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炒蛋刷屏,招行為什么幫微信做了支廣告?
其實看番茄炒蛋的時候,正在看《爸爸去哪兒5》,節目中有一個愛做番茄炒蛋的劉畊宏,還有不知道先放蛋還是番茄的媽媽……然而,朋友圈刷屏的卻不是“爸5”的番茄炒蛋,而是一支看了讓人流淚的廣告。
看了第一遍,被打動了。覺得父母很偉大,甚至感同身受,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做飯,當然我是在小學時就學會了番茄炒蛋。最后也關注到了廣告主,招商銀行。
第二遍,會思考,廣告情節與品牌的關聯,廣告為什么會引爆?為什么有人會吐槽?
為什么會感動?
1、母愛:手動實操做番茄炒蛋,這樣的場景,想想會有很多媽媽做過。當然看到在睡夢中被吵醒的媽媽,用小視頻的方式拍了菜,很是感動。
2、時差:這個點是絕對的淚點。
其實,在最后沒出來廣告主的定格畫面時,你會想到是誰做的廣告呢?
有木有想曾經騰訊感人廣告呢?
騰訊之前在很多平臺都推過這支廣告,貌似當時央視也播過,一些平凡的故事,好似就在身邊,可以代入無數人,由騰訊QQ做連接,整個故事完整且觸達內心,如果這支廣告在當下,也定會刷屏。
為什么那么多人吐槽呢?
第一,有人認為情節與品牌關聯度低
關于關聯度這個話題需要看品牌的不同階段,向招行這樣的品牌自然已經有足夠知名度了,簡單去講講產品信息或者賣點,想來也不是招行做的事情,或者說更愿意創意一個具有品牌調性,有能觸達目標用戶心理的內容,所以這個短視頻廣告就是一個產物。這個廣告核心不是番茄炒蛋,而是留學生忘記了時差,發生的感人的情景。“留學生+親情”這張留學生附屬卡想表達的意義。
這個關聯度,并非一定要在劇情中全部植入。
其實,泰國廣告、臺灣廣告等,很多讓你感受到一些神反轉的劇情。
之前其他銀行也做過類似的廣告,比如浦發銀行就推過一個微電影,發人深省,當然掉入劇情,一時也沒有關聯到浦發,但是對于不同用戶的認知會有分層,所以當你選擇此銀行的產品時,或者你就是這個品牌的用戶,你們之間的友好關聯會越來越深。這也就是一個好內容在傳播中如何激發不同用戶群,核心目標群是做什么轉化,社交分享型用戶群做什么動作,即使吐槽也是傳播。
第二,有人認為男主角不夠獨立
關于故事中的人物,一個留學生還不會做番茄炒蛋,嘲笑他的人不少,當然我們會發現確實有很多身邊的年輕人不會做,這樣的創意卻成了槽點,對于傳播或者刷屏來說,這倒是有價值的。我們操作一些內容,如果都是清一色說你好,沒有矛盾點,甚至策劃者會制造出來。
第三,朋友圈廣告到底是不是精準
對于數據來說,沒有絕對精準,如果大家了解投放原理就知道了。
當然在選擇人群之后,有些社交型分享、討論,又形成了二次、三次傳播。
這個廣告其實在微博也有發布,當然朋友圈的刷屏是非常厲害的,“內容+社交+精準”是一個好選擇。
談了那么多,說說我對這個廣告的看法:
1、廣告呈現還是很不錯
2、番茄炒蛋有點太簡單,顯得男主角很低能,換個菜
3、廣告主應該通過這個視頻引爆后推出留學生“番茄炒蛋”活動,凡是用此卡的留學生在XX餐廳消費番茄炒蛋,免費!
在最后,其實我想說,如果那個“番茄炒蛋廣告”片尾不出現招商銀行,你會不會以為是微信的廣告呢?
微信語音
微信對話
就連廣告語“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貌似用給微信也不錯。
當然,也可以依照這個劇情,為微信創作幾個:
1、無時差,因微信
2、無論何時何地,家人就在你身邊
3、愛的世界,無時差,有微信!
……
你也來一個!
魏家東,品牌營銷專家、獨立營銷戰略顧問,買車家&魚生說創始人 、 權大師投資人、東方衛視《極限挑戰》推廣總策劃、《數字營銷戰役》、《借勢》作者、WeMedia成員、年度最佳自媒體人、蒲公英獎、金旗獎、金瑞營銷獎評委、北航、對外經貿大學研究生授課導師。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