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新零售的2017雙11,讓電商成為過去
雙十一還沒到,生活中已經能感受到狂歡的味道了。在上海臨近外灘的濱江大道上,一個裝滿紅色禮物盒的貓頭門店,吸引了不少路人,只要拿起手機拍照發布朋友圈,就可以領取到一份活動禮物。
這樣的店不止一家,走在街頭你就有可能看到Beats的快閃店,代言人吳亦凡戴著耳機“不服噪”的形象,看起來頗為吸睛。
今年天貓聯合了百余家品牌,在上海、北京、天津、杭州、南京等全國12個城市的52大核心商圈,開出了60家零售快閃店。而這不過是阿里借力雙十一打造新零售的一個縮影。
自從馬云提出“電商時代已經過去”的說法,“新零售”就在輿論和資本的助推下,成為今年炙手可熱的一個詞。這次的雙十一不再只是電商的狂歡,而是線上零售和實體商業的一場融合實踐戰。阿里正在試圖探索商業三要素——人、貨、場的重構,把傳統電商轉型為未來新零售。
全力布局線下零售場景 感受聯動購物
今年雙十一的線上自不必說,全球超14萬個品牌的150萬種好貨齊齊參與進來,其中不乏梅西百貨、麥德龍等國際零售巨頭。但更多的發力點也打在了布局線下新零售場景中。
之前海瀾之家宣布與天貓合作,將旗下5000多家門店的整個供應鏈和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全方位完成數字化升級。而今年耐克也將開出兩家智慧門店,到時已經可以實現天貓引流、線上線下同款、門店自提、門店發貨等功能,消費者也會感受到紅包通用、會員碼一鍵支付等聯動體驗。
在高檔商圈里,品牌商接入天貓,可以為線下門店釋放活力,而在三四線城市的街口村角,也不會錯過。眾多知名品通過農村淘寶,把商品帶到了全國近3萬個“天貓優品”村淘點,而阿里巴巴也嘗試和品牌商、經銷商合力,將雜貨店、小賣部進行數字化改造,到時買瓶水可能也會從天而降剁手節紅包。
為了迎接好這次的雙十一,菜鳥網絡早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大規模布局機器人倉庫的迭代升級,應用智慧物流來面對火爆的局面。
按阿里巴巴 CMO 董本洪的話來說,今年的雙十一,到處都會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
以技術推動海外市場 剁手不分國界
除了場景布局,為了讓海外也能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更好地參加雙十一,阿里在電子支付上也頗費心思。
“支付寶走向了全世界,已經和近250個境外金融機構進行了合作,能夠完成27種貨幣的資金結算,服務超過8000萬跨境電商買家。”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的這番話,意味著泰國、菲律賓、香港等多地,也可以在支付升級后,像國內一樣手機掃碼網購了。
面向商家,針對海外市場,今年天貓提出了一個“百大中國品牌出海”主題行動,包括括波司登、百雀羚、九陽、方太、李寧等在內的100家中國品牌,可以通過針對世界用戶的“國際版淘寶”速賣通,和布局海外華人版的天貓進行銷售,將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億海外消費者。當然,這次江浙滬包郵的范圍也擴大到了海外,有10個國家和地區推出了官方物流首重0元起的包郵活動。
天貓銷售平臺事業部總經理劉博表示,拓展海外市場還能通過不同國家的季節反差,來實現商家銷售和換季清庫的目的:在中國剛賣完羽絨服,澳大利亞又到冬天了,一年四季都可以賣羽絨服。
新零售仍具挑戰 但阿里勢頭生猛
根據德勤與 PNP 聯手發布的《零售行業技術創新與落地思考》報告,目前中國零售市場中有 57% 的零售銷售都受到了數字化的影響,家庭小型化和獨身等趨勢也使得消費決策更多地取決于個人需求,而在爭奪消費者的格局中,天貓仍舊處于霸主地位。
去年阿里就快速落地了盒馬鮮生消費者可以購買海鮮現場烹飪,喝個咖啡蹭個網,被認為是新零售業的代表。今年阿里又推出了無人便利店,以大數據支撐線上線下融合一體化,一出來就被熱議。
而在上半年國內B2C市場份額占比中,和天貓處于同一個梯隊的京東,今年雙十一電商狂歡節中,也推出了全流程無人倉、無人貨車、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智慧供應鏈開放平臺等一系列無人零售體系,同時聯手騰訊共同推出面向線下品牌商的線上線下融合的無界零售解決方案。
縱觀目前態勢,不管是淘寶、京東,還是蘇寧、國美,抑或聚美優品、蜜芽等,在這次節日中都嘗試著沾一沾新零售,各自醞釀著變局。
但零售企業擁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系統性,門店和電商是兩個體系,想要打通線上線下融合,那么收銀系統、產品編碼管理、訂單分發、庫存、物流等互不相通的問題,還需要更多的模式和技術,以及合適的趨勢。無人售賣亭只解決了一個點而非面的問題,大型零售企業也面臨著“大象轉身”的困局,創造出一個“新零售”仍然是項有挑戰的工作。
不可否認因為移動智能設備和技術的普及、線上線下多元化的購物場景,消費者會在雙十一體驗到高效出行、支付、購物等的“上帝感”,在狂歡夜曬出屬于自己的雙11數據,引發又一波的朋友圈刷屏。但引起線上與實體共振,以及全球商業協同,阿里的這一步應該只是個起步,只不過發展勢頭生猛。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