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離世,炸出了互聯網的鄙視鏈
來源:人類關懷計劃(公眾號:watchwhatwatch)
作者:阿默
原標題:從名人離世看互聯網態度鄙視鏈
本文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系原出處
人類對自我的評價認知,是與他人對比產生的。
—— 魯迅(劃掉) 霍金
-正文開始-
1.緬懷派
旗下又細分為:
1.1 普通緬懷派
1.2 文藝緬懷派
1.3 “死者為大”緬懷派
1.4 先cue自家愛豆緬懷派
—
-普通緬懷派-
規模:占網友總量的90%以上
平均心智年齡:18-30歲
他們第一時間轉發了官方媒體的Breaking News,
轉發語基本是“天吶!”、“不可置信!”
(也是正常人的第一反應)
2-3小時后,大家逐步接受了這個事實,
—
-文藝緬懷派-
規模:占網友總量的70%
平均心智年齡:10-20歲
文藝緬懷派喜歡談“上帝”、“天選”、“愛”等說辭,
被 白眼派 diss得最兇:
—
-“死者為大”緬懷派-
規模:占網友總量的5%
平均心智年齡:10-20歲
主張“死者為大”,
不允許任何人非議逝者…
可能他們高中沒上過這門選修:
—
-先cue自家愛豆緬懷派-
規模:占網友總量的8%
平均心智年齡:5-15歲
低齡粉常說:
“如果不是我們愛豆,誰知道這人?”成為了坊間笑談,
因其詼諧幽默的句式邏輯,常被“披皮黑”效仿。
—
2.白眼派
旗下又細分為:
1.1 溫和白眼派
1.2 刻薄白眼派
—
-溫和白眼派-
規模:占網友總量的10%
平均心智年齡:25-45歲
—
-刻薄白眼派-
規模:占網友總量的10%
平均心智年齡:10-25歲
如果說溫和派是理性的建議與看法,
那么刻薄派都是為了罵人而罵人:
-
有人把緬懷派下了定義:
—
3.“過譽了”派
規模:占網友總量的2%
平均心智年齡:25-35歲
他們知識面比較豐富,
會用史實論證“這人虛名較多”、“誰誰誰比他厲害多了” ,
-
喬布斯去世時他們是這么說的:
有些人是真了解這個行業,警惕流行文化,
有些則是復制粘貼別人評論(以顯自己知識面豐富)。
—
他們會把今日焦點人物的 身平故事、學術成就 整理出來,
熱心地幫大家總結了知識點。
-
很多是媒體工作者。
遇事喜歡歸納總結的人,比較能勝任領導工作。
—
-經世致用派-
規模:占網友總量不到0.1%
平均心智年齡:50-90歲
—
5.旁觀派
規模:占網友總量的0.01%
平均心智年齡:30-50歲
內心多是虛無傾向的大叔,只旁觀、不議論,
從不發朋友圈,很難察覺到他們的存在。
-
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位不算典型的例子:
對于他們來說,過去、現在、未來,都在同一個時間軸內,在他面前緩緩鋪開。
—
6.渾不吝派
規模:占網友總量的5%
平均心智年齡:25-40歲
現實生活中,
他們深受身邊同事的喜愛(不一定包括老板)
—
7.廣告狗方陣
規模:占網友總量的1%
平均心智年齡:20-30歲
碰到名人離世的這種所謂“熱點”,
如果不能用浪漫的方式去詮釋
(用上“人類”“愛”“精神”等文學母題常用字眼)
那就會令人生厭。
典型的反面例子:
一般這些廣告團隊的月費不會超過3萬
(成員平均月薪5k以下,毛利潤低于10%)
—
8.媒體方陣
規模:占網友總量的1%
平均心智年齡:20-30歲
最后總結一下,大致是這樣的:
也不要因處于鄙視鏈底端而焦慮或生氣,
你和,
是因為知道所有故事的結局,
雖然那一天很遠,但它就在盡頭等著你。
物傷其類,人同此心,
英雄白骨化黃土,富貴何止浮云輕。
你在20歲這年持有什么觀點,放在整個人生的時間尺度上,都像是一場陳年的舊夢與玩笑。
黃昏簇新 ,白天的天氣 ,夜里不作數。
園里的顏色,夜里,就都不作數了。
——木心
-END-
如果你還觀察到了別的類型,歡迎在下方的留言區補充。
人類關懷計劃(公眾號:watchwhatwatch)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