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IPO的“狂歡”與“警鐘”
【潮汐商業評論/文】
快手的火爆,超出想象。
2月4日,快手公布配售結果。富途證券數據顯示,此次申購快手人數高達142萬人,凍結資金1.28萬億港元,一手中簽率僅為4%,中簽人數為17.4萬人。快手也直接刷新了香港新股認購中申購人數、凍資額的紀錄。
在暗盤交易中,發行價115港元的快手,最高時突破400港元,漲幅超200%,截至收盤,快手暗盤漲193%,總市值近1.4萬億港元,與招商銀行市值不相上下。
在這場“資本狂歡”中,快手能為哪些人創造財富與價值?1.4萬億的市值是泡沫居多,還是實力使然?與抖音的“短兵相接”,勝負如何?
01 快手的造富盛宴
在中簽率僅為4%的情況下,那些打新快手成功的投資者是幸運的。
根據配售結果,快手一手中簽率僅為4%,認購500手才能穩獲一手,即至少凍結資金575萬港元。而參與“頂頭錘”認購人數達到225人,每人認購股數456.52萬股,單凍結資金就達到12億港元,這225人最終每人獲配1400股。
“頂頭錘”:指一個賬戶在單只新股上最多可認購的股票數量,類似A股打新的“頂格申購”。以“頂頭錘”認購,目的是增加獲分配股數。
對比散戶“擠破頭”的認購,機構投資者還是被優待不少。
資本集團、淡馬錫、GIC、摩根士丹利等10家全球頂級投資機構組成了快手的基石投資者陣容,合計認購了1.65億股。
眾人追捧之下,“短視頻第一股”快手暗盤股價也是一路攀升。
根據富途暗盤交易數據,快手暗盤開盤價263.8港元,隨后股價一度攀升至400港元,漲幅248%,振幅高達136.7%。若獲配投資者在400港元賣出,每手可賺28500港元;如果按照每股400港元計算,快手總市值將達到1.644萬億港元,超越京東,成為港股中ATM之外市值最高的互聯網企業。
在這場“造福盛宴”中,對比那些靠著運氣中簽的投資者,真正的大贏家無疑是快手的創業團隊以及早期的投資者。
招股書顯示,完成IPO之后,宿華、程一笑、銀鑫、楊遠熙等管理層合計持股達23.14%,騰訊持股17.744%,5YCapital持股13.704%;晨興資本持股13.7%為最大外部股東。
如果把快手按照1.25萬億港元的市值進行測算,公司董事長兼CEO宿華的身價將達到1400億港元,公司聯合創始人程一笑也將突破1100億港元;而騰訊、5Y Capital和晨興資本所持的股份價值將分別突破2000億港元、1500億港元、1500億港元。
從賬面財富來看,這些在快手上市之前就搶下大筆股份的機構投資者是公司管理團隊之外最大的贏家。
02 快手“變慢”
但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快手能否撐得起自己的萬億市值呢?
