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教育科技財報:規模不經濟難以長期
眾所周知,2020年是在線教育賽道高歌猛進的一年,老玩家堅守基地,新玩家不斷入場,在線教育行業在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進攻資本市場的浪潮。比如一起教育成功IPO;新東方回港二次上市;讀書郎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猿輔導、作業幫頻頻曝出上市傳聞等。
在某種意義上而言,在線教育企業頻頻攻入資本市場會對行業其它玩家們形成一種外界刺激,助推了一些企業的上市腳步。因為目前的在線教育市場條件仍然不夠成熟,上市對一些企業來講并非是一本萬利,比如此前剛剛踏入資本市場不久的一起教育科技。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入不敷出的財報 自打遞交招股書開始,一起教育科技便背負著“流血上市”的包袱,上市前三年累計虧損超過30億元。本以為一起教育科技能夠通過上市扭轉此種狀況,但實際上,IPO后的一起教育科技在業績層面并沒有太大改善。 日前,一起教育科技正式發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根據財報顯示,一起教育科技Q1凈收入達到4.7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7%;旗下一起學網校現金收入達到6.035億元,同比增長125.7%。 雖然在營收層面一起教育科技的表現還算不錯,但在營收增長的同時其虧損也愈發擴大。報告期內,一起教育科技凈虧損為6.6億元,同比擴大194.64%。不難看出,一起教育科技已然讓自己陷入了入不敷出的狀況,長此以往也將影響其在資本市場的表現。 針對一起教育入不敷出的原因,從財報中也可一探究竟。從研發層面來看,2021年第一季度一起教育研發費用達到2.09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8.2%;第一季度營銷費用為6.13億元,僅一個季度的研發費用就達到了2020全年的60%,無論是投入金額還是增幅都異常突出。 高研發、高營銷難以長期 對于在線教育行業來講,高額的研發和營銷已然成為常態,許多在線教育企業動輒花費數百億去運營。就目前來看,投入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第一季度一起教育科技付費課程注冊人數約為54.3萬人,同比增長105.7%,一起作業學生端在報告期內月活為1890萬。 高營銷帶來了用戶層面的增長,而高研發也會為一起教育帶來用戶的留存和技術壁壘。作為國內最早投入信息化教育的教育機構之一,一起教育科技一直在技術層面持續探索,目前一起教育科技已形成AI、大數據、學習科學三大技術能力體系,并逐步在教學領域進行滲透。 可以說,一起教育并不單純是一家在線教育機構,更是一家致力于技術教學的研發公司。對于一起教育來講,短期的投入的確能夠給一起教育自身帶來一定的助力,但長此以往的入不敷出,企業非但無法健康運營,反而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首先,自身資金供血不足。一起教育科技長期虧損,自身造血能力嚴重不足,長期依賴資本市場的輸血,但其業務表現卻并未令資本市場滿意。一旦資本市場停止資金輸入,一起教育科技必然會面臨資金斷裂的風險,增加企業爆雷的風險。 其次,技術研發周期長。一起教育科技在研發上持續投入也是為了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教育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無論是教學模式還是課程分類,都將是一個不斷試驗不斷改進的過程。因此,一起教育科技的在技術層面還需繼續深耕,也意味著短時間內無法扭轉戰況。 重規模輕盈利成行業現狀? 通過一起教育科技的財務狀況不難看出,即便有技術的加持、即便企業已經入不敷出,但一起教育科技仍然不會放棄斥巨資營銷從而去搶占市場。而不止一起教育科技如此,整個在線教育行業都陷入了規模不經濟的怪圈。 可以說,在線教育行業包括了所有的營銷模式,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猿輔導作業幫動輒數百億,廣告隨處可見;老牌機構們不但贊助了頭部影視綜藝節目,還與各大校內平臺合作去進行獲客。此外,互聯網巨頭們也紛紛入局,用自身原有的流量池去進行宣傳和打新。 因此,對于在線教育企業來講,目前規模無疑是最重要的。但相比此前的一些互聯網風口來看,在線教育并不適用于這種只求規模不看盈利的方式。 首先,在線教育的回本周期過長。教育是一個慢行業,即便目前爭取到了一定的規模,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回本。目前在線教育同質化極其嚴重,一旦在教學資源或是技術層面體現不出優勢,用戶便會轉向他人。因此,在線教育企業僅靠規模難以盈利,反而規模越大成本越高。 其次,新玩家不會停止入局。許多仍在競爭中的行業最終目的便是搶占市場份額,打敗其它競爭對手最后進行收割,但對于教育行業來講,教育是一項永恒而又長期的事業,也永遠不會缺少入局者。因此,想要取得“最后”的勝利很難,因為教育沒有終點,有的只有可能是源源不斷的“炮灰”。 一起教育科技的下一站 不難看出,包括一起教育科技在內的在線教育企業們都陷入了桎梏,并且很難就此罷手,因而短時間內在線教育行業的規模競爭依然不會停止。然而相比已經打出市場的頭部企業,一起教育科技無論在體量、用戶還是技術層面都遠遠不敵。 對于一起教育科技自身來說,一味的去模仿和競爭是難以長期的。一起教育科技仍需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才能經營好下一站。 其一,應當回歸教育本身,提升教學質量。教育服務的消費者原本對于價格的敏感度遠遠低于對教學效果的追求,因此,只要在教學質量上能夠贏得用戶的認可,自然也會打出自身品牌,推動其它層面上的改變。 其二,持續深耕技術。雖然技術研發周期長,但借助AI等新興技術實現大規模的因材施教,也有助于提升企業在線教學水平,推動科技與教育場景的融合,形成與學員自身特點相匹配的學習閉環,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其三,改善盈利狀況。雖然資本市場更看重企業的盈利狀況,但在多家機構突然爆雷,退款難以追回的情況下,教育企業的盈利狀況也成為了用戶的關注點。因此,一起教育科技也需要正確看待成本支出,以最貼合自身平臺的方式去降本增效,早日獲得盈利。 市場從來不缺少機遇,反而是缺少的優質的內容和服務。只有以匠心做教育,重視課程質量、關注用戶需求,才能占領用戶的心智,在這個擁擠的賽道中展露頭角。而對一起教育科技來說,這條路還很長。
文/蛇眼財經,公眾號ID:sheyancaij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