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經濟,小跑進場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如今整個內容消費行業在移動互聯網加速普及后開始日趨飽和,視頻平臺B站和快手皆已上市,快手和抖音的競爭也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但行業內也有一股新生力量正悄然崛起,逐漸受到大眾的關注,就是長音頻內容之一的播客,目前已有多家內容行業老牌公司開始打造自己的播客生態。 隨著入局者的不斷增多,未來整個播客市場會發展到何種階段,能否像短視頻內容一樣火熱,帶著種種疑惑讓我們開始了解這個新崛起的內容市場。 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 提及新興市場首先從用戶數量上看,去年我國音頻播客用戶達5.4億。據艾媒咨詢預測,2022年中國在線音頻用戶達6.9億人,2023年將超過9億,單看數量增速可以判斷市場處于高速增長的態勢。 數據背后反應出大眾對于播客內容的喜愛和接受在上升,各個平臺也開始追隨這股新興趨勢潮流,打造自己的播客平臺。目前平臺形式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打造自己專屬的純播客APP,一類是在自己原有的APP里開設播客頻道。 純播客APP平臺有即刻上線的小宇宙,快手孵化的皮艇,還有荔枝上線的荔枝播客。純播客APP有著定位更清晰的特點,平臺間的差異化上更加明顯。快手孵化的皮艇在內容方向上更加偏向娛樂化年輕化,小宇宙注重產品使用上的交互體驗,荔枝播客則更加注重車載使用場景。 而在自己原有APP里開設播客頻道的就相對更多了,網易云音樂和QQ音樂兩大音樂APP都已開設自己的播客分區,喜馬拉雅和蜻蜓兩大老牌網絡電臺社區也加入其中。 這樣的播客平臺有著龐大數量的用戶基礎,而基于更多用戶數量可以創作出更多內容。數量優勢也會轉化為質量優勢,內容生態更加豐富完善,運營成本也更低。 但隨著市場參與者過多導致的同質化問題也接踵而至。播客內容生產者在制作完播客后,會選擇在多家播客平臺進行投放,導致平臺間內容差異性較低。這種現象會大大降低各平臺間的競爭力,造成內容生態混亂,沒有秩序的局面出現,不利于平臺的長期發展。 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經歷幾輪產品迭代后,同質化現象的問題會越來越弱,畢竟這關系到播客平臺的長期發展。 播客的增長邏輯 追溯播客名字的緣起,取自于蘋果公司的便攜播放器iPod和廣播(Broadcasting)兩個詞的結合,指基于互聯網利用RSS等技術發布的、可供下載的聚合音頻文件。 播客在內容上和電臺有較為類似的地方,但播客能夠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也和自身的一些特性有關系。 播客具備更強的移動互聯網屬性。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程度加深,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拿出手機進行娛樂消遣。而播客作為音頻內容,在使用場景上和視頻內容是分開的,播客可以在某些特定場景對用戶的聽覺空白進行占領,例如通勤和睡前,這是播客獨特的利基市場。 播客在內容質量上更加優質。內容主題可以圍繞很多議題展開,涵蓋社會熱點、歷史文化、財經人文等方方面面。錄制播客的參與者可以就自己對于議題的看法展開討論輸出有一定質量的觀點,這對于創作者的綜合素質有一定要求。 播客有更易于傳播的基礎。現在的播客多為內容創作者提前錄制好的談話節目,時長普遍在一個小時左右,上傳到播客平臺后,聽眾基于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通過平臺收聽節目。提前錄制好的內容,可以隨時點播的優勢,有利于內容的二次分發和傳播。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