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智能電視派系之爭:華為小米、三星索尼、海信創維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時至今日,每個人都得有一部智能手機,而每個家庭都需要一臺智能電視。
從樂視、小米相繼在2013年發布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開始算起,國內的智能電視潮流已興起7年有余,至今智能電視在整個電視市場中的滲透率已經接近100%。
不過從2016年我國彩電產銷量突破5000萬大關之后,行業就已經顯示出增長疲態。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規模達到5089萬臺,但到了2017年就下降至4752萬臺。之后在2018年和2019年,彩電零售量緩慢上漲了一些,與之相對應的卻是零售額的大幅下滑。
(數據來自奧維云網)
而在增量不增收的奇特現象背后,是整個市場陷入慘烈價格戰的現實。不過這種情況在2020年出現了明顯的轉變。
一來,疫情對智能電視的線下渠道打擊頗大,但也大大提升了用戶對智能電視的使用率,2020年智能電視行業整體日活率突破了50%,進而促使用戶對智能電視實際體驗的要求有所提高;二來,到2020年智能電視行業的主要需求動力已經變成了換新和二次購買;三來,受疫情影響,智能電視行業上游的液晶面板等電子元器件接連出現多輪價格上漲,帶動智能電視價格普遍上漲。
在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中,整個智能電視行業朝著尺寸更大、更智能、體驗更好的方向加速前進。而在這個過程中,市場重心明顯開始向高端化偏移。
國際巨頭占據高端主場
在我國乃至全球的高端智能電視市場中,主導者依然是索尼、三星、LG、這些國際品牌。其中索尼2020年在中國市場出貨量達到108萬臺,甚至比華為(包括榮耀)還高。
所謂高端智能電視,重點就在于“高、大、智”這三個方面,其中“高”是高畫質、“大”是大尺寸、“智”是智能化。目前,索尼、三星等國際品牌真正能和國內廠商拉開差距的,只在于“高畫質”這個方面。比拼尺寸的話,國內廠商同樣能輕松做出100英寸以上的巨型電視;智能化方面,各大廠商之間同樣很難拉開實質性的差距。
索尼、三星等廠商在顯示技術方面的長期積累,使得他們較國內廠商在視覺體驗方面能做得更出色。疊加其長期以來形成的高端品牌形象,這是國際品牌能夠在中國高端市場擁有較高話語權的基礎。
然而這個基礎遠不像表面看起來那樣牢固。近年來國內各大智能電視廠商的顯示技術快速進步,在OLED、QLED、Mini LED、HDR、8K高分辨率等方面,國內廠商們和國際品牌的差距正在快速拉近。尤其是底層的顯示面板領域,京東方、中電熊貓、華星光電等國產廠商的快速崛起,讓國產電視廠商們越來越有充足的底氣擺脫對外依賴。
高端品牌形象當然需要長時間的沉淀,建立在長期提供卓越品質、優秀體驗的基礎上。但出色的營銷策略對于建立高端品牌能夠起到很大的幫助,而在品質、體驗等方面,國內廠商只要有心,擁有本土化優勢的他們也能實現對國際品牌的反超。
傳統電視廠商競爭力持續提高
在國內高端智能電視市場中,傳統國產電視廠商們已經成為強力挑戰者。
國內傳統電視廠商們普遍都有了數十年的行業積累,在服務、渠道、品牌、技術等方面的基礎已經很深厚。比如TCL旗下有自己的顯示面板廠商華星光電,海信在激光顯示領域已經持續投入了十多年等等。所以部分傳統國產廠商,其實已經具備了在高端市場抗擊國際品牌的能力。
而小米等智能手機廠商對中低端市場的逐步蠶食,同時也讓傳統廠商們被迫加快了沖擊高端市場的節奏。
前有國際品牌在高端市場盤踞,后有中低端市場的慘烈價格戰,傳統電視廠商處于被前堵后追的窘境中。對它們而言,與其在中低端市場和小米這些廠商死命糾纏,不如奮力一搏,殺入高端市場,干真正掙錢的買賣。
于是,近年來我們看到傳統電視廠商在高端市場的進取心明顯提高。TCL接連發布多款8K智能電視和巨屏電視;海信2020年更是一口氣發布了三款大尺寸激光智能電視。
但讓傳統電視廠商們感到頗為鬧心的是,小米們并未止步于中低端市場,這些咄咄逼人的新興玩家,同樣也看上了高端市場的蛋糕。
智能手機廠商們大舉進攻
日至今日,各大智能手機巨頭持續涌入智能電視市場已成定局,因為這是出于他們各自拓展自身AIoT生態的需要,是剛需。
小米算得上是帶頭大哥。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0年小米(含紅米)智能電視出貨量達到900萬臺,是實打實的年度銷冠。與第二梯隊海信、創維、TCL的700多萬,已經拉開了比較明顯的差距。
在以“機海戰術”實現對其他廠商銷量碾壓的同時,小米也盯上了高端市場的蛋糕。從2020年開始執行明確的“雙品牌戰略”,紅米品牌負責極致性價,小米品牌負責沖擊高端市場,小米品牌接連推出透明電視及大師系列,售價都在萬元以上。
小米并非孤例。華為從2019年推出“智慧屏”開始,高舉“智慧化”大旗,首先瞄準的就是高端市場。華為的這套打法同樣威力不俗,從零開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華為就已經晉升為國內市場出貨量的top10。除小米和華為之外,OPPO也成為了國內智能電視市場的新興玩家,依托于其強大的供應鏈優勢,目前同樣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總之,智能手機廠商們對高端智能電視市場同樣非常感興趣,并且陸續吹響了向高端市場進攻的沖鋒號。以他們在智能手機市場的兇殘表現,國際品牌和傳統廠商們確實應該提高警惕。
大戰的號角聲已經吹響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整個智能電視市場的重心,明顯向高端化的方向開始偏斜。量跌價升,就是高端化的強烈信號。
奧維云網預計,2021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將達4396萬臺,同比下降1.2%,零售額規模將達1311億元,同比增長8.4%。事實印證了這一預測,奧維云網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1月線下彩電市場零售量為72.2萬臺,同比下降3.5%,零售額為33.0億元,同比增長17.6%,均價為4573元,同比增長22.3%。
在明顯的高端化趨勢下,高端智能電視市場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各路豪杰摩拳擦掌,大戰一觸即發。
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2月底,紅米發布Redmi MAX 86這款僅售7999元的超大屏智能電視。更像是給高端智能電視之戰畫出了一條底線,尺寸、畫質、體驗等綜合素質比Redmi MAX 86還低的,很難再被稱為是真正的“高端”。同時,在明顯的高端化趨勢下,紅米發布這樣一款智能電視,也相當于吹響了高端大戰的號角。
這場大戰注定精彩紛呈,因為各路豪杰都不是弱者。索尼,三星等國際品牌技術實力強大;海信、創維等傳統廠商底蘊深厚;小米、華為等新興巨頭發展迅猛。而這場大戰無論誰勝誰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用戶都能享受到廠商們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