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低迷,趣店持續探尋新出路
國內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讓一批互金集團迅速崛起,這其中不乏360金融、樂信、信也科技等擁有雄厚資源和強大背景的互聯網金融公司。而在這一眾頭部互金公司中,趣店則憑借“三年上市,估值百億”的迅猛發展速度,一度創造了業界神話。
然而在疫情影響和監管收緊的雙重沖擊下,趣店受限于環境、市場、牌照、規模等因素,所面臨的壓力與日劇增,趣店的高光也已然不再。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扭虧為盈也難抵股價低迷 近日國內領先的金融技術服務公司趣店,發布了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趣店總營收為5.157億元,同比下降46.2%;非通用會計準則下歸母凈利潤為4.784億元,而上年同期錄得凈虧損為4.865億元,一季度趣店實現了扭虧為盈。 而趣店之所以能扭虧為盈,主要得益于其實行的嚴格信貸審核標準取得了成效。數據顯示,其信貸服務業務D1逾期率在該季度末已經下降到5%以下,而正是由于其對信貸業務的審慎發展,趣店才有了堅實的資金基礎。財報顯示,趣店的凈資產在一季度末增加到了124億元,其中包括約73億元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以及短期投資余額。 此外,趣店對各項成本支出合理有效的控制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財報顯示,趣店一季度總運營成本和支出為6330萬元,比上年同期的20.666億元下滑了96.9%。其中,營收成本為9100萬元,同比下滑4.8%;銷售和營銷開支為3760元,同比下滑36.1%;總務和行政開支為6670萬元,同比下滑12.9%;研發開支為3920萬元,同比下滑28.4%。 不過,盡管趣店合理控制了成本、實現了扭虧為盈,卻仍未能給資本市場帶來足夠的信心。趣店2021年一季度財報一經發出,其股價就一路下跌,盤前一度跌超7%。而截至6月15日晚,趣店股價報2.32美元,跌幅為4.92%,總市值也僅剩6.2億美元。 無論是股價還是市值,如今趣店的表現均大不如前。可見盡管該季度趣店扭虧為盈,但外界對其能否持續盈利仍然心存疑慮。歸根結底,主要還是由于趣店賴以生存的各項與金融相關的業務表現欠佳。 多項業務遇冷 縱觀趣店的收入板塊,融資業務與貸款便利業務是其金融業務的主要構成部分,也是趣店的主要收入來源,但這兩項業務的營收卻呈現大幅下降的態勢。 財報顯示,一季度趣店融資收入為3.62億元,同比降低41.9%;貸款便利收入及其他有關收入為1220萬元,同比降低97.1%。而同樣下滑嚴重的還有銷售傭金,數據顯示趣店的銷售傭金收入,較去年同比降低了68.1%至1070萬元。 借貸等主營業務收入的下滑,主要與國內金融監管政策的收緊有關。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進入深度調整階段,個人借貸利率紅線劃定、聯合貸嚴格控制杠桿、個人信息保護、過度借貸風險提示等政策相繼出臺,縮減了互聯網金融的套利空間,也使得以趣店為代表的互金企業面臨的增長問題日益凸顯。 值得注意的是,趣店極其重要的貸款賬簿業務,大力推廣的開放平臺業務也在持續下降。財報顯示,一季度趣店貸款賬簿業務交易額為44億元,環比下降8.4%;開放平臺業務交易額為2.104億元,環比下降15.2%。 不過,趣店的業務也不全是呈下滑趨勢。財報顯示,趣店交易服務費去年一季度錄得虧損為1.5億元,而今年同期收入為5060萬元;無獨有偶,趣店銷售收入也從去年的1710萬元增長至6250萬元。 但是在趣店的金融主業大幅下滑的情況下,這微末的增長并不能抵消其整體業績的持續縮水,而在趣店整體業務發展不容樂觀的局面下,趣店只能積極開拓新業務以換取新增長。 在線教育之路也不好走 為尋求新的增長曲線,趣店在短短幾年內就先后進入了多個賽道,如試水汽車新零售、發力校園社交、布局家政服務、進軍奢侈品電商,但這些嘗試不是反響平平就是無疾而終。隨著在線教育的大火,趣店又將目光瞄準了少兒素質教育領域,并上線了“萬里目少兒”App。 “跨界”到素質教育,主要是由于趣店看中了這其中的增長潛力。在前不久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再次明確了“體育中考”的大趨勢。隨后外界對素質教育的關注度持續上升,學生家長也開始未雨綢繆,相關機構也開始在該領域布局,趣店便是其中之一。 不過,在線教育行業本身存在諸多痛點,趣店想要入局也不是那么容易。眾所周知在線教育行業的獲客成本偏高,盈利周期較長,轉化率過低,使得至今仍有大批玩家處在虧損之中。據悉2020年國內就注銷了約13.6萬家教育企業,還有近17.8%的教育企業出現經營異常的情況,而這其中自然也包括趣店早前所推出的“趣學習”。 另外爭相進入該賽道的玩家實力強勁,趣店想要分羹也十分不易。趣店進軍素質教育,不僅要和新東方、好未來等原賽道的玩家競爭,還要面對網易、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的圍堵。而這些玩家不光擁有雄厚的資金和資源,更是在該領域深耕多年、有著豐富的經驗。與之相比,“跨界”而來的趣店,在生源獲取、師資穩定性、資金鏈健康等方面的優勢極其有限。 退一步來說,就算趣店能吸收“趣學習”的經驗教訓,但在勁敵如林的在線教育行業,趣店能夠取得勝算的機會也比較小。特別是隨著在線教育領域的馬太效應日趨顯著,本身家底就不雄厚的趣店,想要在在線教育的紅海里搶食只會更加艱難。 文/蛇眼財經,公眾號ID:sheyancaij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