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廣告門全劇終,一部價值11億的諜戰大片!
終于,三年前轟動全國的“比亞迪廣告門”事件塵埃落定了。
雖然這出“廣告羅生門”,在“雙面李鬼”李娟被判刑后就已劇終,但是事件波及的30多家廣告公司和供應商恐怕仍舊夜不能寐。 原因無他,真相拯救不了深陷法律訴訟、快被墊款拖垮的廣告商。
今年五一前夕,一則執行裁定書基本宣告,曾經處在事件風暴中心的上海雨鴻,已瀕臨破產邊緣。
這場全員自稱受害者的“廣告門”騙局,至今都眾說紛紜,看起來似乎并沒有真正的贏家。
先回顧一下事情經過,2015年到2018年,李娟以上海比亞迪的名義,與三十多家廣告商簽訂廣告推廣合同,幫比亞迪進行宣傳活動。
重點是,所有廣告費用都是廣告商自行墊付,累計金額高達11億元。
但是廣告商墊了款,做了營銷活動,比亞迪卻不認賬。更奇葩的是,眼看兜不住了,李娟便靠自我檢舉,躲進監獄。
空手套白狼的李娟被比亞迪直呼騙子,因為李娟打著上海雨鴻的名頭,以低價和免費宣傳為餌與比亞迪達成合作,其中就包括鬧得沸沸揚揚的阿森納球隊項目。
面對比亞迪“毫不知情,與我無關”的態度,其中一家被坑的廣告商上海競智,用一篇引爆輿論的文章《人BY臉,天下無D》,怒懟撇清關系的比亞迪。
至于事件主人公李娟的自述,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她是騙局的關鍵,但是一番調查下來,李娟既不是比亞迪的人,也不是上海雨鴻的人,她所屬的公司也非正牌公司。
好家伙,“雙面李鬼”竟在我身邊!
廣告界最離譜的羅生門事件莫過于此,這李娟真是個人才,不花公司一分錢幫比亞迪打了11億元的廣告,一個真敢騙,一個真敢要!
我想不通,但我大受震撼……
后來比亞迪連發三次聲明卻始終遭到質疑,面臨輿論壓力,比亞迪總算轉變態度,表示愿意和廣告商商討解決方案。
顯然相比比亞迪這種體量的公司,靠甲方吃飯的廣告商根本耗不起,很多供應商還沒等到解決方案就倒閉了。
雖然不知道商討結果如何,但是能看到之后不斷有廣告商以服務合同糾紛為由起訴比亞迪,深陷廣告羅生門風波的比亞迪不僅聲譽受損,還被質疑內部管理存在漏洞。
這件事造成的影響不止一時,比亞迪2018年凈利潤同比減少31.63%,看來占便宜也沒換來的正面的廣告效果。
整件事里慘遭坑騙的廣告商依然緊咬不放,2019年上海車展期間,比亞迪展臺曾淪為維權現場,不過維權卻沒有后續,如今廣告商仍陷于法律訴訟中。
被欠款拖垮的上海雨鴻只是涉及其中的三十多家廣告商的一個縮影,畢竟在追款上,乙方天然處于劣勢。
而引爆“比亞迪廣告門”事件的主角李娟,終于在2019年年底被法院以合同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14年。
該告的告,該罰的罰,這出年度大戲總算落幕,哪一方都沒有討到什么好。
塵埃落定后,“廣告門”事件漸漸成為一樁奇葩舊聞,比亞迪去年股價暴漲9倍,風頭正盛,但是追款無果的上海雨鴻等廣告商迎來的是瀕臨倒閉、破產的結局。
在墊款合作模式相當普遍的廣告行業,出錢又出力的乙方不在少數,但是像比亞迪廣告門事件這樣牽連數十家廣告商的卻不多見。
像去年鬧得比較兇的騰訊大戰老干媽,誰能想到,被騙1624萬元廣告費的竟然是一向頭鐵的騰訊,關鍵還是老干媽幫忙報的警。
除了金額相差較大以外,這件事的離譜程度不輸于比亞迪廣告門,全網都在看“逗鵝冤”的笑話,路人緣沒有老干媽好的騰訊只能接受被“白嫖”的啞巴虧。
同樣是向甲方追款,去年視頻創作博主@熊小默在線討薪引起全網關注,由于打不過jeep,博主干脆讓更多人加入追債隊伍,這一舉動炸出更多經歷相似的卑微乙方。
中間供應商激創廣告實際上也是乙方,所以自媒體、自由創作者們直接將矛頭對準共同的甲方,勢要反抗拖款、騙稿等“白嫖”行為。
可以看到,不管是供應商還是創作者,在涉及甲乙方利益的糾紛中,似乎都沒有太大的話語權,從比亞迪廣告門到jeep欠債門,乙方追款總是沒門。
問題根源也不盡然是在墊款模式弊端上,甲乙雙方相互信任才是合作關鍵,做生意得講誠信,而不是光想著“白嫖”,畢竟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