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直聘“翻車”,涉嫌廣告欺詐遭群嘲
四月估計是“全員打假月”,很多虛假廣告被網友們重新拿出來“公審”,并引發熱議。比如元氣森林的“0糖”宣傳,蘋果的防水功能夸大性宣傳……
近日,網友們又把“矛頭”對準了一直爭議不斷的BOSS直聘洗腦式廣告。
一、BOSS直聘廣告語涉嫌欺詐,重新定義BOSS
事件起源于一位叫“袋lite”的網友在微博上的發問:我一直有一個疑問,Boss直聘的廣告語不是“找工作,我要和老板談”嗎?怎么還是跟人力談,涉嫌廣告欺詐了吧,做不到就不要打這個廣告詞啊。
BOSS直聘客服以“敬業”的態度立刻回復了用戶疑惑:尊敬的用戶您好,平臺對Boss的定義是,在企業中所有有資格招人、用人、決定一個人薪資,及工作內容的人,HR也是Boss中的一員哦~
態度極其的禮貌與誠懇,但對于HR的定義立刻吸引了更廣泛網友的關注與群嘲:“BOSS直聘,重新定義BOSS,也重新定義HR”“人力資源部門的地位從來沒有這么被重視過”……
大概也意識到自己解釋欠妥,@BOSS直聘客服在后來把這條回復給刪除了。
對于BOSS直聘廣告語涉嫌虛假宣傳的問題,網友們呈現了兩極化的態度。
有的人認為,BOSS直聘“BOSS的再定義”簡直是胡攪蠻纏。甚至應該直接改名為“HR直聘”。
但也有人認為:認真你就輸了。不過是廣告宣傳罷了,大公司老板哪能真有時間面試。
(不過想想如果馬云、馬化騰那群大哥們能夠親自面試我,能吹一輩子了)
而且公司的HR部門也不是擺設,招聘就是他們的工作職責。
在這場討論中,主要爭議點其實是對BOSS的定義。
有人解釋道,BOSS直聘中的BOSS并非指狹義上的公司高層老總,而是泛指公司的管理層。他們都是應聘崗位的直接老板,具體薪資及工作內容的負責人。
因此,老板的“板”,或許正如BOSS直聘自己宣傳所言:拍板的“板”。
但也有人認為BOSS直聘故意模糊老板的概念,容易引起誤解。
更有網友做起了“和事佬”,表示“忽悠人”的廣告語也不只BOSS直聘這一家,畢竟“前程無憂也沒真能保證入職了就前程無憂了,豆瓣網也不只是賣豆瓣,螞蟻花唄也不是給螞蟻花的”(小品:這個春晚又有素材了)。
照這么理解,老婆餅里沒有老婆,夫妻肺片里沒有夫妻,BOSS直聘里當然也不會有BOSS。果然道理生活早就教過我了。
二、爭議的背后是洗腦式廣告的禍根,成敗皆因流量
近些年來,BOSS直聘在占領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后,就開始向年輕化的營銷活動上進軍,比如在酒吧里推出的“新手刷BOSS”線下活動,攜手五條人打造周邊產品。
但誰也忘不了BOSS直聘的廣告出身“找工作,跟老板談”——被喻為傳銷組織式的廣告。
Boss直聘那洗腦式廣告抗過“腦白金”大旗,成為了人們最厭煩的廣告。
但無論人們怎么吐槽那則廣告,也不得不承認那句“找工作,跟老板談”的廣告語是成功的。
一方面,“直接跟老板談”這一廣告語恰恰踩中了求職者的痛點,滿足了這一群體的期待。
找工作的過程中,HR是一個難以繞開的存在。一道道考核的求職過程不僅漫長,HR們砍起薪水來也十分專業,讓許多求職者不由得“咬牙切齒”。
借鑒了“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那一套,BOSS直聘廣告暗示了求職者可以直接跟老板談職論薪,提升應聘的效率,避免求職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另一方面,在競爭激烈,日益同質化的招聘市場中,BOSS直聘這句廣告語讓其實現了差異化定位,讓“直接跟老板談”的平臺形象認知走進了受眾的心中。
但是成也廣告營銷,敗也廣告營銷。以前有多洗腦,現在爭議就有多大。光鮮亮麗的廣告語吸引人后,卻沒辦法帶給用戶期待的兌現,造就了此次爭議的根源。
三、求職軟件并不美好的2021年
在今年的315晚會,央視就曝光了多家大型招聘線上平臺個人簡歷泄露而被詐騙分子利用的現象。其中,包括智聯招聘、獵聘、前程無憂在內的招聘巨頭紛紛被點名。
這么多求職軟件開始劍走偏鋒,實際上是其商業模式開始陷入困境,比如當下前程無憂的市值就比2018年最高峰的時候縮水了四成。
BOSS直聘作為新一代的求職軟件并并沒有解決上一代求職軟件的瓶頸。而網友們開始對這一廣告語進行較真的背后,其實是一場求職難的大型焦慮。
在后疫情時代,雖然經濟開始復蘇,但對于求職市場依舊是個僧多粥少的狀態。求職者的需求與焦慮的情緒開始轉移到求職平臺上,寄希望于平臺能夠靠譜地解決自己“找工作的問題”。
而“直接跟老板談”的廣告宣傳讓焦慮的求職者仿佛找到了希望,但當發現平臺不但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還可能“騙”自己之后,這種焦慮的情緒便會轉變為用戶對平臺的指責,正所謂“愛之深,恨之切”。
另一方面,對于平臺而言,各個公司的職位并非平臺的獨家資源,公司要招人,總希望能夠廣撒網。所以,除了精細化的運營和加大力度的營銷,求職軟件并沒有自己真正獨特的護城河以及可以壟斷的資源,所以平臺只能強行打造獨特的“人設”獲得流量關注。
但BOSS直聘因宣傳口徑“翻車”早已不是第一次。早在2018年6月世界杯期間,BOSS直聘便因其惡俗的洗腦式廣告遭到了各方抨擊。
與此同時,諸如“傳銷騙局”“情色陷阱”等形形色色的招聘事故在BOSS直聘平臺上也頻頻發生。
在這個成也流量,敗也流量的時代,品牌如果只會追求玩“文字游戲”,而不真正優化產品服務,改善平臺一直以來被人詬病的“權益侵害”“審核漏洞”“欺騙用戶”等諸多負面問題,最終只會被流量反噬。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