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產業鏈布局深入,華熙生物要做生物科技的3M?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乘著大健康風口,被稱為“原料黃金”的玻尿酸正加速釋放極高的應用潛力。來自Frost & Sullivan的報告此前預測,2020年至2024年,醫藥級、化妝品級、食品級玻尿酸市場規模的綜合年復合增長率可以達到26.4%。
考慮到玻尿酸的應用廣度和技術含量,說其是生物科技領域的“新能源”一點不為過。今年初國內玻尿酸行業還發生了一件大事:華熙生物(688363.SH)主導推動食品級透明質酸獲批成為國內新食品原料。這意味著,玻尿酸食品終于迎來了國產時代,國內的玻尿酸食品消費需求有望得到充分挖掘。
為何推動國內玻尿酸入食的是華熙生物?從歐美日的大型玻尿酸應用消費企業來看,技術研發和迭代是將玻尿酸從原料成功轉化為消費級產品的關鍵。華熙生物是原料龍頭,并有超二十年的底層技術積累,有全產業鏈和平臺型雙屬性,完全可以勝任。
不久前華熙生物發布的2020年年報顯示,營收和歸母凈利潤雙雙增長,其中的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增速驚人。且在疫情影響的2020年,華熙生物選擇繼續加碼全產業鏈布局,科研投入不斷上升。面對整個玻尿酸產業的技術轉化、內循環等宏觀紅利,華熙生物試圖為未來增長加快蓄力。
高增長背后的底層邏輯
對一個公司來說,業績要維持100%以上的增長,一般只有兩種可能:一個是賽道處于爆發初期,一個是產品具備革命性。
在玻尿酸產業鏈上,化妝品和醫療終端領域都有非常高的增長空間。華熙生物2020年也在這兩個領域取得了非常可觀的增長,功能性護膚品營收同比增長112.2%,醫療終端產品銷售收入在疫情影響下仍實現同比增長17.79%。
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響,很多國際化妝品企業去年業績都不太理想,所以華熙生物其實是在逆勢增長。
從產品層面看,功能性護膚品業務的高增長得益于相關爆品的強勢競爭力,旗下四大功能性護膚品品牌中“潤百顏”品牌營收同比增65.2%,“夸迪”品牌營收同比增513.3%,“米蓓爾”品牌營收同比增136.3%,“BM肌活”品牌營收同比增長45.71%。
都是基于玻尿酸的功能性護膚品,為何都能獲得高增長,根源在于品牌和產品的差異化對市場需求的充分滿足。根據財報,截止2020年底,華熙生物收入超千萬的產品共有31款,收入超百萬的產品有153款。而支撐產品高度和準確差異化的核心是華熙生物極其成熟的技術體系。
華熙生物目前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兩個研究)已經深耕20余年,并建有完整系統的研發平臺。基礎研究包括微生物發酵平臺、合成生物學研發平臺、應用機理研發平臺,應用基礎研究是基于交聯技術平臺、配方工藝研發平臺和分析檢測平臺。
所以不論是原料、醫療終端,還是功能性護膚品,功能性食品、計生用品、寵物用品,華熙生物都有統一的核心底層邏輯:技術。反過來說,成熟的技術體系有效支撐了華熙生物在各個領域將玻尿酸等生物活性物質原料的應用潛力開發出來。
現在除透明質酸的全產業鏈外,華熙生物還開發了γ-氨基丁酸、麥角硫因、聚谷氨酸鈉、依克多因等數十種生物活性物質,它們的產業轉化和應用轉化,都已經正在底層技術的基礎上被逐一開發。
很多國際科技企業的成長邏輯也是如此,比如3M公司。3M擁有材料、工藝、研發、數字化、應用開發五大技術體系,而每個體系下又包含豐富的生態環節,比如材料技術體系,有研磨、粘接、電子材料、生物材料、薄膜等共計15種差異化材料。其產品體系涉足交通運輸、醫療、汽車、電子、礦業等十余個產業,看似沒有什么關聯度,實則都是出自同一套底層技術體系。
技術轉化步入快車道
系統化的成熟技術體系往往意味著不竭的創新能力,像華為數十年積累的底層通信技術除了應用于B端的通信設備外,還不斷延伸到各類智能家居產品、電子消費品、汽車之上,在帶來了產品力層面革新的同時,也為業務打開了變現空間。
