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7招,輕松出公眾號原創
如果你是一枚自媒體,想出原創文章,以下7個套路,能幫你速成。
1、翻墻
只要你掌握一定的英文知識,只要你會翻墻,根本不愁原創。而且,幾乎沒有被追責的風險。想想國內的抄襲,都不一定被發現,更何況國外?
國內有很多原創機構,其實做的就是搬運工。把國外的內容,用自己話復述一遍,再穿插幾個表情包,一篇原創,就妥了。
當然,為了找塊遮羞布,通常,他們會在文章下面,一本正經地寫上來源,還是英文的,呵呵。
2、全方位拼湊
大學論文,20%以下,才能過查重;公眾號內容,要達到70%,才能稱原創。看似都挺難的,不過,群眾的智慧永遠是不可限量的。
對于大學論文,我們有套路,變換句式、段落重構、拆詞、用自己的話重述;
對于內容創作,我們同樣有套路,豆瓣、知乎、公號、百度百科、維基、B站以及線下的報刊、書摘等各種渠道,全方位采集。
這兩種套路一結合,原創呼之欲出。
順便說一句,要努力查找內容源,打造自己的“借鑒”庫。
比如搞笑類公號A、B,你琢磨之后,發現他們的內容,大多分別來自煎蛋網、糗事百科,那你就別再借鑒A、B,直接到煎蛋、糗百,打造自己的內容庫。
3、圖文結合
我以前為了出原創,又沒合適的選題,就去逛一下熱搜,看看哪些影視正在熱映,電視劇、電影、新歌皆可,二一添作五,一篇原創就出來了。
最簡單的做法,視頻截圖,再聊騷幾句,比如人物性格、劇情預判等,對于歌曲,講講歌曲的前生今世,作者的周邊故事。
再比如,你有設計師輔助,你就把歷史事件、人物紀實、搞笑段子,轉化為圖片敘述。
圖文結合的核心:基于原有素材的適當衍生。利用現有的素材,找到表達的角度,低水平創新。
高級一點,就要費腦子了。
舉個例子,2017年《人民的名義》大火的時候,我追了二十幾次熱點,比如《人民的名義》中的愛情觀、《人民的名義》同類型對比等。
外行人看起來,挺牛逼的,感覺角度都很新穎,其實只要掌握了方法,也就那樣。
大方向上,講價值觀、劇情,小細節上,講幕后、臺詞、人物,再去多看視頻,找出里面隱藏的爆點,順順思路,即可。
等以后我再寫一篇文章,專門講如何追影視類熱點。
4、點評
無論是食品安全還是明星八卦,無論是社會新聞還是職場旅游,只要是熱門話題,就能出一篇原創,套路如下:
先把熱點事件,簡單講解一下,之后,開始意見領袖模式,吐槽也好,建議也罷,宗旨是,無病呻吟,明知自己提不出建設性意見,也要讓其他人覺得,你說的話還挺在理。
有的時候,甚至連胡謅的點評,都不想自己出,怎么辦?參照第二點全方位拼湊,去其他平臺,如網易、微博,找些熱評,綜合一下。
5、活動
騰訊公號原創聲明,明確指出,營銷性質的文章,不能算原創。那何為營銷?一般性,特指誘導分享。
所以,只要你不涉及騰訊的底線,發發你的活動,圖文結合,仍能很輕松的打原創。
6、干貨類
干貨類文章,一直比較吃香,因為人有惰性,總想走捷徑。而你想輕松出原創,做干貨類也是一條捷徑。
不過,干貨類,有個難點,就是找渠道,能持之以恒輸出干貨的渠道,以便日后你的各種干貨輸出。
當然,你可以從干貨質量、實踐認知、行文風格、排版格式等,體現你文章的差異性。
7、洗稿
業內有個文藝的名字,偽原創,這是抄襲的最高境界。屢見不鮮,而且屢試不爽。
低級的洗稿,就是把別人吃剩的,再咀嚼一遍,吐出來;
高級的洗稿,就得費心費力了,具體要運用兩大思維:
一是整體與部分的辯證思維。
別人講全局,你講細節;
別人講細節,你把他的細節舉一反三;
別人蜻蜓點水,你深挖到底;
別人講人的某一層面,你把人立體化;
......
整體和部分思維的核心:人無我有,人有我新。
二是逆向思維。
他贊同某個觀點,你偏不,你從對立面出發。只要不涉及基本的價值觀,有理有據,自圓其說,即可。
結語:
傳統媒體時代,抄襲屢見不鮮。但,一旦抄襲被發現,抄襲者面臨的,可能是身敗名裂,畢竟,紙媒、報媒的圈子就那么大。自媒體時代,由于海量的作者和眾多分發平臺,抄襲現象更為嚴峻,但也正因為作者和分發平臺很多,抄襲的代價很小。
自媒體,如果想撈流量,那么可以利用上面7種方法,去做原創,去做高級抄襲。但如果想,在這百花爭鳴的大內容時代,奪得一席之地,還得用心耕耘。
添加公眾號:laowangsyy,只講最接地氣的互聯網運營。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