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G私董課|3天高密度、高信息量、超深度精華匯總
HBG私董課自從春節以來,已經上線3期,在6月4日-6月6日剛剛結束的《HBG線下私董課:10堂品牌高階精髓課》上,來了許多數十億、上百億的行內頂級品牌操盤手、創始人,也有剛剛開始創業或即將創業的潛在創業者。大家一起進行了為期3天高密度、高信息量、深度集中學習。
現場麥青Mandy@HBG院長圍繞從0到1的品牌、產品、營銷、渠道、供應鏈、團隊搭建等進行詳細的底層邏輯拆解,與各位創始人從不同行業、不同視角,圍繞品牌建設詳細步驟進行系統、深度討論。
本次《HBG線下私董課》共分為10堂高階精髓板塊:從困擾品牌操盤手7大增長誤區入手、再到拆解品牌增長與價值底層邏輯、最后揭秘品牌從0到1、從1到100風險及踩坑,循序漸進、系統深度解析了品牌操盤全盤內容。
如下整理了10個本次課程精華QA問答,供各位同仁參考,錯過報名的同仁,依舊可以聯系可可(VX:HBG_keke),提前知曉后續HBG課程。
Q1:新銳品牌增長速度快,但能一直保持增速嗎?
麥青Mandy@HBG院長:
沒有無緣無故的速度,任何速度背后都有其底層邏輯、以及pros and cons(優劣勢)。新銳品牌的增長速度,基本源于:
1)產品層面的Superiority優勢,做到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低價等,但消費品行業的產品層面本身沒有太強的技術或者功效上的核心壁壘,所以很難長期維持產品優勢。
2)增長層面的Superiority優勢,做到了更大資金投入、更高效率投放模型,但各家投放模式相差不大,就變成了拼規模,拼極致運營效率。投放運營能力的可持續能力,決定了是否能持續增長。
3)品牌層面的Superiority優勢,做到了更優秀的品牌建設,品牌資產、品牌價值體系。這個層面才是真正能夠建構護城河的壁壘,尤其是消費品行業。誰能夠找到“做品牌”的訣竅,誰能堅持不懈的去建構品牌,最終才有機會維持品牌增長速度。
Q2:傳統品牌也在拼命努力升級,但到底升級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呢?
麥青Mandy@HBG院長:
傳統品牌的努力,一方面源于外部競爭壓力,另一方面也源于“二代”上臺,總要有些新動作。
受限于思維和能力,目前傳統品牌升級的程度還不算高,大部分仍舊屬于換湯不換藥、新瓶裝老酒的打法。因為傳統品牌很多都有其他盈利門道,比如早年成功后就買房置地換產業了,所以真正努力去升級的人還是少數。
如果非要用成功指標來衡量,可能還是取決于:
1.持續增速
2.大單品成功率
3.多爆品的成功率。
Q3:新銳品牌各家增長打法幾乎一樣,毫無差異化,到底競爭壁壘到底在哪兒?
麥青Mandy@HBG院長:
確實,新銳品牌創始人自己也紛紛表示,幾乎各家打法差不多,拼的就是融資額度、運營效率。
但回到品牌增長的本質,競爭壁壘往往最后就是“品牌”。誰能夠占據更多用戶心智,且占據時間越長,就越有競爭力。
這就是為什么618、雙11無論國貨如何努力,最終占據頭籌的,暫時還是更有品牌力的外資品牌們。
Q4:現在公域流量成本高、競爭激烈,是否私域就是品牌增長的藍海?
麥青Mandy@HBG院長:
私域話題火熱,其實不僅是公域競爭激烈,也是因為過去品牌人一直都比較癡迷于CRM等粉絲運營方法,渴望做高復購率、高客單價的小而美的品牌。
但現實當中,私域和公域的界限一直“涇渭分明”,這兩者之間雖然看起來正在“破圈”,但實際上,是兩套完全不同的運營邏輯,很難共存。
所以私域的創始人們也很焦慮,焦慮今年生意10億+,明年生意就可能立即沒了,而公域的創始人想要學習私域的運營方法,也很難真正學到精髓,所以現實中想要公域私域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是非常難的。
Q5:品牌從0冷啟動時先抓增長,別耽誤時間做品牌,對嗎?
