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經濟發展再審視:壟斷與數字稅新挑戰
平臺經濟加速生產與流通及消費的有效對接,提高生產效率,縮短流通時間,促進社會生產力的大發展;同時也面臨國際資本壟斷數字技術的發展瓶頸,以及國際數字稅挑戰新問題。國是數字經濟大國,平臺經濟發展具有規模優勢。在新發展格局下,需要積極治理數字技術壟斷問題,主動應對數字稅新挑戰。
數字經濟平臺化趨勢是世界經濟資本擴張在全球產業鏈基礎上,進一步整合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環節的社會化擴大再生產新發展形式。產業生態系統無論產業數字化,還是數字產業化,平臺經濟體已然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社會生產組織形態。在生產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快速發展。
例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打造的工業物聯網平臺Predix,中國徐工集團的“徐工工業云”,開啟了“互聯網+云技術+智能制造”的新模式。在流通領域,阿里巴巴、亞馬遜(Amazon)、京東、易貝(eBay)、樂天(Lotte)等成為世界性和區域性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影響全球幾十億人的購物和消費方式;優步(Uber)、來福車(Lyft)、滴滴出行等出行平臺,改變傳統的出行模式,降低了客運時間成本;菜鳥、貨車幫、閃送、中儲智運等物流平臺提高物流速度,顯著降低了社會物流費用。在媒體和社交領域,國外的優兔(YouTube)、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等,國內的愛奇藝、微信、微博等,為人們提供豐富的視聽資源,滿足人們多樣化文體娛樂和社交需求。在搜索引擎領域,美國的谷歌(Google)、中國的百度等搜索平臺,連接海量信息資源,為人們提供快速獲取信息的工具。在金融服務領域,貝寶(PayPal)、支付寶、微信錢包、京東白條等金融互聯網平臺快速崛起,創新金融產品類型和服務方式,推進金融普惠性,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同時構成潛在的金融風險。
總結
互聯網因鏈接而生,因開放而興。加強監管、規范秩序,鼓勵有序競爭,防范行業壟斷,崇尚創新精神,尊重知識產權,弘揚開放理念,平臺經濟發展的良性生態才能得以建立,消費者、企業、社會等利益攸關方才能共享共生,整個行業才能在自我審視中返本開新,求得市場機制與公共利益的最大公約數,迎來更加均衡、長遠、健康的蓬勃發展。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