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達財報:賺錢與燒錢的平衡大考
過去幾年各類本地生活服務的外賣化,有效帶動了即時配送服務的增長。根據《2020年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研究報告》估算的數據,2020年國內即時配送訂單達到228.4億,增速為18.1%,國內即時配送用戶規模超過4億。
在生鮮、社區團購、餐飲等本地生活主力服務的持續刺激下,即時配送賽道早就聚集了美團、阿里、順豐、京東這些巨頭。而從各家近一年動作來看,資本并購、大舉擴張、加速下沉成了共同的戰略主張,即時配送的戰火還會燒得更猛。
達達作為這場競爭中較早入場的玩家,在2016年和京東到家合并,以及被沃爾瑪投資后也步入了飛速增長的發展節奏,穩住了即時配送頭部玩家的地位。但是由于背靠京東和沃爾瑪,外界也一直質疑達達快送業務獨立變現的能力。
從6月7日達達集團發布的最新Q1財報來看,達達的營收同比增速比較亮眼,達到52.1%,但京東到家收入貢獻仍然占到較高的比例,且虧損擴大。在即時配送賽道狂奔的達達,仍然存在不少挑戰。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內部輸血
當初京東愿意把到家業務并給達達,主要是為了卡位本地生活和即時配送賽道,因為達達的運力和京東到家的以商超O2O為主的即時配送服務,恰好可以形成互補。但是正因如此,外界也非常關注達達快送對京東到家的依賴程度如何。
從Q1財報來看,達達快送的整體收入為8.9億元,京東到家的收入為7.8億元,分別占比53.3%和46.7%。而去年同期這個占比分別是53.6%和46.4%,去年Q4占比則分別為63.9%和36.1%。
本季度達達快送和京東到家的收入貢獻幾乎五五開,而且京東到家的傭金收入在一季度有2.3億元,占到了13.8%,說明目前整個達達集團的業務性質還是物流加零售。如果拋開零售來看,達達的配送服務又有多少是京東到家平臺貢獻的呢?
根據Q1財報,將所有配送相關的收入單拎出來看,Q1達達快送貢獻了8.8億元,而京東到家貢獻了3.3億元,京東到家的占比是27.3%,意味著現在集團約四分之一的即時配送服務收入,是靠內部的京東到家平臺輸送的。
而去年同期來自京東到家配送收入的占比是27.5%,幾乎沒有什么變化。但是去年Q4這個比例只有19.6%,說明在去年Q4達達來自外部的配送服務收入要更高。
其實京東到家把訂單輸送給達達快送,本來就是戰略整合,非常正常,但是達達快送的終極目標還是要做社會化的物流平臺,在收入持續增長的大前提下,京東到家的配送訂單輸血,未來占比一定是越低越好。
加速燒錢
達達曾在上市招股書中提到融資的兩大主要用途:用戶增長和技術投入。而后疫情時代本地生活的全面爆發,則進一步刺激了整個賽道資本進場和行動的速度,達達也不例外。
從Q1財報的支出項目來看,達達正在加速燒錢的步伐,一方面是獲客,另一方面是技術。
獲客方面,主要體現在營銷和銷售費用的迅猛增長。根據Q1財報,達達集團銷售和營銷費用為7.9億元,比去年同期的2.6億元,增長了203.8%。而且本季度營銷和銷售費用于總支出的占比也從去年Q1的18.3%提高到32.5%。
財報給出了三個原因:第一,京東到家用戶激勵的增長;第二,來自零售商員工和第三方服務商推廣費用的增加;第三,其他人員成本增加。京東到家的獲客營銷一直是支出大頭,所以達達集團整體的側重點還是在京東到家業務上。
技術方面,就是研發費用的增長。根據財報,Q1達達集團研發費用為1.2億元,比去年同期的0.9億元,增長了33.3%。
達達集團創始人兼CEO蒯佳祺在此前曾表示2021年將加大技術投入,以賦能更多的合作伙伴。在本次財報的電話會議上,他還披露達達的全渠道中臺SaaS“海博系統”截止4月底已在超3300家零售商超門店應用,比2月底增長了50%。
綜上,獲客和技術投入的加速,都是基于戰略和業務擴張需求,但重點還是在京東到家業務上,未能看到達達集團披露更多和達達快送有關的投入事項。而且從技術投入占比來看,Q1只有7.2%,這個比例對于一個需要技術驅動的平臺而言,還是太低了。
難賺錢
如果說燒錢是主動戰略需求,是可控的,那么盈利對于達達而言就不可控了。即便達達目前在業內是頭部平臺,但難賺錢對達達而言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根據財報,達達集團2021一季度Non-GAAP規則下的營業虧損為6.5億,而去年同期為2.1億,去年Q4為4.3億。虧損擴大很大程度上由燒錢變多導致,但是整體業務的變現能力和運營效率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子。
變現能力方面,其實本季度達達集團的營收增速已經有放緩的趨勢了,達達快送營收2021Q1同比增速為50.8%,2020Q4營收同比增速為55.4%,京東到家營收2021Q1同比增速為52.9%,2020Q4營收同比增速為108.6%。
而在運營效率方面,財報顯示,Non-GAAP規則下2021Q1的營業利潤率為-38.9%,而去年同期是-19.1%,有明顯擴大。
其實即時配送這個賽道本來就不好賺錢,像美團、餓了么等目前餐飲外賣的訂單量占比還是非常大,加上這么多年的打磨,雖然已經盈利了,但每單還是賺的不多,比如美團是4毛。其他的玩家活的就更不怎樣了,比如順豐同城,最近一則拆分上市公告顯示,2020年順豐同城實業營收48.4億,凈虧損7.6億。
所以說難賺錢基本上普遍現象,但在其他玩家都緊咬即時配送賽道的情況下,達達的突圍難度也會加大。
一場艱難的大考
總體來說,達達集團這份Q1財報關鍵詞還是燒錢,但仍舊保持了營收增長的向好趨勢。拋開盈利不談,達達所處的即時配送賽道未來都很有想象力。而且達達集團所處的賽道不只是即時配送,反而在京東的左右下,本地生活的戰略優先度目前看起來比即時配送還要更高。
但風險也恰恰在于這兩個賽道本身的誘惑程度太大,導致巨頭們不惜一切也要拿下。比如在即時配送賽道,順豐和三通一達都比達達資歷更老,而在本地生活賽道,美團、餓了么都在向京東到家的腹地商超板塊進軍。
雖然達達跨越了兩個賽道,但是目前并未在任何一個賽道建立起絕對的優勢,相反在追求盈利的長期目標下,達達還要小心后來者和第二梯隊玩家的突襲。就像順豐之后冒出來的京東物流,餓了么之后冒出的美團一樣。
嚴格來說,達達歷經的這場大考現在才剛剛開始,而且中途必將歷經殘酷的資本戰和曲折的拉鋸戰,達達快送和京東到家的生態合力韌性和強度,一定會面臨持續的考驗。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