Bill Wunsch / Getty Images)
19

這是 1970 年 3 月 7 日,在華盛頓特區上空經過十次曝光拍攝出的日食照片。(Keystone / Getty Images)
20

1994 年 1 月 1 日,業余天文學家在洛杉磯格里菲斯公園天文臺觀看日食。(Visions Of America / Getty Images)
21

1995 年 10 月 24 日吳哥窟日食期間,柬埔寨的一位僧人戴上安全眼鏡觀察了日食的全過程。(Getty Images)
22

1999 年 8 月 9 日,伊朗的伊斯法罕通過安全眼鏡觀察全日食。(Kaveh Kazemi / Getty Images)
23

1999 年 8 月 11 日,法國 Vauville,人們佩戴上安全眼鏡聚集起來觀察日食。(Michel Lambert / Getty Images)
24

1999 年 8 月 11 日,八歲的 Olivia Rayner 和她的寵物狗都被戴上防護眼鏡觀看日食。(Ian Hodgson / Reuters)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