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麥當勞又出新作,這次從喝杯咖啡開始
文|燒腦廣告(shukewenzhai)
作為一家被快餐事業耽誤的廣告公司,麥當勞的創意廣告總是能讓人眼前一亮。從戶外廣告,到萌趣周邊,再到跨界互動,每一種營銷方式都可謂是駕輕就熟。當然,除了這些之外,講故事麥當勞也是十分拿手。
近日,臺灣麥當勞就推出了首部迷你劇集《從喝杯咖啡開始》,以咖啡師+作家的組合串出了3個不同的故事,或是場不知結果的邂逅,也許是兩人對彼此的在乎,或是因為說不出的錯過,沒有一定的故事及結局,但都被濃縮在了同一個咖啡時光里。
1、從喝杯咖啡開始| 第一杯:序
深夜咖啡館里,一位咖啡師,一位作家,看著來往的人們,開啟了一段或真實或想象的對話。
隨著談話的深入,他們口中的故事發展也變得無法預期,二人彼此之間也露出了微妙的情誼。
2、從喝杯咖啡開始|第二杯:邂逅
第一段故事講述的是邂逅的事。
上班途中,女生走進麥當勞點了杯拿鐵卻發現沒帶錢包,好在排在后面的男生及時伸出援手。面對好意,女生堅持要還錢,甚至搬出“我媽說不可以讓陌生人請”的話語,讓故事在讓人心動的氛圍之中多了諧趣。
接著在咖啡師Emily的想象之下,故事的另一面也隨即展開。原來,故事中的女生對男生早有關注,忘掉錢包只是個假象,為的只是給兩個創造認識機會。最終在第二天,女生在同一時間、同一地方回請咖啡。而故事的真假,或許早已不重要了。
3、從喝杯咖啡開始|第二杯:在乎
有咖啡的地方就有故事,新的故事又開始了。第二個故事里的主人公換成了穿西裝戴婚戒的男士和綁著辮子的男生。
一登場,兩個主人公自帶懸念的對話,就讓人不禁陷入懷疑,是朋友、兄弟,還是情人,無從解答。緊接著,鏡頭切換到咖啡師Emily和作家Dan的視角,演繹了兩人關系多種可能性。
故事最后終于揭曉兩人兄弟關系,原來哥哥是在勸說弟弟如果太忙可以延后為父親慶生。因為,父親在乎的并不是生日,而是家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所以,有時候坐下來,喝杯咖啡,把心事說出口,會發現,很多事情和你想的并不一樣。
4、從喝杯咖啡開始| 第三杯:錯過
故事來源于生活,并深刻于生活。有相遇,有相談,當然也會有錯過。第三個杯咖啡講述的就是一個關于還沒說出口的故事。
一對異性好友喝著咖啡互訴近況:女生因心中另有所愛而與男友分手、男生因遲遲等不到喜歡的女生而放棄交了新女友。在Dan與Emily的視角下,兩人明明彼此在意卻互相試探。
故事的最后,兩個主人公同時有對彼此說的話,默契相視一笑,將結局留給了觀眾。而在故事之外,還有一個故事,就是關于Dan與Emily的。借此,麥當勞想告訴大家:愛要及時,很多事情錯過就錯過了。
習慣了麥當勞的逗趣抖機靈,偶爾走溫情路線也意外地好看、暖心。故事雖然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卻像是一位好友在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讓我們可以細細咀嚼個中意味,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輸出麥當勞的人情味和始終如一的陪伴感,收割了一波品牌好感度。
其實,這并不一定是臺灣麥咖啡第一次做溫情廣告,2016,就發起過一場主題為「讓對話更有溫度」的系列廣告,同樣充滿臺式小清新的浪漫,以及麥當勞至始至終的品牌溫度。
「接納篇」把目光投向同志這一小眾人群,讓一對父子展開了一段“男人間”的私密話題。整支視頻,沒有一句對話,但卻無聲勝有聲。
「等待篇」則聚焦父親與女兒之間的關系,詮釋了一個沉默但是溫暖的父愛。
「分手篇」講述了女主在麥當勞與男友分手,正在傷心無助的時候,被鄰居老奶奶一杯麥咖啡暖心治愈的故事。這支廣告最大的亮點就是「這一杯比上一杯更好」這一句雙關文案,簡直瞬間治愈一切。
「告白篇」延續“愛情”主題,一個俠義相助的閨蜜,成為了點燃愛情的重要關鍵。短片通過有些意想不到的簡單小轉折,將整個故事拉升到了“有創意”的高度。
無論是「接納篇」、「等待篇」,還是「分手篇」、「告白篇」,都只是平凡到普通的小故事,但在麥當勞的演繹之下竟然都十分感人,直擊心靈。而在故事之中,麥當勞的咖啡杯,也充當了一個情感交流的媒介,傳遞和詮釋了「讓對話更有溫度」的宗旨。
不得不說,臺灣麥當勞在溫情營銷和講故事的技巧上,確實很有一套,值得品牌主以及廣告人借鑒和學習。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