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為了那些別人眼中的“瘋子”,拍了一條致敬片
文|燒腦廣告(shukewenzhai)
“伸手摘星,即使徒勞無功,亦不會一手污泥”。這是廣告大師李奧貝納的經典名言,現已成為了全球無數廣告人的圣典。簡單來理解,就是要我們做人做事,都要看遠一點,最后即使沒有實現,那也會比當初沒有目標要強。
今天,時代的風口一波接一波,比起盲目思考如何抓住風口,其實懂得把目光放長遠更為重要。近日,百度攜手天與空以「愛這時代,星辰大海」為主題,拍攝了一支技術信仰的品牌片《看遠一點》,借此贊美見證這個時代巨變背后的技術信仰者和堅守信念的人們。
短片以不同時代不同技術信仰者的視角切入,圍繞TA們對星辰大海的探索展開情節,以此傳達出了「每一個看遠一點的人,都在推動著時代向前一步」的品牌價值主張。
<<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文案 >>
那些看不見星辰大海的人
以為眺望未來的人都瘋了
說他們太理想主義
把握不住風口 抓不住現在
但沒有關系
這個世界,總需要有人看遠一點!
需要埋頭錯過風口
才有時間找到未來的出口
我們在技術的深壑中踮起腳尖
看遠一點
穿過深不見底的黑
看見心里的光
看到被人稱之為冰冷的科技
也有照料人間的溫暖
看到悄無聲息的運算里
藏著千行萬業的驚天巨變
看到智慧的邊界正在被突破
我們的未來沒有天花板
看到一個時代再次為技術加冕
翹首迎接一個更好的世界
看得到的,十年飲冰
看不到的,難涼熱血
這個時代不辜負每個看遠的人
看遠一點,看向星辰,看向未來
臺詞文案則采用了公眾文本的創作手法,節奏鮮明,氣勢磅礴,讓人從中感受到了一代又一代技術信仰者不服輸、敢想敢干的創新精神。
以「跨時代」人物群像,向每一個技術信仰者致敬
在每個年代里,總有人選擇看得更遠一些,不低頭只看現在,而是仰望遠方的星辰大海。在這條兩分半的片子中,百度巧妙融合多條人物故事線,將一代又一代平凡而又偉大的技術信仰者串聯在一起,全方位勾勒出了80年代以來為中國科技發展而不斷奮斗著的時代勇者形象。
70年代,研制人員在最基本的研制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靠算盤和手搖計算機完成了大量的火箭計算任務;
80年代,海外留學生放棄優渥條件,帶著技術毅然歸國。不做時代的幸運兒,而去創造屬于自己的時代。
90年代,一群年輕的科研人員帶著全部身家來到這里,準備好赤手空拳打出一切,建設出中國人的信息高速公路。
10年代,更多的技術信仰者出現,從自動駕駛,到AI技術,再到智能技術,每一個智慧的產物,正在不斷推動著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
同一般品牌片不一樣,百度沒有只講自己的故事,而是將時間線拉回過去,去展現一個又一個技術信仰者「追尋星辰大海」的故事。同時,通過強調個體的作用,突出人本的價值,激發出大眾的情感共鳴。看似是一個個體的追夢史,實質上是百度技術成長歷程,更是整個中國科技的發展史。
采用舞臺劇形式感,創意強化視覺感染力
在創作手法上,片子除了故事場景的表演之外,還采用舞臺劇的形式感,建立起一幕幕轉場的靈活性。當每一個主角走在一個場景里,就像是走在每一個時代之中,讓我們看到了每一代技術信仰者勇敢造夢的時代精神。
整體來看,這是一支極具電影質感的廣告片,緊湊的敘事節奏,加上制作精良的畫面,讓觀眾的「入畫感」更為強烈,更加彰顯了“技術信仰”的內在力量。
美中不足的是,片子在場景上安排太多,并且年代之間的承接感不足,大大分散了觀眾的記憶點,無法形成深刻的品牌印象。當然,這對于一向擅長小而美的天與空來說,這種宏大敘事的品牌片,反而沒有優勢,總是能看到「為什么要有深圳」「后浪」的影子,一句話,太勝加了。
總的來說,通過以「看遠一點」的價值主張,百度將自身的品牌內核與技術信仰者的探索精神打通,不僅讓「看遠點一點」成為百度品牌精神內核的最好詮釋,也表達了一種百度與所有技術信仰者攜手向前的同行者身份,參與到中國科技發展的事業中來,助力中國科技的發展。
因此,「看遠一點」,不只是百度,是每個人心存信仰之人的選擇;正如片中的那句所說「愛這時代,星辰大海」,或許我們每個人,都要看遠一點,就像每一個時代努力的TA們一樣,才能讓未來變得更好。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