基于成熟的技術體系,華熙生物的創新轉化也在邁出更大的步子。比較典型的就是前面提到的玻尿酸食品。
華熙生物此前曾明確表示,功能性食品業務將是華熙生物未來幾年的重點發力方向。去年華熙生物為此也在產業鏈生產端做了準備,比如收購了全球玻尿酸原料市占率第四的東營佛思特生物、在多地加速產業園項目建設等。
2021年前,國內玻尿酸食品品牌算是一片空白,但玻尿酸食品在國外市場已經存在了超過30年,且已經衍生出豐富的日常食品品類。英敏特全球新產品數據庫(GNPD)檢索結果顯示,截止2020年5月,全球含透明質酸食品共有2000多個,其中普通食品554個。
而從天貓京東等平臺搜索相關含透明質酸的食品或膳食補充劑,可以發現如movefree、Swisse等很多海外品牌的產品都含透明質酸,且銷量都非常不錯,證明國內對玻尿酸食品的需求其實并不小。
雖然國家衛健委在今年初才批準玻尿酸加入普通食品,但是華熙生物在供應鏈和研發上早在2003年就開始布局食品領域,比如向國外企業提供食品級原料,及在食品領域開展專項研究、開發玻尿酸的保健食品等。
所以說,華熙生物在玻尿酸食品領域的布局有很強的歷史地基。作為國內玻尿酸全產業鏈龍頭,無論從技術實力,還是從企業責任去看,華熙生物做玻尿酸食品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不得不說,國內生物科技行業還需要更多這樣的案例,因為這件事的背后邏輯是新產品和新業務開拓了全新的市場,同時還會刺激更多的消費需求。而新產品誕生的核心就是在認知市場需求的情況下進行了精準技術創新。
科技力的超級爆發效應
華熙生物打破了國產玻尿酸食品的空白,這其實映射了過去二十多年華熙生物的成長邏輯,即多元化業務和豐富產品生態的構建,就是科技力效應持續釋放的結果。
如今科技力已成為各行業公認的革命性利器,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將科技戰略前置并放到核心位置,試圖打造自有的龐大技術池平臺,加固加高自身的綜合壁壘。
產業化和平臺化是華熙生物未來科技戰略的兩個關鍵詞,為此華熙生物還在今年1月上線了“華熙生物研究院”,愿景是構建共享研發平臺、企業中試平臺和應用平臺,實現產業鏈的共贏。
和其他絕大多數生物科技企業不同,華熙生物想要做的其實是平臺型產業賦能企業,就像微軟研究院、京東研究院那樣,通過開放自有核心產研能力,吸引更多的合作者參與進來,并最終在產業鏈維度提高整個行業的技術能力。
參考電商、云計算這些行業,可以發現其中的平臺型企業能夠以強大的技術和生態引力,重構產業鏈和價值鏈,讓行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飛。
生物科技行業需要這樣的平臺型企業,因為長遠來看,玻尿酸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質原料的應用具備無限的想象空間和價值貢獻,而要打開想象空間和價值貢獻的水龍頭,就需要有人站出來。
通過系列應用拓展,華熙生物將有效推動產業生態的“雙循環”。一方面,“內循環”的核心在于拉動國內消費者對國貨的需求。玻尿酸獲準進入普食之后,華熙生物已經加速布局玻尿酸食品矩陣,有效刺激國內消費者對玻尿酸食品的需求,并帶動海外需求回流。
另一方面,“外循環”的核心在于滿足國外企業和市場的需求,這是華熙生物一直擅長的,而隨著平臺型生態的逐漸成熟,華熙生物將在食品、計生、母嬰、日用消費品等領域為全球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全產業鏈賦能,促成龐大的多產業規模增長。
今天全球各國的經濟和產業結構都在不斷融合深化,龍頭企業在其中就像一根脊柱。隨著華熙生物全產業鏈布局的持續深入,我們將在生物科技領域看到非常獨特且穩定的“雙循環”生態。
而這一切,都源于科技力內在的超級爆發效應,總能被有前瞻能力的龍頭企業發揮到極致。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