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幫、猿輔導被罰?虛假廣告背后是收割韭菜的焦慮……
當柴妹看到下面這個新聞時,心情無比復雜。
5月10日,在線教育巨頭作業幫和猿輔導被市場監管總局處以250萬元頂格罰款。
原因是虛假宣傳。
乍看到此消息,柴妹還挺開心。
網友們也挺開心。
可謂是喜大普奔,歡欣鼓舞。
畢竟這波操作可不簡單。
你以為就是罰了點錢?
不。
這意味著混亂的在線教育市場終于要迎來強監管時代了。
可柴妹回過神來一想...
作業幫、猿輔導這些在線教育機構,不就是靠虛假廣告“賺錢”嗎?
讓他們再也不搞虛假宣傳那一套,無異于斷人財路。
就算市場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日日夜夜盯著,也未必能防得住。
消息傳出后,作業幫和猿輔導趕緊低頭認慫。
但是話說回來,這種場面咱們又不是第一次見。
舉個例子,這次作業幫和猿輔導被罰后...
有人站出來說,國家啥時候能查一下新東方?
新東方:人在北京,已經罰款,謝謝惦記。
包括新東方在內的四家頭部教育機構,早在作業幫和猿輔導被罰之前,就已被點名。
可以說,當今市場有名有姓的教育機構,一個都沒逃過監管處罰。
而他們的被罰原因出奇一致。
虛假宣傳。
若你以為他們虛假廣告段位還停留在一“教師”分飾四角的話...
那你就out了。
在還沒整改時,清華北大、哈佛牛津等名校都不夠格成為作業幫的合作對象。
只有聯合國這種組織的檔次才配得上作業幫。
你沒看錯,就是那個政府間國際組織聯合國。
雖然可能聯合國自己都不知道啥時候和作業幫達成過合作...
但這并不妨礙作業幫拿聯合國的名頭割韭菜。
而猿輔導就更牛批了。
宣傳“微信一對一輔導”、“班主任同步一對一輔導”等操作。
等家長交錢后發現,的確是一對一輔導。
不過原本一個寒假才講完的課程,老師一節課就給講完了。
至于課程質量、學生是否學到了知識...
與老師無關。
此處為家長在黑貓投訴上的真實投訴案例。
除此之外,所有的在線教育機構們都存在兩種通病。
一個是虛構教師經歷;
另一個就是虛構價格。
這些機構非常喜歡打著名師的旗號,尤其是主打名師的作業幫和猿輔導。
但是哪來那么多名校畢業的高材生去授課?
于是這些機構就開始指鹿為馬。
指著不知名人員,對你說,這是清北畢業、任教幾十年的名師。
試想一下,若孩子有機會得到清華、北大畢業的學霸教導,家長還不得瘋狂心動?
不過現在不用心動了...
畢竟國家已經蓋章教師經歷純屬虛構。
你以為他們的虛假宣傳這就完了?
不。
真正的大戲在后頭。
我們在手機或電腦里經常會看到在線教育機構的廣告。
不要899,不要499!今日僅要30,語文+數學雙科24課時!
或19元搶20+課時!
作業幫直播課49元33節!
以及原價4000元,現價只要2099元等“優惠價”。
可實際上,他們所宣揚的價格與實際價格根本不一樣。
而所謂的各種“優惠價”、“親子價”也并不存在優惠,都屬于正常價格。
只是利用人們貪圖便宜的心理,誘導人們付費罷了。
在投訴平臺里搜索各個在線教育機構的名字。
可以發現大多都是投訴虛假宣傳。
柴妹隨機看了一個案例。
該家長是在某短視頻平臺看到廣告,之后接觸了猿輔導。
結果買了課程之后的價格卻和之前聊的價格不一樣。
至于各種退課難問題,更是早已爛大街。
可以說,虛假宣傳一日不改,在線教育的混亂局面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但是別忘了,虛假宣傳這些灰色手段,是在線教育機構用戶和營收增長的重要渠道。
一旦改了,他們還怎么獲客?
眾所周知,在線教育目前還沒有完全靠自身業務賺錢的機構。
沒辦法,在線教育機構們嘗試了各種模式,始終無法盈利。
我們以猿輔導為例。
2014年,猿輔導上線了小猿搜題,企圖靠工具賺錢。
將部分精選題庫改為付費,但付費率只有5%,大多數人都沒有付費搜題的習慣。
這條路,沒走通。
2015年,猿輔導又開展一對一直播業務。
平臺吸引老師講課,學生找老師聽課,平臺和老師分成。
這個模式滴滴和美團都做成功了,總不能還賺不到錢吧?
可結果還真黃了。
老師質量參差不齊,平臺規模做不起來,負面評價還越來越多。
2016年,猿輔導從平臺轉為自營,開始招募全職老師。
這種模式是如今在線教育機構共同的經營模式,名校講師在線上給成百上千的學生授課。
輔導員為其劃分班級,管理班級學生并擔任銷售職務。
錢是賺到了。
卻沒余下錢,反而還要倒貼錢。
為啥?
支出太高。
這就要說到我們今天的主題了。
在線教育機構那么多,怎么才能讓人們看到自己,并成為自己的用戶呢?
當然是打廣告。
在嘗試多種模式卻依然無法實現盈利時,這些機構開始效仿當年的網約車和共享單車大戰,試圖通過燒錢擴張,搞垮競爭對手之后自己形成壟斷。
屆時就可以把投入的錢全部撈回來。
但是他們低估了廣告投入。
2019年暑期時,學而思、作業幫和猿輔導爆發招生大戰。
分別投入10億、2億、5億來打廣告。
以至于坊間傳言在線教育機構一天廣告投放1000萬元以上。
但如此巨大的投入,卻并沒有帶來銷售額的同比例增長。
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每賺一分,先花兩塊”。
跟誰學的創始人曾放言,一個正價課學生,獲客成本大概率是2000到3000元之間。
而秋季正價課大多是1000到1200元,也就意味著花2000-3000元最多只拿到1200元現金收入。
相當于花10個億,大概只能拿到3個億的收入。
所以為了獲得更多的用戶,機構們開始在廣告上做文章。
通過密集投放效果廣告,先吸引用戶購買幾十元的“體驗課”,再引導用戶向正價系統班轉化。
于是越來越沒下限的廣告開始出現。
只要能吸引到用戶,他們不計一切后果。
在這種情況下,在線教育機構和虛假廣告不得不成為緊密相連的“伙伴”。
虛假廣告越多,在線教育機構就有越大的可能獲得用戶。
別看每次被點名之后,這些機構們都會立馬道歉。
事實上,只要在線教育沒有找到更好的獲客方式,虛假廣告就會一直存在。
沒有一家機構能夠例外。
主筆 | 小陸
編輯 | 四少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