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黃很暴力”的比心,如今怎么樣了?
【潮汐商業評論/文】
又一年315不期而至,電視前的我們或已經猜中了之前“押中”的品牌,或詫異為什么某家企業都做得那么糟糕了還沒被央視“點名”。
讓人頗感意外的是,直播帶貨、在線教育、電動車等“風口”行業幾乎毫發無傷,而處于電競行業下更為細分的「游戲陪玩行業」似乎更是低調到被人遺忘了,就連全網的文章,也少有人問津。
然而游戲陪玩真的有這么“低調”嗎?
有一個大家都不熟知的冷知識: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競市場。根據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和中國游戲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中國電競市場收入已經從2019年的947.27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365.57億元,同比增長44.16%。更可怕的是這個千億級市場還擁有高達4.88億人的用戶規模,且仍在保持穩定增長。
即便只是電競行業下的一個細分市場,現階段游戲陪玩市場規模也已達百億左右。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悶聲發大財”再適合這個行業不過了。
01「小眾生意」撐起「大市場」
在這個悄無聲息賺“大錢”的“小市場”里,最引人注意的莫過于“行業一哥”比心了,僅以其在今年春節后發布的數據來看,業績就好到令人咋舌:
其用戶訪問量在2021年春節期間突破2億次,新增用戶較去年同期增長超100%;各游戲在平臺下單總局數突破千萬,較去年同期增長超350%;電競陪練師注冊數較去年同期增長超150%,已有累計700余萬電競陪練師在比心得到就業崗位……
不過讓比心在不玩游戲的吃瓜群眾中也刷得滿滿存在感的,并非其吸金能力,而是其背后的“國民老公”王思聰,與其一度因涉黃被下架約談的“爆炸性”社會新聞。
圖/百度截圖
根據公開資料,比心的天使輪就是由網魚網咖投資的,總金額5000萬元,而網魚網咖的第三大股東,恰恰是我們所熟悉的王思聰的普思資本。坊間也有小道消息稱比心就是網魚網咖的內部創業項目。
在2019年下半年,網魚網咖還一度傳出赴美上市的消息,然而最終卻沒有下文。如果比心真的是網魚網咖的孵化項目,那么借助這個陪玩平臺來解決網魚網咖門店規模大、業務模式卻比較單一的“硬傷”,借此尋求上市似乎是個合理的解釋。
然而比心這門“小生意”終究還是挽救不了網魚網咖的連年虧損。如今,網魚網咖的上市早已是舊聞,而比心在未來反而有機會代替網魚網咖這個母公司“再戰”資本市場。
即便是在各行業相繼“凋零”的疫情期間,憑借著宅經濟的優勢,游戲陪玩平臺依然“逆勢而行"——無論是與FPX續約設立官方青訓選拔基地,還是簽下WB王者榮耀戰隊,邀請近期創造營中的話題選手諾言擔任一日電競陪練師考核官,比心的營銷動作在近一年走得瀟灑,也側面印證了其“財大氣粗”。
雖然是電競行業的衍生物,游戲陪玩在經歷了短短幾年的萌芽期后,在近3年也開始了迅速爆發:普通平臺整體的訂單量在近3年來也幾乎翻了將近10倍。在消費者數量的激增背后,其陪玩需求也從最初的“帶上分”、代練等變成了如今的陪伴向“純陪玩”,進而演化為當今年輕人的一種社交和生活方式。
資本也在近些年紛紛涌入,尤其是在堪稱游戲陪玩行業融資巔峰的2018年,比心獲得了數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暴雞電競獲得1500萬美元A+輪融資,撈月狗在2018年獲得近2億元C輪投資。而幾家平臺背后的投資方各自為IDG、紅杉中國、啟明創投、天投資本等勢力。
如今幾年過去,游戲陪玩行業已經演化為坐擁5000萬用戶的比心一家獨大的局勢。然而正是因為比心APP在行業中風頭正勁,其背后的罵聲無疑也是刺耳的。
02 數次"重拳出擊",依然禁不了涉黃涉暴信息
相比傳統游戲公司,比心做的其實是“人”的生意,它更像是處于玩家與陪練師兩端的“中間商”,賺取的利潤也是每一筆陪玩訂單20%左右的傭金。這種薄利多銷的盈利模式,看中的便是用戶的中長期價值,想要賺錢就要讓用戶養成找陪玩的游戲習慣,再通過增加用戶下單次數來增加收益。
