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公域開始破圈,消費品行業品牌意識覺醒
最近開班【HBG系統品牌課】的原因,來了很多公域、私域不同圈層的創始人,也與麥青Mandy@HBG院長探討了許多關于“品牌”的問題。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公域和私域這兩個看似毫無交集兩個不同圈層,甚至之前沒有任何聯系,現在卻不斷融合、破圈。
來自私域,年凈利潤過億的創始人也開始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而公域品牌也開始注意到私域的重要性,這兩個完全來自不同圈層的創始人正在發生奇妙的鏈接。這里列舉4個搜集到的關于公域、私域大部分創始人會遇到的普適性問題,也歡迎大家提出更多關于品牌實戰問題,一起探討,一起成長。
問題1:公域、私域做品牌的區別是什么?
麥青Mandy@HBG院長:
私域品牌更依賴于個人IP以及強大的直銷或者分銷代理體系,而公域品牌更多是靠品牌力、增長力、和產品力去驅動。這兩者之間的模式有相當大的差別,往往擅長做公域品牌的,并不擅長做私域,而做私域品牌的,也不太擅長做公域。
問題2:私域起步有沒有品牌價值?
麥青Mandy@HBG院長:
私域如果有足夠大的滲透率,其實也已經算是一個私域圈層內的品牌了,如果沒有滲透率,只有高利潤,小規模,則還不能算是一個品牌。因為品牌的必要條件,首先是滲透率,如果沒有足夠的滲透率,也很難有銷售轉化。
但僅僅有滲透率還不夠,還需要有顧客心智份額,需要更多的顧客能夠辨識、認識、以及認為我們的品牌有價值,才能真正算是有品牌價值。
所以,品牌價值不是私域和公域之分,無論哪個渠道,做品牌,都是在做顧客心智占有率。心智占有率越高,品牌價值越高。
問題3:公域品牌適合破圈進入私域嗎?
麥青Mandy@HBG院長:
往往很難。
公域品牌的運營邏輯和私域品牌的運營邏輯是兩碼事,兩者之間無論是操作邏輯、還是團隊執行,都是千差萬別。
所以公域品牌如果進入私域,往往也是用公域思維去做,就很容易踩坑。公域、私域哪種渠道模式,只是一開始起步模式不同而已,最終仕途同歸,走向全渠道。
問題4:私域品牌適合進入公域嗎?
麥青Mandy@HBG院長:
適合,但往往也很難。
因為私域和公域的品牌增長本質雖然是一樣的大滲透,但問題是增長的戰術打法不一樣。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私域品牌的定價更高,而公域品牌定價要足夠低,兩者定價方式不同,就很難用一個品牌通吃。
但當然,如果僅僅是拿公域作為一個展示而言,對于私域品牌而言也是常見的操作。
這些問題背后都是來自整個行業品牌意識的覺醒,創始人們不只是想賺現金流,單純賺錢的品牌,更多的是希望品牌:
?如何沉淀資產?
?如何自驅去成長而非靠人為驅動?
?如何創造單一超級品牌?
?如何復制多品牌的成功?
這些都是目前擺在私域創始人,以及公域品牌創始人面前共同的命題,在即將到來的《HBG線下私董課:10堂品牌高階精髓課》中,麥青Mandy@HBG院長將會針對公域、私域兩種不同生意模式,進行詳細的底層邏輯拆解及品牌建設的詳細步驟分析。目前私董課報名已滿,錯過報名的同仁可以加入HBG校友會,后續還將定期推出集訓課、公開課,可享受深度會員專屬權益優惠。
立即加入HBG校友會!
0元享受3節《HBG公開課》課程優惠
新老會員還可領限量HBG課程券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