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公關鄙視鏈
來源:杜紹斐(ID:shaofeidu)
本文已獲授權,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在上海,凌晨1點才下班的姑娘,80%是做奢侈品公關的。
提起這些姑娘,某些人會曖昧一笑:工資不高卻穿戴奢侈品,陪各種男客戶喝酒,也許,陪過夜也說不定…...
一個在上海做了3年奢侈品公關的姑娘說,從沒告訴家里自己是做公關的,怕父母想歪,只說自己是做「公共關系」的。
事實上,她們的工作其實很單純:接到企業客戶的廣告需求,聯系媒體想辦法實現。
她們上要哄客戶,下要哄媒體,沒一個人能得罪,只能在同行身上找到優越感——
上海奢侈品女公關鄙視鏈。
工作寫字樓在哪,朋友圈內容是什么,服務的客戶是誰…
姑娘們的世界處處暗藏鄙視鏈,稍有不慎,就成為同行看不起的對象。
寫字樓鄙視鏈
城市鄙視鏈永遠關乎地域,奢侈品公關也不能免俗。
在上海,面對來自外環的嘉定或松江人,本地人會禮貌性地皺下眉頭。奢侈品公關在外環上班,不要說和同行打交道,打專車都不好意思跟司機說目的地。
張江也是不能考慮的。那是程序員的聚集地,和奢侈品毫無關系。沒有奢侈品公關愿意陪程序員一起上下班,在張江高科站擠地鐵。
楊浦同樣難以接受。去市中心要40分鐘車程,遇到堵車還要讓客戶等,誰會尊敬這種公關公司?
這些地方的公司,永遠處在鄙視鏈最末端。它們有個共同點,全部在核心商圈以外。
商圈,是陸家嘴,是靜安寺,是徐家匯,是淮海路。
這些地方扎堆一樣排列各類奢侈品店鋪。走在其中,誰都會產生一種錯覺,以為自己到了巴黎香榭麗舍大街,再不濟也是紐約第五大道。
只有在商圈內的恒隆和港匯上班,公關姑娘才算爬到了鄙視鏈上游。
她們緊挨著大牌辦公地,不管接Brief還是開會,都只是走幾步路的事。
只有在這里上班,才能吃到寫字樓40塊錢一份的簡餐,才能被總監用夾雜英文詞匯的句子Challenge。就算熬夜加班做PPT,也保有為奢侈品大牌服務的優越感。
但在恒隆和港匯上班,也只是鄙視鏈上游,并非最頂端。
真正站在金字塔塔尖的人,根本不在寫字樓上班。她們是在自家辦公的女公關,被稱為Freelancer。
在Freelancer眼中,哪怕工作寫字樓離大牌再近,也不過是個打工的。她們不同,不用擠地鐵,不用打滴滴,坐在家里聯系自己的資源和關系,給自己做老板。
她們過著所有女公關羨慕的生活,睡到自然醒,公關費全部歸自己,每條朋友圈都有客戶、大V和公關公司總監的點贊。
Freelancer的地位,女公關們是無力挑戰的,只能想方設法擠進更好的商圈。
朋友圈鄙視鏈
做奢侈品公關的姑娘年輕漂亮,她們愛發朋友圈,也愛鄙視別人的朋友圈。
在照片里露出半個包包Logo,頂多是剛入行的新人。
圈內人也不會露大牌Logo,她們喜歡又貴又小眾的獨立設計師品牌——
有這樣一張朋友圈照片,才有資格真正進入鄙視鏈。
鄙視鏈基本款是曬品牌活動邀請函。
邀請函足夠讓好友高呼羨慕,紛紛點贊。如果曬出自拍,露出自己所在的偏僻位置,反而畫蛇添足。
明星也是騙贊利器。不能硬湊過去合影,品牌和公司都不允許。最好拍張「不經意」帶到明星的照片,一副對小鮮肉小花司空見慣的模樣。
不過曬邀請函和明星最多騙騙行業外,想在公關圈獲得優越感,曬機票。
終點站北京香港根本拿不出手,首爾東京一般般,米蘭、巴黎、倫敦、紐約才能換到同行些許尊敬。
即使出差只去了酒店,也一定要打開定位再發條朋友圈。出差不發帶定位的朋友圈,有那么傻的人嗎?
