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被罵出中國?
6月30日晚上,也就是中國建黨節100周年前一天晚上,索尼中國在包括微信公眾號、B站動態、微博等在內的社交平臺發布了新機預告:
時間定為7月7日晚上10點。
中國網友們馬上提出,這個時間正是1937年七七事變,即“盧溝橋事變”發生的時候。
紛紛質疑一家日本企業選擇,這個特殊時間發布新品的動機。
在事件經過一整晚發酵后,7月1日上午@索尼中國對此事發布道歉微博稱:
公司原計劃于本月7-10日的國內專業展會上發布新品,并于展會首日在線播出新品介紹視頻,但由于工作安排不周,在日期的選擇上給公眾造成誤解和困擾,對此深表歉意,并取消相關活動安排。
但這顯然不能熄滅網友們的憤怒,涉及到民族問題,網友的怒火很快“攻占”了微博,甚至在致歉微博下,索尼被罵到把評論區關閉。
很多網友認為索尼,時間還精心選擇在了“晚上十點”,作為一家日本企業,此等做法難免讓人懷疑并非巧合,而是有意羞辱。
另外,七一作為中國建黨百年的重大節日,索尼在100年慶典前夕宣布這樣敏感的時間點,一方面難避有意添堵與挑釁的嫌疑,但另一方面這種煽動情緒獲得關注度的做法也讓人懷疑有蹭熱點的意思。
但這招“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蹭熱點形式,難免讓人懷疑要么是企劃“腦子進水”,要么是企業混進了友商內鬼(畢竟正常策劃組真的干不了這事)。
當然,如果索尼此次想走的“作死-道歉-熱度提升一波”的黑紅道路,在民族大義面前,顯然是行不通的,在網絡上“抵制索尼”的呼聲已經四處漫延。
甚至有網友“以牙還牙”,建議將新品發布日期改為8月6日早上8點16分,美國向廣島上空投擲原子彈的精準時間。
(還有貼心做出的海報圖)
索尼屢次翻車,公關團隊沒人了?
然而,這并非索尼第一次在時間節點選擇上出現問題:
在去年索尼發布大師鏡頭FE 1的時候,也是選擇了7月7日晚上十點的時間。
除了中國,索尼2016年在美國的12月7日公布新的軟件產品,而12月7日正巧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日子。
另外,在新媒體運營上,索尼也屢次翻車,甚至在許多網站上已經存在了#索尼今天翻車了嗎?#的話題頁。
翻車、被罵、刪博似乎已經成為了索尼這幾年的主旋律。
兩年翻車十幾次,在品牌微博內容都需要經過內部多次審核的現在,多少有點難以想象。
這種高頻率的事物,究竟是索尼真“傻白甜”,還是居心妥測,我們不得而知。但這樣一再翻車的負面新聞出現,無論是對什么品牌在形象上都是受到嚴重影響的,這一層面考量的缺失,無疑是品牌公關及其運營團隊,都出現了極大的問題。
首先,回顧此次的品牌發布會時間公關問題,在微博發出,經過一個晚上的事件發酵,第二天,索尼才“不慌不忙”地撤下微博內容,并發布道歉聲明。
此等公關反應速度,讓人不經猜測,整個索尼團隊的員工,下班后是不是都直接關機遠離“世俗(釘釘)的打擾”,所以到了上班時間,才開展他們的“蝸牛”公關。
其次,隨著市場與消費者的改變,品牌形象已經經不起一次次“翻車”后的公關來進行補救。
面對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更加挑剔的消費群體,還有品牌與消費者能夠直接溝通 的新媒體時代,最好的公關已經不是事后補救,而是如何避免品牌事件的發生。
只是可能一邊覬覦著歐美市場,卻一邊放不下中國這塊“大蛋糕”,索尼中國直接翻譯了外網的宣傳放在中國的微博,還搞了個直播(有那么點送禮物一式兩份的意思),而不是根據中國本土的國情,進行相對應的營銷策略的調整。
也有網友提出,七月七日是日本的七夕節,可能因此出現這樣的錯誤,但也說明了整個品牌甚至是國內的品牌運營團隊,都對中國歷史文化毫無敏感性。
索尼作為一個國際品牌,既然放不下中國市場,就該好好進行本土化耕耘,對中國消費者、中國文化風俗、法律制度都應該有全面的了解,進而在總的品牌戰略之下,進行本土化的營銷策略,而不是偷懶地進行“國際化搬運”,更不是一邊想著賺中國人的錢一邊漠視中國的民族傷疤。
在民族問題上翻車的國際品牌,索尼并非第一個。
這幾年關于國際品牌涉嫌辱華事件層出不窮,比如早點的杜嘉班納到前段時間因為新疆棉問題登上熱搜的H&M、耐克等。
隨著近些年國民意識的覺醒,已經各行各業國產品牌的崛起,“洋貨”的神化現象已經不復存在,對于品牌的不當言論與政治擦邊球,國內的抵制力度也越來越大。
隨著國內杜嘉班納門店的不斷縮減以及新疆棉事件后掀起的明星解約潮,到如今的“索尼公關”失靈,讓國際看出了國人捍衛祖國的決心。
那個外強內弱的國際形態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要想賺中國消費者的錢,不但不能讓中國人“跪”著,更好好好“哄”著。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