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必勝客要把LOGO設計成“地攤貨”?
近日,必勝客發布了中國區新LOGO,這個沒有什么設計感,談不上專業水準的新LOGO,引來了大量設計師及網友的吐槽。甚至有人稱這是50元的“地攤貨”LOGO。
我們先來看一下必勝客Pizza Hut 標志的演變歷史。
由于當時創始人卡尼兄弟只向母親借了600美元,所以他們只能把店開在茅屋里,HUT就是英文中茅屋的意思,于是就變成了大名鼎鼎的PIZZA HUT,意為:誕生在茅屋里的比薩,也為:比薩餅茅屋。
所以在14年的最后一次品牌LOGO升級中仍保留了大眾熟知的紅屋頂形象。
Pizza Hut 紅屋
必勝客LOGO演變過程
必勝客在14年就完成了最后一次品牌LOGO的升級,與其說發布新LOGO,不如說是VI系統的一次補充。舉個例子就像芬達飲料的LOGO有不同語言來適應不同地區的消費者。
芬達部分VI設計
而在圖案、形狀、顏色、都確認的情況下,標志中文最大的作用是體現中國區,正方形的中文字體,碰上這種瀟灑的屋頂,不規則的圓環,結果一定是不美妙的。
你會說,那為什么不能設計一個與英文版同樣瀟灑好看的字體呢,答案是沒必要,必勝客屬于百勝餐飲集團,我們看一下百盛餐飲旗下品牌中國區的LOGO就明白了。
肯德基、必勝客、小肥羊、東方既白、塔可鐘,分別在烹雞、比薩、火鍋、中式快餐、墨西哥風味食品及海鮮連鎖餐飲領域名列全球第一,他們的名聲要比一個變了形的設計有意義的多。新LOGO清晰傳達了“必勝客”的品牌,而且在中文以外的設計,與總店LOGO已經有了很大的統一性,這就導致了新LOGO是個名副其實的“地攤貨”。
必勝客并不是沒有嘗試過高端,17年必勝客曾在中國低調推出新店,注意看,標志有BISTRO的字樣,代表比快餐精致而比正餐放松的一種“小酒吧”。
走進必勝客新門店,你會看到,跟絕大部分時髦新品牌一樣的裝修路子:木椅、高凳、點餐吧臺、櫥窗、食材展示架……另外,桌上還擺著真花。
16年,必勝客在上海開業首家概念店,這家增加了自助點餐桌和機器人等高科技元素的概念店,被認為是必勝客的重點發力方向,甚至一度有消息說必勝客將大范圍的引進機器人服務。
但是從數據上看,走高端路線的必勝客似乎并沒必勝。
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必勝客的定位并不是和M記和KFC一樣的快餐,它的定位從始至終就是就是中高端餐飲品牌,一直在開快餐店旁邊的必勝客無疑是自降身價。
對于高端店,必勝客盡可能放棄現有的品牌形象,可以看到上圖中的裝修形象基本看不出是必勝客風格,這個新LOGO就算投入到高端店,也是極其隱晦的甚至不會讓消費者看見。而對于大多數的普通店,還是走快餐的低端路線效益更好。這也是人們對必勝客的評價往往是“貴”,而不是“高端” 的原因。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