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原型的制作目的
產品原型是將抽象的想法、需求轉化為具象產品的過程。同時它可以直觀的呈現給團隊中的其他成員,甚至早期用戶,用于驗證產品的合理性,通過高效、低成本的方式來表達、測試并驗證產品。
一個好產品的誕生,必定離不開原型設計。
而產品原型制作的目的,特別在敏捷開發、設計沖刺和精益創業,產品原型制作將這三種常用的產品開發與創新的方法整合在一起,可以幫你想出解決客戶問題的更好的方法,幫助你將新的創意及時推向市場,維持產品預算,并且時刻保持你的團隊的工作積極性。
敏捷開發
敏捷開發(Agile Development)是一種以人為核心、迭代、循序漸進的開發方法,增量式的交付過程和隨時進行的產品評估過程。
敏捷開發最常用于軟件開發領域,前提是對于產品概念和市場已有明確的主意。
在敏捷開發中,軟件項目的構建被切分成多個子項目,各個子項目的成果都經過測試,具備集成和可運行的特征。
簡單地來說,敏捷開發并不追求前期完美的設計、完美編碼,而是力求在很短的周期內開發出產品的核心功能,盡早發布出可用的版本。然后在后續的生產周期內,按照新需求不斷迭代升級,完善產品。
與專注于一組功能的開發方式不同,敏捷開發專注于優先開發能帶來更高價值的功能。敏捷開發需要在每次迭代中產生切實的工作成果。
設計沖刺
設計思維(DesignThinking)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從人的需求出發,尋求創新解決方案。
通俗來說,設計思維是一種通過消費者的角度來設計創新產品或服務的方法。通過改變角度,來重新觀察事物和對待存在的問題。設計思維可以幫助每個人來發掘其創造潛力,進而孕育出創新的產品。
在“設計思維”這一方法論的大框架下,產出了一種結合業務戰略 (stratégie business),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和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user centered design)等創意方法的特殊設計方法——設計沖刺(Design Sprint)。
設計沖刺(Design Sprint)包括六個階段——理解、定義、草圖、決策、原型和驗證。
它旨在工作中快速解決問題并提高創造力。目標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來滿足用戶及客戶的需求。
精益創業
精益創業(Lean Startup)是一種發展商業模式與開發產品的方法,由埃里克 · 萊斯在 2011 年首次提出。根據埃里克 · 萊斯之前在數個美國新創公司的工作經驗,他認為新創團隊可以借由整合『以實驗驗證商業假設』、『快速更新、迭代產品』、以及他所提出的最簡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簡稱 MVP)及『驗證式學習』,來縮短他們的產品開發周期。——來自維基百科
精益創業(Lean Startup)提到的三個主要工具是:“最小可用品”、“客戶反饋”、“快速迭代”。
最小可用品--是指將創業者或者新產品的創意用最簡潔的方式開發出來,可能是產品界面,也可以是能夠交互操作的胚胎原型。它的好處是能夠直觀的被客戶感知到,有助于激發客戶的意見。
客戶反饋--是指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從最終用戶那里獲取針對該產品的意見。如果沒有足夠多的客戶反饋,就不能稱為精益創業。
快速迭代--是針對客戶反饋意見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調整,融合到新的版本中。對于互聯網時代而言,速度比質量更重要,客戶需求快速變化。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迭代不斷讓產品的功能豐滿,從而滿足用戶需求。
將三者相結合
在數字化產品開發流程中,我們往往需要將三者相結合起來。產品的設計流程需要運用設計思維理念,精益和敏捷開發是最小化產品缺陷和風險,能夠及時迭代并將產品交付的最優手段。
什么是設計思維,精益創業和敏捷開發?
通過設計思維來移情,定義和構思
精益創業后將想法轉變為業務模型
通過敏捷過程逐步構建和交付產品
設計沖刺、敏捷方法和精益創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盡早并且經常讓用戶參與到產品開發的過程中來。
將設計思維、設計沖刺、精益創業和敏捷方法整合在一起可以幫你想出解決客戶問題的更好的方法,它們可以幫助你將新的創意及時推向市場,維持產品預算,并且時刻保持你的團隊的工作積極性。
[個人PS-相關行業-個人能力特點1]:
通過創新設計新的視覺系統,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在視覺設計中為品牌保證所提供產品的創意和質量。
[個人PS-相關行業-個人能力特點2]:
從用戶體驗出發,收集用戶數據進行用戶分析,在產品設計上將設計思維、設計沖刺、精益創業和敏捷方法整合運用,推陳出新。
[個人PS-相關行業-個人能力特點3]:
深入學習視覺設計領域中典型有關設計沖刺、敏捷方法和精益創業等設計方法整合應用的案例,發掘設計沖刺、敏捷方法和精益創業的應用價值,在視覺設計中明確用戶需求分層,在設計中體現社會價值和意義。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