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是文案的春藥
萬事開頭難,一篇文字的開頭更是難上加難。
有人說,文章開頭就是寫給讀者的“三行情書”——必須要在開頭三行讓人墜入無法自拔,否則就可能被棄讀。
畢竟短視頻這么樂,創造營這么火,為啥要聽你在這啰里吧嗦。
那如何寫一個好開頭?這里整理了幾種常見的方式,從此贏在開頭,文案不愁。
01 段子法
賈平凹說過:人生于世,遇人萬千,唯有有趣,最是難得。
有趣的東西沒人會拒絕,有趣的開頭就像給讀者塞了一顆糖,遞了一根煙,讓人期待你還能給我整出什么新花樣。
例如李承鵬的小說《李可樂抗拆記》開頭:
「自從得了精神病,我的精神就好多了。」
引用了一個網絡段子,順利拉開了主人公在精神病院的魔幻生活。
“GQ實驗室”的爆文《生活要錘人時,從不挑對象》開頭:
當代生活待我不薄。工作多年,雖然存款沒剩多少,但留下了一堆后遺癥呀。雖然住房面積越來越小,但心理陰影面積卻日益增加了呀。
一下就把人逗樂了,然后看他把各種生活暴擊現場娓娓道來。
王小波的《三十而立》開頭:
「王二生在北京城,我就是王二?!?/strong>
的確是挺二的,這人設一下子就立住了。
和文章一樣,演講里也有一個“7秒原則”,必須在7秒內抓住聽眾注意力,否則人就會分神。
之前給一個寫字樓做廣告,請來經濟學家郎咸平演講,郎教授上臺第一句:
各位來賓你們好嗎?臺下齊喊:好~! 郎教授:但中國經濟可不太好。
臺下一片笑聲,場子立刻就暖了起來,整場演講的氛圍都十分熱烈。
又一回,請來另一位大咖演講,開場直入主題,平鋪直敘開來,同樣是干貨滿滿,但場子卻冷的像冰窖一樣,甚至幾處精彩段落都沒激起水花。
為啥“脫口秀大會”有專門的領笑員?因為一旦場子涼了,就真的救不起來了。
而喬布斯和羅永浩,都是開場白的高手。
2013年錘子手機操作系統發布會上,老羅一出場,大家紛紛喝彩,只見老羅故作鎮定說道:
“大家準備好了嗎?鎮定一下,我們是一個科技界的聚會,不是一個曲藝活動,所以希望大家鎮定一下。”(結果大家笑的更開心了)
喬布斯在發布第一代iPhone的時候,上來就把觀眾調戲了一把:
“今天,我們將要發布三款革命性的產品,第一個是智能手機,第二個是帶有可接觸屏的iPod,第三個是革命性的瀏覽器。
你們明白了嗎?我說的不是三個單獨的產品,我說的是一個產品。這個產品叫做——iPhone。(臺下的觀眾直接瘋狂了)
02 懸念法
UC震驚體,無良標題黨,總是恨的人牙癢癢,但卻忍不住追問然后呢,靠的就是“懸念”對人的強大吸引力。
懸念,即讀者對未知情節的發展變化所持的一種急切期待的心情。說一半,留一半,造一個缺口,吊你的胃口,讓人欲罷不能。
如今的網文小說,為了適應算法推薦,總是竭盡全力懟出爆炸開頭,例如人氣網文《仙朝帝師》開頭的第一段:
「公子死了。」
短短4個字,把巨大的懸念鋪陳開來。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開頭大師阿爾貝·加繆看了直呼內行,他的小說《局外人》開頭:
「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搞不清。」
不僅懸念滿滿,而且一個不近人情的“局外人”形象呼之欲出。
所以,懸念造的好,開頭沒煩惱。
文案大神約翰·卡普思為“美國音樂學院”撰寫的直郵廣告:
「當我坐在鋼琴前時他們都笑我,但當我開始彈奏時……」
通過彈奏前后旁人態度的對比制造懸念,并切中人們心底的“逆襲情節”,非常有代入感。
這個廣告大獲成功,被大衛·奧格威稱為有史以來最知名的廣告之一,如今這句話的變體仍然被用在很多新媒體爆文的標題和開頭。
懸念式開頭,無論是在新媒體文章、廣告長文案,還是世界名著或者電影劇本里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奧斯卡最佳影片《克萊默夫婦》劇本大綱開頭:
「在我們最沒有準備的時候,生活突然給了我們一擊?!?/strong>
卡夫卡的《變形記》開頭:
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蟲。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開頭:
我二十一歲時,正在云南插隊。陳清揚當時二十六歲,就在我插隊的地方當醫生。我在山下十四隊,她在山上十五隊。有一天她從山上下來,和我討論她不是破鞋的問題。
《創意之道》的作者序開頭:
「偉大的想法由何而來通常難以得知。在本書的例子里這卻容易?!?/strong>
印度著名文案 Parveez Shaikh為XENON電視寫的長文案開頭:
如果你能清晰地讀這則廣告,你應該為自己感到慶幸,因為世界上已有4億人無法看清這則廣告。
咪蒙的爆款文章《你總是間歇性努力,持續性一事無成!》開頭:
「我有一個壞消息,和另一個壞消息?!?/strong>
03 金句法
既想不出段子也造不出懸念怎么辦?也好辦。
開頭放一句金句,簡單,有力,吸引注意。
一句話直接把人震住,例如這些名著的開頭金句,有的知名度甚至能超越作品本身,在漫長的時間長河里帶著作品一同不朽。