換言之,比心的首要工作就是保障用戶體驗,做好用戶留存。然而問題在于,各家陪玩APP所提供的服務都是高度同質化的,相同的陪玩服務難以帶來用戶黏性。同時陪玩模式是“一對一”的,陪練師只能一次服務一個用戶獲取傭金,即使人氣再高,陪練師和平臺賺的也是“辛苦錢”,而頭部主播依靠一次直播就能獲得萬千粉絲的禮物,平臺也可以因此獲得規?;找?。
做小本買賣的比心APP想要在競爭對手中殺出一條“血路”,就要靠做社區、做短視頻、做直播、做聊天室、小游戲等方式廣開財路,也免不得“劍走偏鋒”,用更為“刺激”的方式吸引用戶。
去年8月,人民網發文稱比心陪練深夜服務涉黃,部分陪練在幕后團伙的指揮下主動向玩家兜售“深夜服務”。在報道中,人民網記者發現以販賣色情服務為生的陪練師們不僅會主動搭訕男玩家,也經常會收到玩家是否能提供“深夜服務”的問詢。一旦雙方談好價格,陪練師就能提供luo聊甚至出臺服務等色情服務。在黑貓投訴等消費者投訴平臺上,也不乏對比心涉黃的指控。
面對嘩然的公眾,比心迅速回應,稱已采取賬號凍結、列入黑名單風控系統等措施,累計封禁涉黃賬號超過2萬個。
而知情人士也透露比心創始人、CEO林嵩及負責內容監管的十余人因此被警方帶走協助調查,短短一個月后林嵩因個人原因卸任比心CEO。然而就在一輪轟轟烈烈的自查后,去年11月,上海市文旅局執法總隊再次對比心做出處罰,原因是其提供載有宣揚暴力內容的互聯網文化產品。
圖/網絡
比心之所以深陷涉黃與涉暴的風波,根本原因就在于其連接的用戶群體與陪玩群體都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一方面平臺要在用戶利益與陪練師的利益之間做出謹慎平衡,另一方面也要對雙方進行及其嚴密的監控。
在2020年,比心也通過各種舉措盡可能降低平臺風險,如大神、主播強制要求通過身份證件及人臉識別完成實名制,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陪玩服務,通過智能識別及反饋機制處理違規內容,加強員工培訓等。
然而重拳出擊下,用戶利益的平衡也因此再次被打破——比心在黑貓平臺上的2700余個投訴中,大半都是被“誤傷”的用戶,不少消費者反映自己的賬號無故被封禁,賬戶里原有的充值也無法退費。
03“強敵”環伺的未來
在小心翼翼掌握兩端平衡之際,比心干掉了曾經的老對手,成為了陪玩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
它的成功頗有一些“時勢造英雄”的味道:得益于電競行業的蓬勃發展,游戲陪玩有了賴以生存的“土壤”——政策的支持,龐大的用戶群體,持續輸出的人才。而在疫情的催生下,陪玩行業更是得以飛速發展,收獲了大批用戶紅利。加上“宅經濟”下年輕人開始熱衷于陌生人社交,比心這一路走得也還算順利:
在2020年的“成績單”上,比心已擁有海內外1606個城市超過5000萬注冊用戶,其中年度新增用戶達2000萬,增長率為66.67%。在各大應用商店上,比心常年居同類產品榜首,下載量遠超出其他競爭對手。
但這并不意味著好日子一直都在,不知不覺中,比心的身旁也站滿了“降維打擊”的各路玩家:如淘寶、小米、虎牙、斗魚等互聯網企業都相繼推出了電競陪練業務,它們占據著天然的資金、流量與渠道優勢,與比心搶占尚未成熟的用戶心智并非難事。
此外還有活躍在淘寶、閑魚、貼吧、知乎等平臺的野生陪練師們。由于“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他們對于比心等陪玩APP的威脅也是可觀的。
與此同時,比心自己的核心資產——高人氣陪練師們也面臨著被挖角的風險:無論是去傭金更高的頭部互聯網平臺下屬陪玩APP,還是去變現更快、資源更多的頭部直播平臺,陪練師們都難以拒絕。
而陪玩市場的融資動作在2018年后趨于平靜,亦是因為同樣的原因。
或許,陪玩行業至今仍然是小眾市場,也遠遠不至于上升到全民關注的高度。或許,陪玩行業并無原罪,但陪玩平臺始終應該有自己的道德底線。
在熱熱鬧鬧的315后,讓我們不妨也將目光轉向那些未被攝像機注意到的“隱秘的角落”。游戲的本質是休閑娛樂,不應該被資本裹挾,也不應該因利益蒙塵。希望比心在高調做市場的同時,也能將自己的服務置于陽光下,讓用戶遠離游戲外的其它。
「潮汐商業評論」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