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光看比價是沒用的,要看設計運作模式才行
設計光看比價是沒用的,要看設計運作模式才行
華獅品牌 獅先生
每一次經濟的大動蕩,總會帶來產業格局的調整和變化。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過去時候,相信也會帶來巨大的產業更替。但無論怎樣更替,設計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必然趨勢。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中,我們也反復提到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消費者以及整個社會,對于產品消費上審美的需求,也是在不斷進步和提高的。這種不斷進步的審美需求,必定帶來設計產業的持續發展。
設計行業(這里僅以平面設計行業來做分析)存在很多特性,最明顯的有這么幾個:
一是設計的標準非常模糊,以前是,以后也會是,這是一個很難改變的現實。雖然設計建立在邏輯思考的基礎上,但表象認知仍然是甲乙方的審美,這種審美沒有標準可言,也因此對于設計成果好壞,決策人個人的審美傾向性基本上是決定因素。
二是設計仍是勞動密集型,在很長的時間之內,設計還是無法靠機器解決的,需要設計師人力解決,這種人力解決的現狀,決定了設計師在只能同一個時間做同一件設計項目,大腦只有一個,手只有一雙。這種特性決定了設計師的生產率提高不起來。
三是價格無法標準化。設計的價值與其他生產型產品價值不同,比如電視機,相同的規格,不同的品牌之間價格差不多,這種所謂的“規格”,就是定價的標準。同樣的設計成果,不同的設計師或者設計團隊產出,價格是不一樣的;同一個設計師或者設計團隊,產出不同的設計成果,價格也是不一樣的。
雖然價格無法標準化,但往往這卻是甲方確定設計合作伙伴的最重要的決策因素。這種價格決策,往往會讓甲方原本計劃的目的較難達到。因為甲方不了解設計機構的運作模式,也就無法對價格是否能代表價值做正確的判斷和認知。
我們今天就來梳理一下常見的設計運作模式,以及設計的成本如何去核算。
第一種設計機構:設計師獨立工作室。
設計是一個創業門檻很低的行業,有一臺電腦,在咖啡館里都可以做設計。所以這個行業的平均創業年齡很低,常有干個三五年的就開始自己創業做獨立工作室了。不過我也認識很多優秀的很資深的設計師,擁有十幾二十年的資深經驗,也在做獨立工作室。畢竟獨立工作室的時間自由,個人決策也自由很多。
獨立工作的優勢在于,價格靈活,并且容易在某一個設計門類領域專注下去,形成這個領域的專家。
獨立工作室的設計取費比較自由,年輕的獨立工作室,因為運作成本低,取費也相對便宜。但資深的獨立工作室,拋開運作成本,取費的很重要的指標除了資深的設計經驗能夠帶來優秀的出品之外,設計師的個人品牌溢價也是很重要的。
獨立設計師畢竟產能有限,一年下來,真正要用心去做的話,服務不了幾個項目。
第二種設計機構:專業型設計公司。
上面提到過設計行業的創業門檻很低,這個特性帶來的影響也非常明顯,就是雇傭型設計公司,普遍很難規模很大,常見的設計機構基本上都在10-30人之間。未來在這個領域,也很難再出現百人以上規模的設計公司了。
機構型的運作,房租成本、人工成本、日常運作成本,是邁不過去的三大成本,這個成本也決定了設計公司無法像個人工作室那樣靈活掌握取費標準。同時,在設計出品的流程上,也是相對復雜的團隊化運作。這種模式優點一是出品更趨于邏輯和理性,二是能夠為甲方解決的設計需求也更多樣化。
第三種設計機構:平臺型設計公司。
這種公司未來占比會有所提升,平臺型,很容易理解,就是這個公司僅養商務和運營型員工,通過自媒體等形式進行業務拓展,下游與個人設計師進行合作,共同消化設計需求。
獨立設計工作室和專業型設計公司,仍以設計師為主,絕大部分都抱有一定的設計情懷,對設計擁有相應的熱愛。而平臺型設計公司,應該講大部分只是把設計當作生意來看,在取費上既能夠螞蟻再小也是肉,也能夠吃掉一頭牛。
第四種設計機構:合伙人設計機構。
這種類型類似于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律師事務所,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伙人制度。目前在中國的設計行業里,真正符合這種類型標準的還非常少。但是我們相信這種以后會逐漸增多。品牌野獸也是這樣的嘗試。這種類型的設計機構,往往會要求參與的合伙人從能力上互補,同時必須具有非常資深的專業經驗。有一家非常知名的國際級設計機構,便是這種模式。從未來發展上來說,合伙人設計機構的取費,有可能會成為以上四種類型機構里面最高的。
