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與阿里巴巴第八年的云棲大會
馬云每次對云棲大會都充滿忐忑之情,阿里巴巴BAT在互聯網上被認為技術比較弱的公司。
馬云不認同的觀點:
不懂技術裝著懂技術很丟人。
阿里巴巴不吹的兩個牛:
阿里巴巴十八年來,不允許同事吹兩個牛:一個是自己技術很強大,一個是自己服務很好。
阿里巴巴的商業與技術:
阿里背后沒有強大的技術就不可能有商業,沒有強大的技術雙十一光棍節就擋不住。
阿里巴巴背后有兩萬五千多名工程師,阿里前十年不允許公司任何人談研究院,因為馬云發現很多公司研而不發。
對于別人說的沒有技術,哪來的盈利的問題,馬云認為生存是首要的,必須先活過來。
阿里巴巴只做的研究院:
想清楚要發展的研究院,沒有資金、沒有盈利做研究院很難。
阿里巴巴對達摩院的名字的意思是說叫著叫著就叫出來了。
馬云對達摩院的思考:
阿里巴巴十八年來對技術的積累讓阿里擁有最豐富的資源,有近6萬名出色的年輕人,有強大的影響力,有全球5億多消費者的支持,已經不是十八年前普通的公司。
馬云說應該為社會做貢獻,應該為社會有擔當而成立這個達摩研究院。
馬云認為以前最早的研究院research and fun 和research for profit 不可能走長。
沒有前面的努力,哪有未來的研究院。
馬云反問說為什么中國人為什么不能走出自己的資源、自己的世界一流?
不可能走遠的是這樣的公司:
一個公司告訴你,這個多么掙錢,而不是為社會做貢獻的時候,這個公司不可能走得長遠。
任何一個組織,如果你的公司不能解決社會問題,不可能走得遠。
一個偉大的企業必須解決偉大的問題,問題解決得越大,獲得的收益會越大。
阿里巴巴會學習IBM走過的路和教訓。
馬云設想的達摩院:
1、 必須比阿里巴巴長。任何一家公司都是有限的。即使沒有阿里巴巴,依然會存在的是研究院。阿里巴巴會把商業智慧留下來,因而創辦了湖畔大學。
阿里巴巴走102年非常艱難,什么是阿里巴巴沒了以后,依然會存在的?
是研究院、湖畔大學、給社會的擔當和家國情懷的公益基金。達摩院至少要活85年。
2、 阿里巴巴希望在2036年之前參與打造第五大經濟體,為1000萬家企業創造盈利空間。
至少服務20億人口,阿里巴巴經濟規模和影響力現在是第21個經濟體。達摩院為社會打造普惠共享、可持續發展、快樂和健康的的研究院,解決未來問題的研究院。
3、 達摩院必須自己擁有盈利的能力,之后五年在全球尋找人才、投入1000億作為啟動資金,開拓未來,未來則靠自身掙錢。
4、 馬云希望阿里巴巴因為技術帶來利潤。未來市場規模的取得靠創新去取得。阿里巴巴的研究院必須屬于中國、屬于時代。
5、 馬云覺得如果電子商務做得不好跟阿里巴巴有關系,因為10年以前95%的電子商務人才在阿里巴巴。
互聯網是一場技術革命
馬云覺得跨界樂趣無窮,阿里巴巴是利用外資做得最好的企業。
一個公司不帶著感恩思想,不可能走得很遠,阿里巴巴是商業和科技結合的最好的一個公司之一。
大學有一個現象是看不起商業企業家,因而只有科學跟商業結合得完美才有更好的未來,企業家必須懂得人文科學。優秀的企業家必須對未來強烈樂觀,才能看見未來,真正的企業家因相信而看見。
馬云在18年前相信互聯網,才走到今天。
企業家和科學家都必須具備創新和創造力,用什么不同的資源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企業家不能和科學家共同努力,是不可能走得長遠。企業家必須天下為責任。
所有的科學家應該有企業家的意識:公平、結果、效率導向。
企業家需要有科學的嚴謹態度。
云棲大會看未來: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對未來有想象力,IT時代是二八理論。馬云認為科技一定為人而存在,人缺乏對未來的想象力而感覺IT恐怖,實際上IT讓人更強大,一個事情越來越多人談的時候,那就是未來。所有能定義清楚的東西都不是未來。年輕人不擔心未來,年輕人擔心我們,只有敢做小丑,才有未來。
數據驅動的未來:
汽車、能源、物聯網都是在講數據,數據時代計算將是生產力、互聯網將是新的生產技術,未來看各行各業看數據,未來屬于利用好互聯網好的公司。
未來小企業的生存之道:
未來的小企業必須也是跨國企業,沒有跨國不可能。技術必須普惠,沒有普惠的技術走不久。解決人類制造業的來自現在的服務業。
年輕人與未來:
相信30歲以下的人,第三次技術革命未來的挑戰會非常大:來自想象力的缺失,只有面對癌癥、面對疾病、面對恐懼,才有發展。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