麥青Mandy@HBG院長:
從結果上來說,是對的。從過程而言,是很難割裂這兩者的。
品牌這件事情說起來很玄虛,但落地卻是非常細節和具體的。比如在創立品牌之前,我們必須要建立好品牌價值金字塔,必須要做好品類賽道分析、做好產品規劃設計,上市之后也要進行品牌官方門面,包括店鋪的搭建設計、以及營銷內容的不斷優化。這些都是品牌的工作,而非增長而已。
而且當你真正落地時,就會發現前期品牌搭建品類選擇,產品設計出現致命問題,后期再多的增長手段也無法挽救。好運營技巧,好流量手段,永遠挽救不了爛產品、爛品牌。
Q6:現在說到做品牌,很多人提花西子,所以必須要做到花西子的程度嗎?
麥青Mandy@HBG院長:
花西子的成功不是在于品牌內容而已,而是在于品類賽道的選擇,大單品的打造,以及流量增長的齊頭并進。而今天人們所看到的花西子,其實并不是那么容易打造出來的,這背后不僅是品牌內容,還要涉及到品類賽道,單品選擇、流量增長、渠道資源等等資源要素。
單單從品牌內容和品牌建設的角度而言,花西子確實做出來許多新銳品牌沒有來得及做的程度,但是這些做法在很多傳統品牌里面已經早就實踐過,只是當下并非每一個新銳品牌都有花西子這樣的時間、空間、資金實力去做而已。
從做品牌角度而言,可以學習早已驗證有效、且基業長青的國際大品牌,早已經有無數先輩孜孜不倦地驗證了品牌方法論與品牌實戰的有效性。
Q7:很多新銳品牌背后有雄厚資本支撐,所以新品牌起盤必須要有資本嗎?
麥青Mandy@HBG院長:
當下確實必須要有資本支撐,沒有資本支撐的新銳品牌是很難起步的,除非自己有強大的資源支持,比如強勢渠道資源或者強勢流量資源,但這本身也是資本支撐的表現形式而已,并不一定是錢。
目前許多新銳品牌的出品方已經不是個體戶,而是大集團、或資本方。所以大家在資本的層面上可能相差距離不大,又到了拼實力的階段了。
Q8:現在許多傳統企業都在走集團化路線,從集團內孵化多品牌,能跑通嗎?
麥青Mandy@HBG院長:
這個階段在國外也出現過,目前中國出現傳統企業集團化的路線也是非常正常的,肯定也有跑通的企業。這里面的關鍵是,一定要搭建非常好的集團組織架構、以及多品牌知識體系、以及優秀人才體系,才能有助于孵化多品牌。
Q9:適合多品牌的組織架構有哪些?集團中有許多不同發展階段的品牌,如何設置組織架構?
麥青Mandy@HBG院長:
這個問題非常復雜,也是我最近階段一直在研究的話題,身邊也有不少的企業家朋友也正在面臨這個問題。目前大家所熟知的阿米巴結構其實并不太適合多品牌的組織架構,尤其很難用阿米巴結構去支撐百億的集團。所以大家去看百年跨國企業最終都會走向規模化、矩陣式的組織架構。
Q10:如何去提升整體團隊的品牌思維,以及品牌能力?而不要局限于某個品牌操盤手或者CMO一個人只有這種能力和思維。
麥青Mandy@HBG院長:
這個問題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有答案。理論上是可以通過建立學習型組織去提升整體團隊能力,但現實當中往往受限于團隊成員來源背景不一、認知不統一、資歷經驗不同、以及管理層水平不一,導致企業當中必然會存在短板效應。
往往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就是通過日復一日的內部培訓、內部洗腦、內部體系化、內部流程化,從而減少對個體的依賴。
-END-
錯過本次私董課的同仁也不要遺憾,其實在前2期《HBG7日品牌私董課》、《HBG5日美妝品牌私董課》當中已經有50%以上的精華內容,而且同樣是系統、全面、底層邏輯的深度解讀。尤其是7日品牌私董課,是每一位創始人、CEO、CMO等必須要優先了解的系統化品牌課程。
獲取完整版課程回放聯系秋秋或院長微信,發送關鍵詞“7日課”咨詢。
未來展望:中國消費品大航海時代到來
本次《HBG線下私董課》,麥青Mandy@HBG院長也分享了對未來新消費品行業發展展望:“中國消費品大航海時代”即將到來。
全球疫情的影響,一方面對全球經濟化產生了影響,但同時也為品牌跨境出海提供了時代機遇。現場麥青Mandy@HBG院長也針對想要趕上機遇、跨境出海的品牌創始人,提出的關于跨境出海品牌如何打造、如何持續增長、如何塑造跨境多品牌組織架構等各種問題進行了解答。
在即將進行的最新一期《HBG品牌公開課》中,也將邀請一位神秘嘉賓(寶潔校友、跨境企業創始人),繼續為各位分享來自一線的跨境出海實戰案例及系統打法解析與探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