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無人車偷襲滴滴網約車?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近日百度聯合北汽旗下極狐汽車發布了新車Apollo Moon,同時百度也首次披露該車成本為48萬,只有行業L4級自動駕駛車型平均成本的三分之一。
有趣的是,百度CEO李彥宏日前也在相關內容下發表評論稱“必須要比打車便宜”。為何李彥宏要拿Apollo Moon和打車服務作比較,原因在于Apollo Moon的定位就是共享無人車,官方也預計將在未來3年落地1000臺,目標是為公眾提供更好的出行打車服務。
自動駕駛一直是百度寄予厚望以超車和打翻身仗的核心業務,而打車服務又是百度多年耕耘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重點場景,Apollo Moon成本此次明顯下探,百度想要的顯然不僅僅是能自由馳騁的無人車,更大的目標其實是上萬億的共享出行市場。
成本是自動駕駛的命門
從目前市場上發布的自動駕駛車型來看,越高級別的自動駕駛等級,往往意味著更高的綜合軟硬件成本。因為級別越高的自動駕駛方案包含更多高成本的配套硬件,比如激光雷達,而一輛車上則會裝配多個此類硬件。
此次百度Apollo Moon雖然是L4級別無人駕駛,而且和行業平均成本水平相比有優勢,但48萬元的成本其實并不低,已經超過很多中高端傳統車型和電動車型的市價。可見自動駕駛汽車雖然成本在降,但高級別的方案依然很貴。
成本問題其實一直是高階自動駕駛汽車普及的一個阻礙。一方面在于產業鏈上游制造成本高,下游高級別自動駕駛方案所需配件的量產期還未集中到來,另一方面在于自動駕駛的技術方案還在打磨期,對降本的考量將是一個持續推進的過程。
雖然市面上也有大量L2級別的電動汽車,并且很多車型賣的非常好,比如特斯拉Model3、理想One等,但是它們嚴格意義上來說離無人車的概念還比較遠。而且拿這些車再和宏光mini EV相比,在價格上又高出至少兩三個階梯,但是價格更低的宏光mini EV甚至賣的更好。
綜合來看,成本對自動駕駛普及的制約來自多個方面,包括低成本方案技術體驗不夠好、低價產品市場大、產業鏈成本降不下來等。
共享是另一條出路
自動駕駛成本高,但不意味著沒有商業化前景。現在來看,除了百度,滴滴、T3出行這些網約車玩家也在加速布局自動駕駛網約車,所以共享出行可能會是自動駕駛大面積商業落地的一個絕佳場景。
第一,共享出行成本比自有車輛出行成本更低。最近滴滴提交的招股書里就指出,CIC數據估計2020年中國打網約車的每公里成本是2.9元,擁有和運營燃油車的每公里成本是4.1元。可以看出,共享出行的單位成本要明顯低于私人出行。
第二,在電動汽車的基礎上,自動駕駛可以進一步降低共享出行的成本。滴滴在招股書中指出,從駕駛員角度看,當前燃油車共享出行每公里成本為1.1元,而電動汽車共享出行的每公里成本為0.9元,自動駕駛可以重塑出行結構成本,顯著降低車輛的整體運營成本。
第三,共享出行的規模化訂單可以減輕自動駕駛的投入壓力。自動駕駛汽車雖然很貴,但是如果平臺網絡接入足夠多的訂單,那么平臺運營的單位成本會大大下降,投資回收期也會更短。
綜上,共享出行成本優勢明顯,而自動駕駛對出行載具的成本革命,會進一步拉低用戶的出行成本。但不得不提的是,自動駕駛方案的共享出行,也存在兩個明顯的風險。
其一,從平臺角度來看,由于自動駕駛汽車本來就很貴,自動駕駛方案的共享出行模式,一開始的投入是遠超電動汽車和傳統燃油車的,且市場認可度目前并不高;其二,自動駕駛存在技術安全風險,是監管和消費者的敏感之處。
不過隨著自動駕駛汽車成本的持續下降和共享出行的持續滲透,市場對自動駕駛共享出行的接受度可能會越來越高。
百度要和滴滴開戰?
共享出行之所以受到全球市場青睞,核心原因就是出行成本更低,而且很多場景下自由度也更高。百度這次點名了網約車,顯然是想通過成本的降維打擊,來沖擊網約車現有的格局和模式,來一場自動駕駛的網約車革命。
百度為何現在公然向網約車宣戰,一方面是因為百度的無人駕駛出租車Apollo Robotaxi
此前已經在部分地區對無人車服務進行了試運營,積累了一定的運營經驗和數據;另一方面是因為百度這次在無人車成本上有了很大的優勢,所以量產推廣的信心更足。
滴滴作為網約車的老大,目前在成本、規模、模式等方面擁有明顯的優勢。而百度的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要想和當前的專車、出租車、拼車等打車模式叫板,必然繞不開滴滴。
百度和滴滴的這場仗,其實就是自動駕駛網約車和傳統網約車的對抗。所以決勝的關鍵點包括三點。
第一是面向消費者的價格,按照百度所言,其成本觸達網約車運營成本區間,那么定價權可能會對滴滴們的網約車服務帶來一定壓力。
第二是可提供服務的種類,滴滴的網約車服務是全產品矩陣,百度的自動駕駛汽車目前來看在個性化和定制化服務方面可能還存在一些短板。
第三是汽車網絡的規模,按照百度公布的1000輛無人車落地計劃,是無法和滴滴上百萬輛的規模相抗衡的。
不過百度和滴滴相比,核心的優勢就在于自動駕駛技術,從時間和成就上來看,百度目前是領導者地位,而滴滴屬于后來者,這有助于百度在成本和服務體驗方面進行持續優化。
網約車無人化仍然很遠
光靠單輛汽車成本優勢,無人網約車是無法和目前滴滴們的網約車模式相抗衡的,因為網約車的本質是共享出行,能否做大做強的關鍵在于規模成本的高低。滴滴就是網絡足夠大了,有自營的車,也有第三方車,后面還要自己造車,加上各種解決方案和海量終端訂單,所以規模優勢明顯,規模成本很低。
但百度要把規模做到滴滴這個體量,顯然不太現實,因為現在自動駕駛汽車的成本仍然很高,它省去的人力和平臺運營成本,還不足以抗衡現在已經非常成熟的網約車模式。
拿發展階段來說,自動駕駛的網約車就是完完全全的初期,而滴滴們的網約車模式已經步入高速成長的成熟期,這決定了網約車的無人化仍然需要經過大量時間和市場的考驗。
雖然現在在物流領域無人配送已經開始發力,但是網約車不同,一個是以人為本,所以安全第一,另一個就是商業化運營,成本優先。兩個條件缺一個,都會讓網約車的無人化止步不前。
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