說完了主流的設計機構模式,我們以第二種,也就是最常見的類型,專業型設計公司,為例子來分析一下設計成本如何構成。我們以最常見的需求,logo設計為例。
其實logo,對于甲方來說,又分為不同的需求類型,比如基本美術型、唯美型、策略型等,我們以后再給大家做詳細的分析。今天只談專業型公司在策略型logo(最常見的需求)上的運作。
標準的專業型設計公司,如果是在北上廣深城市運營的話,以20名員工為例,每個月平均到每個員工上的運營成本(包括房租、工資、社保及日常開支等)大約在12000-20000元之間,區別在于這家公司資深員工和初級員工的數量配比。我們取個中間值,以16000元的成本來做核算,每個月22個工作日,算下來每個工作日的工時成本費是730元。
一個完整的項目,往往要從最初客戶人員的溝通上開始,到結賬交稿結束。前期的見面溝通的時間成本我們權且不算,僅從項目正式開始算起。
完整的LOGO設計項目組,會包括這么幾個人:項目經理(負責項目溝通和運營管理)一人、設計總監(負責設計管理和出品把控,有必要的時候也要上手)一人、執行設計師2-3人(通常會初級設計師和資深設計師搭配組合)。
第一步:項目立項會,項目組所有人員參與,主要由項目經理向大家講解項目需求、客戶情況等基本需求信息,并進行初步討論,安排進一步的工作。時長通常為1個小時左右,項目組5個人合計5個小時的人工,核算成本為456元。
第二步:項目調研過程,主要由執行設計師按照最終確定的品牌方向,通過網絡進行調研,通常會安排1-2天的時間,3個執行設計師1天計,核算成本為2190元。
第三步:項目調研討論會,項目組所有人員參與,就調研的內容進行討論分析,來找到設計方向。時長通常為2個小時左右,項目組5個人合計10個小時的人工,核算成本為900元。
第四步:標志設計一階段,根據設計方向,3個執行設計師出初稿,常以手繪方式進行,或者上機草稿。通常會安排2-3天時間,3個執行設計師2天計,核算成本為4380元。
(設計總監就做個雷鋒吧,這個期間對執行設計師的指導就先不核算進來了)。
第五步:標志第一輪內部討論,項目組所有人員參與,討論手稿的有效性,從中找到可上機執行的方案。時長通常為2個小時左右,項目組5個人合計10個小時的人工,核算成本為900元。
(假如本輪沒有可上機執行的方案,手稿階段就要再來一遍)。
第六步:標志設計二階段,執行設計師上機初稿設計,這個初稿基本上完成度為80%-90%,每個執行設計師會有三四個上機初稿。3個執行設計師2天計,核算成本為4380元。
(設計總監繼續做個雷鋒吧,這個期間對執行設計師的指導還不核算進來了)。
第七步:標志第二輪內部討論,項目組所有人員參與,就所有的初稿進行討論,從中挑選出可以提案使用的方案。時長通常為1個小時,項目組5個人合計5個小時的人工,核算成本為456元。
第八步:提案方案設計階段,按照每個執行設計1-2款方案的標準,將logo設計成100%的完稿,同時做效果圖包裝設計,時長通常為3天,3個執行設計師3天計,核算成本為6570元。
第九步:給甲方提案,通常出席提案最少兩個人,項目經理和設計總監,通常耗時半個工作日,2人合計一個整天的人工,核算成本為730元。
第十步:選定標志優化設計,在甲方選定的方案基礎上,做進一步優化并做效果圖,1個執行設計師2天工作量,核算成本為1460元。
第十一步:交稿。
這是理想化的步驟,很多時候第一輪方案會通不過,需要第二輪提案,我們假設第一輪可以過關,以上步驟總核算成本為22422元。加上項目稅金成本、前期溝通成本、設計總監的隱形成本,公司收不到5萬塊設計費以上,就很難保證有合適的利潤。加上需要二輪甚至三輪提案的可能性,完全按照以上邏輯流程的logo設計的取費,6-10萬,是合理的。
另外,還有兩個設計取費有關的因素,一是設計機構的品牌溢價,二是商標注冊需求。要滿足商標注冊的logo設計,費用再翻一番,也是有可能的,具體原因以后文章再給大家分析。
LOGO的表象看起來只是一個圖形或者字體,但其要承載品牌的理念和logo所有人的理想,不經過上述的過程,是很難達到的。在甲方預算少的情況下,為了保證公司能夠正常運作,勢必會減少項目過程的付出,得到的結果當然也不一樣。
也可以說,甲方預算無論多低,設計方都能做,只是結果不同罷了。Logo設計如此,其他類型的設計需求,也同樣如此。
以上分析,希望對設計同行有參考價值,對甲方做預算決策有參考價值!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