工作之外,還得用朋友圈照片體現自己有錢有閑,又有品位。
休息日頂不濟也要去看個展。上海從來不缺藝術展覽,周邊城市還有烏鎮的木心美術館,轉一圈也就一個周末的時間。
看展不足以拉開距離,還得出去玩。
東南亞<日韓<美國<歐洲是常識。和標志性景點合影太Low,大媽旅行團才這么干。
玩潛水、玩跳傘方能體現出生活品質。就算沒有運動細胞,朋友圈里也要甩幾個ascent、descent之類的專業詞匯,一副老手腔調。
沒空出去玩,就要在吃飯上爭搶鄙視鏈上游。
上海那幾家米其林餐廳沒什么意思,人人知道,還貴。真正有心機的姑娘會翻遍大眾點評,直到發現外灘一家環境別致人又少的餐廳。
最好是朋友圈從沒出現過的餐廳,才能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優越感。
菜系也要斟酌。吃日料太廉價,會被吃法餐的看不上;吃法餐太普通,會被吃意大利菜的瞧不起;以為吃意大利菜占到了上風,又被熟識上海本幫菜飯館的老饕嘲笑根本不懂滬上美食。
但無論哪家餐廳的照片,都敵不過一種朋友圈——一桌家宴和背景里的房子。
是的,真正統治鄙視鏈的人,是在上海有家的人。
有家的人,不用在朋友圈里活給別人看了,所有人都發自心底里羨慕她們。
客戶鄙視鏈
雖說奢侈品公關的客戶全部是奢侈品大牌,可奢侈品分酒、鐘表、珠寶、美妝、時裝。
品類劃得細,也就有了鄙視鏈。
鄙視鏈最底端,是為美妝客戶服務的公關。
無論香水還是口紅,美妝之于奢侈品,相當于昆山之于上海。你很難說昆山算不算上海,也很難說美妝算不算奢侈品。
說穿了,美妝就是奢侈品中的快消品,月薪5000也可以花幾百塊買個大牌口紅犒勞自己。
更坑的是,某些美妝品牌送給時尚博主的樣品,會循環利用,上個博主用完寄給下一個。這是奢侈品公關都知道的小秘密。
做美妝公關的姑娘,只會說自己為哪個品牌服務,「美妝」兩個字能不提就不提。
高端酒也算消耗品,但比美妝高出一個檔次。
市值破千億的奢侈品集團巨頭LVMH,名字里就帶著酩悅香檳和軒尼詩白蘭地的名字。
高端酒品牌在乎字眼,酒的味道很難用語言形容,想讓潛在消費者讀懂并不容易。
于是,中國代理商沒法決定文案,層層上報,等歐洲大老板確認,大老板卻正在飛機上橫跨印度洋。下飛機再回復,層層下達,修改意見到公關姑娘手里已經是凌晨3點。
接一個高端酒客戶,公關姑娘會熬夜熬得浮腫三圈。但她們不愿意放棄,把服務高端品牌當作鍛煉自己,向鄙視鏈上游爬的機會。
鄙視鏈上,比洋酒品牌高一檔的,是鐘表和珠寶品牌。
做高端鐘表和珠寶的全部是老牌奢侈品,品牌歷史和制表工藝拿出來,能把所有人震住。
客戶喜歡「璀璨閃耀」、「奪目光輝」這些形容詞,公關姑娘只能一次次在微信上求大V們再改一版,再改最后一版。
大V們頗不耐煩,因為鐘表珠寶品牌的開價從來不高。雖然他們的商品動輒幾萬、幾十萬,可推廣預算卻從來不多,有些品牌還總想用資源置換的方式不花錢騙稿子。
和大V處得不愉快,公關姑娘也要咬牙堅持下去,直到有一天能服務奢侈品時裝客戶。
真正能站在鄙視鏈頂端的,只有為奢侈品時裝做公關。
LV、Gucci、Dior…本就是人們對奢侈品的想象。大牌的時裝部門預算高,絕對的優質客戶。還懂得請小鮮肉做代言,參加他們的晚宴就能看到明星。
大V們則把給時裝做廣告當作提調性的機會,稿子改10遍也心甘情愿。
被問起「你客戶有誰?」,公關姑娘馬上說出大牌名,再強調一遍「時裝部門」,等待對方恭維一句「高大上」。
「高大上」的背后,姑娘們卻有隱憂。
總監要求見這些客戶必須穿著體面,還不能是競品。看著自己不到1萬塊錢的死工資,咬牙刷信用卡買一套客戶家衣服,盼著最好永遠只給這一家品牌做公關。
這是個縮影。無論外人眼里公關姑娘多光鮮,「高大上」下的生活冷暖自知。
客戶總嫌棄廣告太「硬」,反復強調要「軟」。但公關姑娘從來不知道「硬」和「軟」的分界在哪里。
大V總說「下午5點給初稿」,到晚上11點才發來一版沒圖片沒標題的半成品。他們有時會說「晚上10點才能給」,潛臺詞是「明天太陽升起前你什么也得不到」。
奢侈品公關姑娘們「朝九」老老實實坐在工位上啃著涼了的生煎等客戶反饋,「晚五」卻要繼續坐在工位上陪大V晝夜顛倒,抱著手機等稿子,等到第二天雞叫。
沒有人安慰,她們甚至連個男朋友都沒有。
愛情是不明不白的。公司里只有10%的員工是男人,其中還有一半是gay。每天加班,接觸到的男人除了客戶,只剩下外賣小哥。
想過跳槽,可跳來跳去工資最多漲5000。還是做相同的事,見相同的人,不同的只有上班的寫字樓。
除非像江湖傳說那樣,跳槽到甲方公司,一夜之間從低聲下氣的公關變成頤指氣使的客戶,連自己過去的總監都敢罵。
但那只是少數人的鯉魚躍龍門故事,遙不可及。
所謂鄙視鏈,說到底不過是無盡加班中一個聊以自慰的工具。
據說,一座城市公關公司的數量,決定這座城市的繁榮程度。
女公關鄙視鏈只會在上海存在,因為沒哪座城市比上海擁有更多的公關公司,也沒哪座城市比上海擁有更多做公關的姑娘。
在做奢侈品公關的姑娘之外,這座城市還有無數做汽車、做地產、做娛樂、做快消品的公關姑娘。
晚上11點,公關公司聚集的恒隆還亮著零散的燈,那是公關姑娘在熬夜做PPT。
她們把在上海扎根當作夢想,距離夢想有多遠,誰也不知道。
微信公眾號:杜紹斐(ID:shaofeidu)
改變中國男人的形象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