如果投資者足夠冷靜,對快手的經營情況進行一定的分析,或許整個市場會變得理性很多,因為快手的發展似乎在“變慢”。
1. 用戶增長乏力
根據1月24日更新后的招股書,截止2020年11月數據,快手的日活由2020年H1的2.57億微升至2.62億,月活由2020年H1的4.85億下降至4.81億,經營虧損由2020年H1的75.7億擴大至94億。
也就是說,在過去的半年時間里,快手的平均日活僅增長500萬,而平均月活則出現了400萬人的下降。
如果把時間拉長一些,我們也能看到快手用戶規模增速在2018年后開始放緩。值得注意的是,受2020年疫情的影響,用戶休閑時間增多,快手日活月活和用戶使用時長又實現了增長,但增速仍不及2018年。
作為對手,體量更大的抖音反而“越跑越快”。
根據抖音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8月,抖音平均日活已突破6億,相當于快手的兩倍多;而Quest Mobile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20半年大報告》則顯示,抖音的平均月活早在去年6月就已經達到了5.3億,彼時快手的平均月活僅為4.3億;艾媒咨詢調研顯示,在各線城市,短視頻活躍用戶中,快手與抖音占比約為1:9,快手表現最好的僅占用戶的兩成。
2. 業務發展遇阻
在用戶增長乏力的同時,快手的賺錢能力也有待提升。
招股書,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9個月,快手的營收分別為83億元、203億元、391億元及407億元。快手直播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分別為95.3%、91.7%、80.4%及62.2%;線上營銷服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7%、8.2%、19%及32.8%。
雖然營收在持續增長,但快手虧損的問題卻愈發嚴重。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凈虧損分別為200億元、124億元、197億元及974億元;采用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的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7.74億元、2.048億元、10億元以及-72億元。
從快手的招股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其自身業務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直播、線上營銷服務、以直播電商為主的其他業務。
其中,直播業務主要依靠向觀眾銷售虛擬物品獲得收入,也就是“直播打賞”。從2017年至2019年,快手的直播收入由79.5億元增為148.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99%。但快手用戶的人均付費金額卻沒有保持高增長,反而在2020年呈現下降趨勢。
對此,快手給的解釋是,“由于用戶基礎擴大,而新用戶一般需要一段時間才形成付費習慣”。
快手的線上營銷服務在近年來表現出色,該部分的收入從2017年的3.91億元增至2019年的74.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36%,收入占比也由2017年的4.7%增至2018年的28.3%,成了快手的主要業務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快手的直播電商業務在面臨“量大利薄”的窘境。
隨著直播電商業務的火爆,快手也加碼其中。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快手的電商GMV(成交額)高達3326.82億元,實現爆發式增長,并與淘寶直播、抖音共同瓜分了超過九成的市場份額。
然而高GMV的背后,快手的電商交易貨幣化率非常低,且遠低于時長的平均水平。
電商貨幣化率:主要指電商平臺GMV轉化為平臺收入的比率,主要通過傭金和廣告等來實現,這一數據可作為電商平臺變現能力的直接參考數據。
2020年上半年快手的其它收入為8.1億元,假如同樣全部視為直播電商收入,那么快手的電商貨幣化率僅為0.73%(8.1億/1096億),這一數據嚴重低于行業水平。
圖片來源于網絡
隨著直播電商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包括微信視頻號直播功能開啟、抖音進軍電商閉環、B站積極嘗試直播/視頻帶貨等,快手重金加碼的電商直播業務將面臨諸多挑戰。
03 短視頻行業已敲響“警鐘”
作為“短視頻第一股”,快手的相關業務還面臨宏觀政策層面的不確定因素。
首先,政策層面,監管在不斷加強對直播行業的管理,而這或將對快手的直播業務帶來不小的影響。
2020年11月12日,國家廣電總局下發的《關于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該通知列明網絡秀場直播或電商直播平臺的登記規定及直播業務有關實名登記、用戶虛擬打賞消費限額、未成年用戶虛擬打賞限制、直播審核人員資格、內容標簽及其他方面的規定。
其中,用戶虛擬打賞消費限額的規定可能對快手的虛擬打賞收入及經營業績造成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快手上短視頻作品的“侵權問題”也是屢見不鮮,而這顯然與快手的審核不嚴有關。
2月1日,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在官網披露了《關于要求快手APP刪除一萬部涉嫌侵權視頻的公告》,指出其近日委托“12426版權監測中心”對快手上未經許可使用音集協管理的錄音制品的行為進行監測,發現涉嫌侵權復制錄音制品作為背景音樂的視頻數量達1.55億個。
與此同時,音集協還提供了首批1萬部涉嫌侵權視頻的鏈接,向快手公司發出了要求刪除涉嫌侵權視頻、停止侵權行為、自查歌曲版權的通知。
雖然這并沒有影響快手的上市進程,但也的確體現出快手在合規審核方面的漏洞。
截至發稿前,快手上市首日的股價暴漲168%,達到308港元,公司市值接近1.3萬億港元,在這場“短視頻第一股”IPO的狂歡背后,投資者更需要冷靜思考,快手能否帶來預期的回報和美好。
「潮汐商業評論」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2833690716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