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IP價值賦能,天貓&中國紋樣擦出國風火花!
提到近幾年國內熱門的歷史文創IP,以賣萌出道的故宮博物館無疑是最成功且最為典型的角色之一。
不難發現,隨著《國家寶藏》、《我在故宮修文物》等各類歷史文化領域節目的熱播,那些悠久的歷史文化與璀璨的中華文明正逐漸亮相于大眾視野之中。
在某種程度上,文化IP的出圈,少不了眾多品牌的推波助瀾,尤其是天貓新文創,更是致力于將傳統文化賦予一種全新的表達方式,巧妙地把營銷玩出新花樣。
一、文化+設計雙賦能,天貓新文創&中國紋樣C位出道
在如今節奏快、壓力大的城市生活、受困于“996福報”、“職場PUA”的痛苦處境,“求錦鯉”、“吸歐氣”、“水逆退散”等這類奇奇怪怪的東西成為了成年人在社交平臺上轉發的日常。
這種新興前沿的“文化奇觀”,既透露出當代成年人對好兆頭、好運氣的向往和憧憬,也彰顯大眾對生活的積極期待,找尋和觸摸屬于自己的“烏托邦”。
基于這一深度用戶心理洞察,天貓新文創聯合中國紋樣研究機構紋藏發布中國紋YOUNG系列,無形中將“中國紋樣”進行了一次靈活化、創新化表達。
在內容上,二者提取「忍冬」、「桂花」、「松」、「柿」等8種寓意著祥瑞的典型紋樣進行現代化演繹和設計,并聯合anplus、rabbituu、菲諾等五大雨傘品牌推出「一把有紋化的傘」紋樣傘系列商品。
以中國紋樣為切入點,設計出具有傳統文化蘊意的雨傘,二者的強強聯合旨在傳播隱藏在紋樣之中鮮為人知的寓意,為年輕人帶去「堅強」、「折桂」、「順遂」等美好祝愿。
不僅如此,3月30日-3月31日,天貓新文創還在杭州網紅地標天目里發起線下互動,希望為年輕群體打造中國紋樣的沉浸體驗。
而消費者可以在線下雨傘裝置處,選取不同的紋樣雨傘進行打卡留念,在傳遞好兆頭的同時,借傳統文化元素賦能日常用品,潛移默化地提升品牌內涵價值。
二、以傘為文化載體,打通價值輸出核心鏈路
從營銷層面上說,天貓新文創聯合5大品牌共同演繹紋樣傘系列,推出“有紋化的傘”系列商品,其實就是搭建起設計與品牌的橋梁,側面推動傘行業的發展;除此之外,還隱藏著天貓對營銷IP的精細化布局。
可以注意到,針對單品牌營銷,「天貓超級品牌日」毋庸置疑排在首位;針對種草模塊,則有「天貓V榜」和「天貓全明星計劃」;而「天貓小黑盒」則致力于新品上市領域。
同理,品牌打造天貓新文創IP,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對細分圈層的溝通和占領,聚焦于傳統文化及文創IP,實現圈層用戶的有效溝通;而深挖此次品牌營銷脈絡,其高超之處就在于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和新奇表現方式。
提到“中國紋樣”,除了美,還能想到用什么詞概括?神秘?對稱?抽象?傳統文化本身屬性上的極強地域性特征及老舊刻板形象,讓當下年輕人自然衍生出了一種文化陌生感,“只知其形,不解其意”的現象比比皆是。
天貓新文創與中國紋樣的創意聯動,將中國紋樣作為傘的文化載體,打通價值輸出鏈中關鍵的一環,其實就是一次對傳統文化的詮釋,進一步促成優質文化的“廣而告之”。
不單如此,借助創新性的營銷切入點,品牌順勢進行社交平臺上與之相對應的話題造勢。 3月30日,天貓秉承“讓文化照進理想生活”初衷,以“中國紋樣”做切點釋出#一把有紋化的傘#話題,帶領消費者探尋蘊藏在紋樣中的文化魅力。
而在#一把有紋化的傘#話題內,品牌更是邀請了眾多街拍達人、時尚、搞笑KOL組團造勢,促成話題漣漪式擴大傳播效果,進一步強化話題影響力勢能。
三、深度鏈接年輕消費群,彰顯品牌社會化底蘊
其實不難發現,天貓新文創讓雨傘C位出道,讓消費者領略傳統文化的另一種打開方式,本質上是深度鏈接當代年輕人的過程。
配合此次二者打造的線下雨傘裝置,用戶可以選取不同的雨傘進行拍照留念,邀請各類Vlog達人參與線下街拍,無形中發揚出的是傳統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無上魅力。
另一方面,與其說天貓新文創的營銷只是單純的搭建與年輕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橋梁,不如說是品牌深度挖掘傳統文化,進一步實現商業價值到社會價值的品牌營銷進階。
隨著90、00后等一代年輕消費者登上社會舞臺,大眾看中的并不單純只是產品的功能價值,更多的是產品背后所具有的精神及內涵意義。
天貓新文創深度結合雨傘行業產業帶,將再普通不過的雨傘賦予了祥瑞的含義,跳脫出產品的功能屬性,創意地鑲上了“文化感”的附加價值,帶來給用戶更多的文化熏陶。
然而,將自古以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愿裝進一把雨傘之中、自然順暢地給用戶帶去傳統化、中國風的產品,這一品牌與IP共生共榮的方式,對于營銷人來說一定不會陌生。
早在今年春節之際,天貓新文創就曾與中國美術學院聯合發布首款年度趨勢色——“給荔紅”,用富有力量的紅色,展示了傳統文化的韻味與對2021年的希望。
這無形中透露出的是天貓新文創在營銷上的新信號,即以平臺為樞紐,鏈接文化與品牌,讓文化與生活更加融合,讓傳統更時尚,在滿足大眾對文化層面的認同與需求的同時,充當起文化傳播的助推手,實現“商業性”到“社會性”的品牌進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