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絕戶飯還振振有詞,短視頻平臺體面點怎么就這么難?
是時候劃重點了。
最近視頻行業的火..藥味又濃起來,日前在第九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愛騰優”三家頭部長視頻平臺抨擊短視頻野蠻無休止侵權。就在幾天前,三家也分別發布聲明譴責B站上線侵權盜版《老友記重聚特輯》的行為。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一些短視頻平臺對侵權問題沉默不語,它們看起來更傾向于讓用戶沖在前面,轉移焦點和矛盾,“只有盜版才能出圈”“短視頻人文價值很高”“哪類視頻平臺運營效率高”“長視頻到底注不注水”等議題甚囂塵上。
這實在讓人看不下去。PUGC模式就好比一個大戶人家孩子,天天去窮鄰居開的飯館蹭飯,給人家吃垮后家長不光沒不好意思,還倒打一耙:我們家孩子是個好孩子啊,白吃是幫你們家做宣傳,飯館賠錢是飯不好吃,和我不要臉有什么關系?
說得云山霧罩洋洋灑灑,但中短視頻就是不提自己該把伙食費給交了。體面點,怎么就這么費勁呢?PUGC是個好孩子沒毛病,但“十四五”規劃綱也提出要實施知識產權強國戰略,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啊。那到底誰有毛病?顯然是盜版平臺。
所以,這次爭論,核心就是正版盜版之爭,抨擊的是涉事平臺而非個體用戶,它指向的結論也只有一個:中短視頻平臺應該停止偷竊行為,積極主動為自己的行為mai單,為自家喜歡做各類剪輯的用戶,構建正版內容環境。
事實上,今年來反盜版已經成為整個影視行業的共識。6月5日,慈文、華策等國內六大影視公司,繼續公開表達反對短視頻侵權盜版的鮮明態度,同時明確這并非長短視頻之爭,最終目的在于創造良好創作環境。4月份影視行業協會連同影視公司、視頻平臺和上百位藝人,先后發表了聯合聲明和倡議書,呼吁短視頻平臺采取行動保護原創內容,推動行業正向發展。就連國家電影局也首次發文表示要加大對“XX分鐘看電影”等短視頻侵權盜版行為的打擊力度。
監管和行業多次表態的背后是短視頻盜版侵權行為的大面積泛濫?!?021中國短視頻版權保護白皮書》顯示,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 12426版權監測中心對1300萬件原創短視頻及影視綜等作品的二次創作短視頻進行監測,累計監測到300萬個侵權賬號,涉及點擊量5.01萬億次,按萬次點擊10元計算,挽回直接經濟損失50.1億元。
如此大規模的野蠻侵權,是整個內容產業的恥辱,更是對版權原創性的蔑視。過去十余年,國內的內容產業已經慢慢從盜版、搬運、抄襲的黑暗時代走了出來,主流平臺們更是將原創內容放置于重要戰略地位,通過大量投入原創內容,養成了健康的原創競爭氛圍,讓內容產業的生態持續繁榮了起來,并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內容,如愛奇藝的“迷霧劇場”,優酷的“這!就是系列”,騰訊的王牌IP劇等。
可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快速生長的短視頻,作為內容產業的一員,本應積極推動內容產業的健康發展,卻在明目張膽蠶食著行業辛苦建立起的版權保護機制和良性發展氛圍,吃行業的絕戶飯,成為時代的逆行者。
我們至今沒有看到任何一家平臺站出來承認這件事,他們已經因此賺得盆滿缽滿。他們中的一些人反而還在變本加厲地干著讓人匪夷所思的事,即持續以流量曝光、激勵補貼等形式,暗中鼓勵大量侵權、搬運、抄襲內容的持續生產,并讓這些不正當內容為平臺賺取更多的吸引力。更有一些打著年輕人社區旗號的平臺,在法庭上,直接祭出UP主的個人IP、私人郵箱等,讓用戶為盜版擋槍。
中短視頻平臺們難道沒有版權意識嗎?不可能。他們經常對外重拳出擊,嚷嚷著去討伐其他平臺的侵權行為。就在5月初媒體報道,B站起訴“第一彈”APP侵害作品傳播權,獲賠24萬。B站起訴“第一彈”APP侵害作品傳播權,獲賠24萬。B站和D站的官司更為知名,D站不光一審被判賠償B站300萬,后來的公訴中,D站的創始人還因盜版侵權被判獲刑三年三個月。
中短視頻平臺們難道沒有能力為版權付費嗎?也不可能。他們財大氣粗,燒錢和喝水一樣輕松。根據6月4日最新交易信息,愛奇藝的市值約114億美元,而B站約419億美元,是愛奇藝的3倍多,快手港股市值更是高達8500多億港元,接近愛奇藝的十倍。
短視頻平臺的燒錢能力同樣駭人,B站2020年光營銷和銷售這塊就燒了35億,比2019年增長了近200%,快手2020年營銷和銷售開支達到266億,比2019年增長了170%。而且就算燒錢燒得這么猛,他們還是有非常充裕的現金流,還是有很富余的手頭現金。
中短視頻平臺們難道沒有正確應對侵權的方法嗎?更不可能。不說長視頻平臺給出的解決方案,便是業內人士、行業專家給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也足夠推進這一議程,比如由版權擁有方為平臺開放特殊的版權使用權,專門供平臺進行二次創作,還有引入按需付費的版稅機制,不對非原創內容進行扶持等等。
有錢、有方法、有正版意識,但中短視頻就是要盜版,哎,就是玩!
一言以蔽之,中短視頻平臺們從來都沒有正視自己的侵權行為和應當承擔的責任,反而是憑借那點呼風喚雨的能力,攪渾了內容產業多年來沉淀的原創清水,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這也是監管、行業和“愛騰優”們集體憤怒的真正原因。
他們抨擊的不是中短視頻存在的合理性,不是那些“為愛發電”的UP主(他們也是受害者),更不是為內容產業持續做貢獻的內容生產者們,而是中短視頻平臺的貪婪盜版行為。
回到短視頻侵權問題本身,既然平臺是最大的獲利者,那么平臺就應該為原創版權mai單,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化解當前無序泛濫的規模化侵權問題,還能為平臺創作者提供更加自由公平的創作環境,是一個多贏的選擇。
不得不說,短視頻平臺們顯然活的比長視頻平臺們滋潤多了,《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短視頻行業規模超過了2000億元,短視頻用戶已增加到8.73億。在短視頻行業仍在快速繁榮發展的情況下,幾個受益于此的頭部平臺更應該以身作則,盡快去解決泛濫無休止的侵權問題,這樣才能推動行業長遠健康發展,也能給短視頻行業留下一個好口碑。
我們都是活在歷史中的人,應該為歷史負責。應該深切認識到,今天的盜版行為,破壞的不光是平臺利益、影視行業利益,也破壞了中國影視產業比肩英美的可能,是給后代留下千瘡百口的產業廢墟。
中短視頻平臺明知何為侵權何為盜版,卻仍舊故意為之,顯然只是想在這場魚龍混雜的商業競爭中多占點便宜??梢哉f,在這件事上,他們完完全全躲在了內容創作者和用戶的身后,鉆了“避風港原則”的空子,假裝正大光明地干著偷搶盜拿之事,實在令人作嘔。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