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開頭: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strong>
狄更斯的《雙城記》開頭: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strong>
韓愈的《馬說開頭》: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strong>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開頭: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咪蒙的成名之作《致賤人》中,開頭的金句讓無數人找到了情緒的宣泄口。
「“舉手之勞”是我的謙辭,不是你用來道德綁架的說辭。」
金句有時不一定非要自己寫,引用也未嘗不可,例如全國大概有上百本樓書的開頭用的都是同一句話: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你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負。——沙里寧
其實關于建筑的名言還有很多,隨便拿一句就可以做開頭:
◎建筑是凝固的音符,音樂是流動的建筑?!诟駹?/p>
◎人造房子,房子也造人?!鸺獱?/p>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愴层?/p>
◎決定房地產價值的,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還是地段?!罴握\
04 相關法
一個開頭如何吸引人讀下去,還有一點就是“與我相關”,其實大多數人只會關心和自己有關的事,畢竟大家整天忙著996內卷,跟我沒關系的就別來影響我打工了。
例如菲利普·沃德《廣告文案寫作》的開頭:
這是星期六的早晨。然而,你卻不是在打高爾夫,也不是在前往海灘的路上,而是呆在辦公室里,眼睛盯著文字處理屏幕,好像絕妙的創意會從上面蹦出來。
看完我腦袋里的彈幕直接炸了:「是我沒錯」、「求你別罵了」、「你直接念我身份證號得了」……
而在《創意之道》中,蘋果御用文案史蒂夫·海登篇的開頭是這么寫的:
如果你想成為收入優厚的文案,取悅客戶。如果你想成為很會得獎的文案,取悅自己。如果你想成為偉大的文案,取悅讀者。
代入感太強,已經開始對號入座了。
再看勝加馬曉波的B站《后浪》長文案開頭:
「那些口口聲聲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著你們,像我一樣?!?/strong>
80后、90后、00后一下都豎起了耳朵,“一代不如一代”聽著咋這么耳熟呢?代入感太強,已經開始進入叛逆期了。
而馮唐的那篇《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開篇:
更能消幾番風雨,最可憐一堆肉軀。曾幾何時,我們除了未來一無所有,我們充滿好奇,我們有使不完的力氣,我們不怕失去,我們眼里有光,我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下身腫脹,我們激素吱吱作響,我們熱愛姑娘,我們萬物生長。曾幾何時,時間似乎在一夜之間,從“賴著不走“變成“從不停留”。曾幾何時,連“曾幾何時”這個詞都變得如此矯情……
一句句排比傾流而下,無可抵擋,像子彈一樣把中年人直接打破防,馮唐倒時差第二天醒來,發現自己的朋友圈被自己刷屏了。
05 提問法
前面說了這么多,感覺好像是學會了,但是一到用時發現果然還是學廢了。
早知道就會這樣,所以這邊準備了一個后手,實在不知怎么開頭了,就用提問開頭好了。
俗話說:開頭不決,提問解決。
各種新媒體大V如GQ實驗室、人物、咪蒙屢試不爽,各種文案大神、演講開場也是一用再用。
GQ《工具人的下場:》開頭:
「在快速變化的世界里,有什么是不變的?」
人物《互聯網大廠的黑話困局》開頭:
「過去十年,你被互聯網改變了多少?」
咪蒙《沒化妝,沒洗頭那天,我遇到了前男友》開頭:
你因為形象邋遢,遭遇過什么屈辱嗎?我有。
《創意之道》里澳洲頂尖創意人約翰·貝文斯篇開頭:
「文案的工作只是坐在那想點子嗎?我不這么認為?!?/strong>
在2020年羅振宇“時間的朋友”演講中,他是這么開場的:
2019年馬上就要過去了。你的心目中有沒有一個特定的人,在這一年、在某一刻,曾經點亮了你?我有。
卡特和里根競選美國總統,當時雙方實力差距較大,卡特團隊感覺勝券在握,在最后一場辯論中,里根的開場白:
親愛的各位,大家好,我想問你們,今天你的生活比4年前會過得更好嗎?
如果過得更好,請你把票投給卡特總統。
如果今天的生活沒有比4年前過得更好,請你把票投給我。
而當年里根的競選口號同樣也是這句:你比4年前過得更好嗎?
最后里根獲勝了,很多搖擺不定的人都把票投給里根了,畢竟這么直指靈魂的提問誰能扛得???
▼
如果開頭是文案的春藥,那結尾就是文案的高潮,但作為一篇講述開頭的文章,這里就不做結尾到此結束了。
作者公眾號:文案包郵(ID:kol100)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