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融資背后,藍湖難掩工具通病?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近日,在線協作平臺“藍湖”一個月內完成兩輪共8億元融資,引發市場關注。
4月19日,藍湖宣布完成由金沙江創投領投,老股東光速中國與紅杉資本中國跟投的B輪3億元融資;5月10日,在線協作平臺“藍湖”又宣布,完成5億人民幣的C輪融資,領投方為尚未透露的某產業基金、老股東光速中國、紅杉中國、金沙江創投跟投。
藍湖是一款產品文檔和設計圖的共享平臺,主要為UI設計師、產品經理等人群提供文檔和設計圖管理服務,幫助團隊提高溝通效率以及工作效率。多輪融資后,藍湖方面表:“融資額將主要用于產品研發投入、市場業務團隊搭建及后續品牌建設”,擴張意圖明顯。
其實,國內工作協同管理行業已發展數十年,催生出了釘釘、飛書、企業微信等綜合協同管理平臺,以及Axure、墨刀、幕布垂直協同辦公軟件等玩家。不過協同辦公賽道一直不溫不火,直至2020年疫情刺激協同辦公需求爆發,在線協同辦公賽道引起資本關注,融資潮隨之而來。
時至今日,在線協同辦公熱潮余溫猶存,增長依舊是在線協作平臺未來發展的關鍵詞。
一條黃金賽道
我國互聯網市場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每年都有新的互聯網產品出現,舊的產品也會有升級、迭代的需求。而互聯網產品研發和迭代的工作往往需要團隊分工合作,也就產生了團隊溝通和協作的需求。
在線協同工具的出現正是為了解決產品研發、迭代過程中,團隊分工、溝通、存檔等問題,提高企業整體工作效率。可以說,在線協同辦公是互聯網產品的產物,千億級互聯網產品市場創造了一條黃金賽道。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企業協作市場規模達到310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將增長至481億美元,在預測期內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達到9.2%,增長勢頭強勁。
再有,隨著科技發展“云辦公”“智慧辦公”、“遠程辦公”等概念深入人內心,個別互聯網企業嘗試成本低、靈活性高的“云辦公”模式,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已成為行業共識。而用戶線上辦公習慣的養成以及企業協作需求的增加,將對在線協同工作工具的全面普及起到推動作用。
互聯網企業規模越大團隊合作需求越大,對既安全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團隊協作辦公工具的需求愈強烈。為了滿足這一需求,字節跳動、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紛紛自研團隊協作工具,在巨頭引領下在線協作辦公工具市場迎來高速擴張期。
不過,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協同辦公工具用戶增速逐漸減緩,如何提高用戶存留度,成為“藍湖們”新的考驗。
專注“小而美”
不同的工作協作需求,衍生出了多樣化的工作協作工具。例如,即時通訊工具企業微信、釘釘、飛書;文檔協同工具騰訊文檔、 Confluence 、石墨;代碼管理工具Github。原型設計工具Axure、墨刀等等。
藍湖避開巨頭林立的即時通訊、文檔協同等領域,選擇深耕“小而美”的原型設計場景。
一來,以往國內原型圖設計市場被Axure、Sketch等進口工具統領,而今國產化軟件趨勢明顯,以藍湖為代表的國產原型設計工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逐漸取代進口工具。二來,對于產品經理、產品運營等互聯網職位來說原型設計工具是剛需,而且數字化進程的加快推動了原型設計工具的智能化發展,用戶體驗好、粘度高。
據藍湖官方數據,藍湖目前擁有數萬付費企業客戶,國內Top 100的互聯網公司中滲透率超過98%。預計通過加大向腰部企業的合作滲透,2021年的付費客戶規模增長將超過100%。而且,藍湖通過為C端用戶及小型獨立項目提供免費增值服務,吸引了近500萬的注冊用戶。
也就是說,藍湖B端用戶付費高而且通過口碑傳播在C端市場打響了知名度。通過深度剖析發現,藍湖能在短時間內實現規模化發展,離不開其積極進行產品研發、優化服務。
在研發方面,藍湖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直擊行業痛點,推出各類高效實用的協作設計功能,為互聯網產品從業者帶來便捷、高效的工作體驗。據悉,藍湖團隊處于快速擴張階段,產研團隊占比70%以上,預計今年年底團隊規模將突破400人。
在協作效率方面,以20人的產品設計研發團隊為例,藍湖可幫助團隊每年節省15.6周工作時間,換算成平均人工成本約78萬元。而如此行之有效的降本增效方式,大型企業自然不會錯過,目前藍湖已經與中國銀行、中國石油、恒大集團、中通快遞等企業客戶達成了合作。
不過,在線協同辦公工具五花八門,市場競爭激烈。中小型企業關注產品價格以及操作的簡易性,大型企業則注重產品安全和使用效率,也就是關注產品價值、采購成本和使用效率,這也就要求剛推出付費版的藍湖要做到“物美價廉”。
總而言之,在線協同辦公賽道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行業集中度低、需求足夠大,而且新產品的推出以及關鍵技術的突破,都能激發市場增量。在此情境下,藍湖計劃:“在2021年推出多元化產品線,并于在線協作領域內通過投資收購等方式為自己的用戶及客戶網絡提供更完善的產品服務價值。”
小眾協同工具通病
在協同辦公工具市場上,釘釘、企業微信、飛書等提供綜合的解決方案的平臺,受眾范圍大、市場規模廣闊。而墨刀、藍湖是面向產品、設計、研發團隊的協作辦公場景的垂直協同辦公工具,受眾范圍小、整體市場容量也不大。
國內協同辦公市場雖處于高速發展期,但墨刀、藍湖等垂直領域的國產協作工具的發展存在不少阻礙。
就用戶喜愛層度來看,國產的原型設計工具藍湖、墨刀落后于國外原型設計工具Axure。有媒體調查顯示,在150個遠程辦公團隊中,Axure 穩穩占據了近半數團隊,藍湖、墨刀也十分受歡迎但不及Axure 的一半,并且“其他”的選項中還包括:Sketch、Mockup、InVision、Proto.io 等。
另外,資歷較老的墨刀動作頻頻,給藍湖帶來擴張壓力。近期,墨刀先是被萬興科技戰略控股為自己找了靠山,而后又與騰訊文檔牽手合作,實現原型圖與文檔的無隙嫁接,增加了流量入口。目前,墨刀平臺用戶數量已經突破200萬,服務企業用戶群超過15000家。
不僅如此,工具類產品的通病“付費天花板有限、廣告影響用戶體驗”,嚴重阻礙“藍湖們”創收。早期,藍湖通過免費服務吸引用戶、積累口碑養成用戶依賴性,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去年開通了付費服務,但在實際應用中,新的中小型互聯網企業為協同工具花錢的意愿并不高。
如此看來,藍湖、墨刀等小眾協作工具仍需提高產品價值吸引更多用戶、保持用戶良好的產品體驗、增加更多個性化需求服務,挖掘用戶付費潛力,也就是說小眾協作工具仍有很長的商業化道路要走,未來發展也將面臨更多的市場挑戰。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