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本土超級品牌將從這里誕生!
趨勢就是未來
「前沿、專業、融合」
「這些內容都是我們企業現在非常需要學習和理解的」
「這場沙龍給了我很多啟示」
……
6 月 4 日,由青眼聯合丁香醫生主辦的《功效性護膚品的趨勢及機遇》專場沙龍(上海站)完美收官。會上,來自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皮膚病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皮膚科、丁香醫生等相關領域專家圍繞上述話題帶來精彩演講,為超百位行業人士分享了對功效性護膚品的獨到見解,與會嘉賓均表示,這是一場「及時的、接地氣」的精彩分享。
將誕生本土超級品牌
淡妝濃抹總相宜,護膚已成為愛美人士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得美妝產業將迎「萬億級市場」。而據 QuestMobile 統計,從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30 歲以下美妝消費者占比從 60.8% 上升至 65.1%,年輕一代消費者擁有更為專業接收護膚知識的渠道,令他們對 A 醇、煙酰胺、富勒烯、透明質酸等如數家珍,則催生出功效性護膚這條細分的黃金賽道。
▍盧夢雅
會議開場,青眼情報總監盧夢雅就《功效型護膚品流行趨勢及消費者行為洞察》進行了分享。她提到,2018 年—2020 年期間,對行業有突出貢獻的新銳品牌中,有 12 個是功效型品牌。同時,2020 年天貓雙十一功能型護膚品牌增速尤為亮眼,諸如薇諾娜、玉澤分別實現全網同比 +80%、超 150% 的突出成績。
與此同時,有 42.99% 的消費者使用過功效性護膚品,55.89% 的消費者則將安全性視為選擇該類產品的重要因素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一般化妝品領域消費者對品牌信任度極高,國貨品牌短時期內難以撼動國際品牌的影響力,在功效性護膚賽道,國貨品牌的表現絲毫不遜色于國際品牌。有分析認為,中國功效性護膚賽道將有望誕生本土超級品牌。
一方面,2019 年我國皮膚學級護膚規模為 137 億元,在護膚品占比僅 5.5%,對比海外經驗看,皮膚學級護膚為護膚品類重要組成,占比一般為 15%-40%,規模天花板較高。另一方面,國貨代表性品牌薇諾娜、玉澤市場份額均有所提升,且 2019 年薇諾娜以 20.5% 的市占率一躍成為我國第一大皮膚學級護膚品牌。再者,由于皮膚問題及需求不同,本土品牌具有一定資源優勢且方便醫研共創。
▍袁超
上海市皮膚病醫院主任醫師袁超表示,近些年來,國貨品牌的確比國際品牌更懂本土消費者的皮膚問題。「中外女性膚質有著本質區別,色素和皺紋都各有偏重;同一個年齡段,法國女性可能皺紋明顯,中國女性則可能是色斑更明顯。」袁超稱,國外的產品要進入中國市場,一定要更接地氣才能讓中國消費者認可。
3成企業將退出行業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黃種人中肌膚亞健康狀態的占 70%,其中 60% 的都市女性表現為敏感肌膚。此前曾有業內人士告訴青眼,敏感肌消費者青睞具有皮膚學背景的抗敏護膚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皮膚科醫生接觸的敏感問題肌膚案例較多,經驗豐富;二是產品如果已經成功應用于臨床治療,代表其功效值得信賴。」
不難理解,有功效才是消費者為功效性產品買單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隨著《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范》、《化妝品安全評估技術導則(2021 年版)》等新規出臺,功效必須建立在有充分的科學依據基礎上。
▍李利
對此,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主任醫師李利表示,新法規規定要提供功效證據及原料來源,甚至配方比例在備案時都需提交。「這似乎是給企業或研發人員套上了一個緊箍咒,但也反映出在中國化妝品市場上,沒有很多原創性的資源和很核心的競爭力。」
「過去編故事的時代結束了,對于有技術積累的企業游戲才剛剛開始。」 知乎知名美妝博主江小訾在會上表示,新規可能帶來的變化有兩個,其一,概念添加減少,配方往簡單不簡約的方向走;其二,產品會從營銷走向營銷+技術。同時,他還指出了這其中可能會暗藏的風險,「功效指標會不會進入量化比賽,類似電子產品跑分?」
另外,對于頗受行業關注的「新規之后,功效宣稱是否只能是這 26 種?」的問題,江小訾表示,26 類只是一級功效概念,還會有二三級詞匯,只不過官方沒有列明。
總體來看,新法規出臺趨向于規范而科學。首先,調整部分功效劃分、設定嚴格功效宣稱條件。此外,制定負責及懲罰辦法,有望推動行業迎來洗牌。一位與會的研發工程師告訴青眼,未來一兩年里面,預計有 30% 的企業會選擇退出化妝品行業。在他看來,功效評價之后,產品成本急劇升高,不少企業無法承擔這個費用。
「假如一個產品進行功效評價需要十幾萬,它是一個成功的產品還好說,如果失敗了呢?想想這當中的費用有多高。」該工程師進一步表示,政策的主觀意志是為了規范行業發展,但會導致頭部企業集中度越來越高、中小企業壓力越來越大的兩極分化現象。
醫生KOL商業化
「新法規的出臺,是時代逼迫化妝品科技創新。」據李利介紹,以往大量科研人員的成果停留于 SCI(科學引文索引)文章變成專利,但并未變成產品。如今國家對三甲醫院的指標發生變化,由 SCI 文章、專利和評獎變為對轉化的考核。「比如有 100 個專利成果,現在要考核它們轉化了多少、獲得多少轉化經費、建立了多少個轉化公司及推動行業進步了多少。」
「實現科研院所成果轉化,醫生或科研人員很愿意跟企業合作。」李利表示,校企合作可以實現人才資源和成果規模化的優勢互補,華西醫院作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定的 「化妝品人體評價和大數據重點實驗室」,希望與化妝品企業深度聯合推動產學研成果轉化、提升化妝品科技創新能力。
與此同時,丁香園·丁香醫生數字營銷負責人呂妍就「醫生 KOL 商業化」分享了觀點。呂妍認為,KOL首先可能是知識的載體,這是非常有用的東西;同時,KOL 還是一個有立場的人;此外,KOL 還能夠傳遞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她看來,「這些優勢價值結合在一起,就能賦予品牌構建起壁壘。」
丁香園·丁香醫生數字營銷策劃吳越魯則圍繞「化妝品功效的營銷性描述」進行了分享,「功效評價走上循證之路,如果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產品中使用的 A 成分能達到 X 效果,那么產品就可以宣稱能達到 X 效果。」
「前沿、專業、融合。」上海荔磐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建兵用 6 個字表達參與本次沙龍的感受,并表示,通過本次沙龍很及時學到了化妝品新規知識,也感受到國家政策對規范行業健康發展的決心。
上海肌本顏究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唐俊敏則表示,沙龍帶來的啟示有三,其一,研發會跟醫生、消費者互動越來越多;其二,互聯網化越來越明顯,無論是做企業運營還是研發都不能閉門造車,需要多多交流;第三,行業門檻正變得越來越高,要靜下心來做產品研發、關注用戶體驗等。還有不少參加沙龍的嘉賓稱,「沙龍上講的內容,比較貼合企業當下想要去學習和理解的。」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