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目洋子高調官宣做“網綠”,伊利年輕化魅力再釋出
“網紅”“爆款”是當下消費市場新品銷量保證的關鍵詞,無論是新品牌還是老品牌都致力于流量紅利,打造各種“網紅產品”來吸引目光。
但對于老品牌來說,過于追求“網紅款”有可能會丟失品牌原有格調,散失了品牌在受眾心中一直打造的老品牌形象,等流量一過去,新的消費者沒有留存下來,老一批的消費也流失掉。
基于此消費環境的思考,伊利一反網紅套路,打造出了“網綠”雪糕——吃了個芥寞,并攜手實力演員辣目洋子開啟一連串“網綠行動”。
一、伊利反套路打造新品,攜手辣目洋子出演“網綠”生活
“喜新”是新生代消費群體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尤其是那些追求個性化、具備鮮明意識的Z世代,他們相較于過去的消費群體品牌忠誠度更低,很少熱衷于固定的品牌或產品。
對于他們來說新事物才是最具吸引力的,在食品的口味選擇上更是具有濃厚的獵奇心理,比如說前段時間爆火的麥當勞“油潑辣子”雪糕。往往越是聽起來像“黑暗料理”的食品,越是受到他們的“青睞”。
面對這一群消費群體,伊利也在這個春天推出一款極具春天色彩的“吃了個芥寞”雪糕。雖然雪糕顏色看起來十分“有機”,但是口味確實狂野的芥末加上咸甜的海苔,再加上巧克力味的脆皮。
市場上普遍的雪糕都是以“甜”為主,這款“辣+咸+甜”的口味,自然引起了消費者的好奇心,并且芥末口味的雪糕本身就極具話題度。
為了介紹這款雪糕的“網綠”體質,伊利還特意攜手同樣“網綠體質”的辣目洋子拍了一支廣告片,講述了網紅時代下人們在審美、口味以及生活習慣上的跟風現象,并以產品之綠為靈感,高調打出“不做網紅做網綠”的口號,鼓勵消費者“不跟風,自造風”。
P圖是當代“網紅”的必修課程,但在大家追求“大眼鏡”“小V臉”“磨皮美白”的精裝“修”的時候,有一群“網綠”不追求千篇一律的審美,而是展示最真實最自信的自己。
“手機先吃”是“網紅”的“餐桌禮儀”,但在大家追求“秀美食”的時候,“網綠”們只在意專注于美食,用心去感受生活的味道。
“打卡”是“網紅”表現自己是潮流前端的標志,但在眾人排隊追求“網紅效應”時,“網綠”們并不跟風,而是“自造風”。
產品是消費者最能夠直接看到與接觸到的媒介,伊利此次在新品上大做文章,用反套路的“網綠”新品,一方面通過差異化吸引受眾關注,另一方面也通過一系列“網綠行動”表達了“不跟風”的品牌態度,呼吁人們能夠做個“網綠”關注真實生活本身,以態度贏得受眾好感。
二、“網綠效應”一“芥”到底,線上線下全方面加強新品賣點認知
為了讓這場“網綠效應”一“芥”到底,伊利雪糕還在官方微博推出了“大型網綠科普節目”——《原來是“芥寞”回事》,巧用“芥景生情”“芥二連三”“草船芥箭”等諧音梗。
自從脫口秀大火后,“諧音梗”就好像一場流行病毒在年輕人之中風靡了起來,網民們一邊嫌棄諧音梗,一邊樂此不疲地在玩梗。事實上精神上的娛樂消遣是當代年輕群體生活中必不可少內容,諧音梗能夠以一種零成本的方式滿足大家的娛樂需求。
而一切能夠讓消費者感興趣的內容,都可以轉化為消費熱點。伊利一本正經舉辦起來“網綠科普”一方面追求嚴肅式搞笑帶來的反差感,另一方面通過“芥”造梗,借著傳統成語的另類打造,不斷重復強化新品的賣點認知。
除了線上通過“有梗”話題內容吸引網民圍觀外,伊利還攜手休閑餐飲品牌“gaga”,借由綠的共性,推出了“芥寞”雪糕+gaga超級沙拉+羽衣甘藍蘋果的春夏高定網綠大餐。
通過城市空間與自然綠色的享受,將“吃了個芥寞雪糕”新品自然地融入到年輕消費者的春日生活場景中,與消費者的消費場景產生關聯,通過場景打造新品感知。
一方面通過“高定”打造,能夠烘托出“網綠”雪糕區別于其他雪糕的貴氣感;另一方面與gaga合作能夠通過品牌背書給人以新品健康飲食的認知。
三、伊利雪糕是“網綠”還是“網紅”?
雖然此次“吃了個芥寞雪糕”新品一直強調的是拒絕做“網紅”的“網綠”概念,但事實上無論是廣告片中的“突然上市”廣告語、春夏高定網綠大餐、抑或是新奇的芥末口味,其產品邏輯還是打造爆款,并且通過反套路打法,先聲奪人聲明自己是“網綠”并非“網紅”更能吸引受眾注意。
營銷手法依舊是“網紅套路”,但無論是廣告內核上還是產品推薦官的選擇上,伊利實實在在走的是“網綠路線”。首先基于現今“網紅效應”之下,眾多消費者的跟風現狀洞察,提出了真實做自己的“網綠”態度,以一種健康正向的生活態度贏得品牌好感;其次,辣目洋子無論是從長相還是演藝圈事業,都有著獨特的個人風格與極強的業務能力,最能代表反“網紅”的人物形象。
事實上,這并非伊利打造的第一款“網紅”雪糕,早在2019年伊利便推出了網紅冰淇淋“須盡歡”。
“喜新厭舊”是當代年輕消費者的共性,傳統品牌需要跟上年輕人步伐,不斷在受眾面前刷存在感才可能在當今市場下獲得品牌的長青發展。
面對新的零售環境,網紅化其實已經成為很多品牌基本操作。但對于伊利來說,它只是借助互聯網渠道打造網友喜愛的爆款,但不斷通過年輕化來持續性撥動消費者心弦才是品牌的真正目的。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