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logo|品牌設計投入是品牌成長里性價比最高的投資
小米logo|品牌設計投入是品牌成長里性價比最高的投資
今年春節以來,收到要進行品牌升級需求的咨詢,遠多于往年。但成交率還是像往年一樣的低,在不成交的因素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企業老板對于“品牌投入”這件事情的認知問題。老板們都愿意在眼前看得到結果的事情上進行投入,比如促銷、廣告投放等。但品牌設計,解決的是品牌長遠發展問題,短時間對于銷售的提升不會有明顯的變化。同時老板們都認為品牌設計費是花費、是支出,但事實上這筆經費,是能夠帶來巨大回報的“投資”。
前幾天,小米logo的升級,掀起一股熱鬧的討論。跟以往一些品牌logo的設計只是會在設計行業被討論不同,因為小米品牌的廣泛知名度,各行業的公眾號都在討論這個熱點。討論的熱點無非是兩百萬設計費花的值不值的問題。
咱們先一起來看一下小米logo的前后對比。
估計如果小米logo升級,不對外做這次發布會的話,很多人都感覺不到變化。
據了解,小米的新LOGO由日本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日本設計中心的董事、武藏野美術大學基金會教授,無印良品(MUJI)藝術總監原研哉操刀設計。
原研哉提出了「Alive(生命感)」的設計概念,并根據這一概念推導出極具實用性的理想圖形設計。在圓形和正方形之間嘗試各種形狀后,通過一個數學公式「 |x|^n + lyI^n= 1」將各種變量n帶入其中,產生了一系從正圓到正方形逐漸過渡的形狀。經過對比后,最終采用了「n=3」的這一「超橢圓」形狀。原研哉認為這是介于圓形和正方形中間的最優美的一個圖形,同時也最適合體現其「Alive」的概念。
上面這段解釋,不知道各位看到后會如何去想。
我把設計費的成本,歸納為三種成本,第一是時間成本,第二是智慧成本,第三是設計師或者設計機構的品牌溢價成本。就像是海面上的冰山一樣,大部分人看到的,只是海面上的部分。這海面上的部分,就是我說的時間成本。而事實上海面之下的智慧成本和品牌溢價成本,才是最有價值的地方。
小米logo這次200萬的設計費,在我看來,其實一點都不算高。且不說這個升級事件的熱議帶來的傳播價值,單從原研哉+小米的合作上看,原研哉先生的聲譽價值,對小米品牌資產的增值,是有作用的,當然這個作用還無法用數字去量化。這種設計師對于品牌資產的增值作用,大部分企業老板體會不到,他們只會看到畫了一個圈為什么要收這么多錢。
之前我有一篇《時不時品牌喚醒一下,讓品牌在顧客面前保持新鮮感》的文章,就當時淘寶logo的升級,發表了一些感想。當時淘寶的logo升級,總費用據說花了三百萬,邀請方正字庫的設計團隊操刀而成。
只是因為,常見的品牌設計收費太低了,偶然一個上百萬的logo設計費,就很容易吸引到大家的關注和熱議。這種熱議帶來的傳播效應,同樣是對品牌資產的增值。
另外,很多企業的品牌升級,往往都是被動升級,而不是主動升級。越是被動升級的,越難在品牌升級上做相應的投入,越不投入,升級成功幾率越低,在后面就會越被動。而且這種類型的企業老板,會愿意在一頓招待上多花幾萬十萬,卻不愿意在品牌升級設計費上多花一點。思維方式,決定了結果。
主動升級中,大部分是因企業發展戰略發生變化所致,比如品牌戰略理念的變化、業務發展方向的變化、業務覆蓋范圍的變化等。要通過視覺語言,把這種變化表達出來,是考驗設計師和設計機構,在智慧成本方面的能力。雷軍作為小米的領頭羊,接受并且喜愛原研哉先生的這次設計出品,相信其背后自有邏輯。而用最簡單的視覺語言,在表達出戰略理念,這種實現的能力,也是設計的價值所在。
在企業或者品牌成長過程中,企業需要各種成本來讓品牌成長,來讓品牌資產增值。這其中每一項成本,都是有價值而且是值得的。相對于其他成本來說,設計費的投入,對品牌資產增值具有倍增的效應。而設計費的投入越大,增值效應的倍增比例也會更大。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