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產品,如何創造1個億?
有一位小伙伴問我:“蘿卜姐,我的產品不好賣,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還有一些讀者在后臺給我留言:“企業發展不好,囤貨嚴重,是推廣出現了問題嗎?”
我發現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不知道產品怎么賣,不知道怎么去推廣,產品好卻打不進市場,消費者不買單……
人們總是看別人怎么怎么賣貨賣得風生水起,數錢數到手抽筋。
自己卻不知道怎么做。
就像如果你問我,產品重不重要?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但產品賣得好,并不是單純地指產品好。
產品賣得好的背后,還有很多綜合體現。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結識了很多優秀的人。自己做店鋪的、自己做企業的、幫助企業銷售運營收入不菲的……
讓售賣的產品獨具特性,讓消費者容易記住。相信無論對于上述哪種情況,都是至關重要的。
而要讓你的產品從千萬家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首要關鍵就是,建立一個好品牌。
它不僅能省去大量廣告費,還能讓受眾在心中形成鮮明的記憶與聯想,從而為產品帶來火爆銷量。
那么對于你的產品,你希望能創造多少價值呢?
先定一個小目標吧!比如,掙它1個億。
也許你已經笑出聲了。你會說,這是一句網紅語
1個億,是多少普通人難以實現的“大目標”。
我想說的是,無論你的產品是否能夠真的創造1個億。
但有這個想法,有這個目標,有這個奮斗方向,就是對的。
至少,你行進在創造1個億的路上。
所以現在,我就來講一個大家較為熟悉的品牌“可口可樂”,一個關于它的故事吧!
據英國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布的“2017全球最有價值的軟飲料品牌25強”排行榜顯示:
2017年,可口可樂品牌價值318.85億美元,名列第一位;
百事可樂價值182.79億美元,名列第二位;
紅牛品牌價值67.38億美元,名列第三位。
那么,這個全球軟飲品牌價值排名第一的“可口可樂”背后,有著什么樣的故事呢?
上世紀20年代,Coca-Cola在中國建廠生產時,英譯為“蝌蝌啃蠟”。
請問?
你在看到這個名字時,有什么感覺?
有想喝它的沖動嗎?
后來,可口可樂在報紙上重金懸賞。由一位身在英國的上海教授蔣彝起名“可口可樂”這個富有中國喜慶文化特征的本土化名稱。
而這個名字在進入中國市場后一炮而紅,進而帶來中國每年的百億銷售額,因此奠定了可口可樂的根本基礎。
從“Coca-Cola”到“蝌蝌啃蠟”再到“可口可樂”,可見其對品牌名稱的重視程度,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可口可樂品牌價值會排名世界第一。
相反,一些不成功的企業在品牌建立階段就已經失敗了。
比如,一直訴求非油炸方便面的“五谷道場”,其品牌沒有樹立起差異性。
受眾對非油炸的認知也不強烈,這就導致大量廣告費用白白蒸發,卻未能占領方便食品的主流消費群體——學生和年輕人。
那么,如何給你的產品建立一個好的品牌呢?
下面我就給大家提供兩條思路,供于參考。
1
直接鮮明
這條思路的首要關鍵是,搶占受眾心智資源。
通過品牌的直接傳達,強化受眾的神經回路,從而建立品牌認知,形成消費習慣并產生依賴。
達到最后受眾記住你的品牌,不再特別關注其他品牌的目的。
怎么占領受眾心智資源?
一句話就是,不用腦補,直達本質。
品牌一定要響亮、上口、易記,利于傳播。
最好能與受眾產生共鳴,讓人一接觸到就明白你是誰,你賣什么。
比如,說到核桃飲料,你會最先想起哪個?六個核桃?
說到杏仁飲料,你會最先想起哪個?露露杏仁露?
想必大多數人在被問到這兩個問題時,頭腦中第一時間出現的會是這兩個品牌。
那么,六個核桃和露露杏仁露在各自的品類里為什么能成為相應的“帶頭大哥”?
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們的品牌直達本質,直接鮮明。
一聽“露露杏仁露”,受眾就會知道飲料里的主要成分是杏仁。
而“六個核桃”,受眾一聽就明白一瓶核桃露里含有六個核桃的營養,只需六個核桃補腦就夠了。讓人感覺貨真價實。
2
感官刺激
現在,我要給你一個問題。
閉上眼睛,回想一下初戀的感覺。
是不是你馬上就會在頭腦中聯想到一個特別場景?
過去和初戀在一起的畫面如電影般栩栩如生的在腦海中呈現?
這說明什么呢?
這就好比,一個品牌要激發受眾的記憶和聯想,就必須調動受眾的內在感覺,更加生動的給受眾帶去感官刺激從而引發購買沖動。
舉個例子,奶茶領域的領導品牌“香飄飄”,因其消費人群主要是年輕人,尤其是女孩子。
所以在品牌建立上特別強調嗅覺的感官體驗,那就是——香。
而嗅覺和其他感覺比如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的不同之處,就是可以不經過感覺中樞的整合處理,直接通過嗅覺感受器將神經沖動傳遞給大腦皮層,從而激活大腦,引起注意。
當受眾在接觸“香飄飄”這個品牌時,由嗅覺產生聯想,形成對視覺、聽覺、味覺等多重感官強有力的刺激。
因而產生美好的品牌聯想,在大腦深處留下記憶。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一味的追求奇特,將品牌建立得太奇葩,不合乎常理。
如果客戶進來體驗后感覺一般般的話,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只消費一次就不再來了或者根本不消費。
那么,就失去了建立品牌的意義。
不說創造1個億,有可能還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去彌補,得不償失。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