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到家著急IPO,姚勁波的丑小鴨變不了白天鵝!
美東時間7月2日,天鵝到家正式向美國SEC遞交IPO招股書,擬于紐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為“JIA”。
如果此行順利,天鵝到家將會成為“中國家庭服務平臺第一股”。
身為姚勁波手里的重要棋子,天鵝到家尋求上市屬于必然之舉。
可這只天鵝上市后,要面臨的危機卻不小。
自身經營帶來的一系列問題、58集團產生的源頭影響、消費者眼里的口碑崩塌......
若成功上市,天鵝到家需要新的故事。
1
天鵝不“肥”
咱們在以前的文章里,經常稱持續虧損狀態上市的企業為“流血上市”。
天鵝到家也是如此。
成立于2014年的天鵝到家,原名叫58到家。
主要經營保潔業務,后來又增添了保姆和月嫂等。
但頂著58到家之名,就永遠擺脫不了58集團附屬子公司的形象以及58集團帶來的影響。
身為獨立運行企業,58到家需要一個全新品牌,為自己增加更多商業價值。
所以,在58同城私有化當天,58到家正式更名為天鵝到家。
除此之外,更名還有另一層含義。
發布全新的品牌定位——“全國領先的家庭服務平臺”,同時宣布鄧超成為天鵝到家品牌代言人。
天鵝到家想要沖擊家庭服務市場,可惜,這只天鵝卻一直“肥”不起來。
招股書是最直白的信息。
2020年,天鵝到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11億元人民幣,虧損6.147億元人民幣。
從2018年到2021年...
天鵝到家的虧損數據不僅沒有收窄趨勢,反而增長了一些。
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是公司太小嗎?
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只持續虧損的天鵝,早已成為行業第一。
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底,天鵝到家平臺GTV (總交易額)達88.28億元人民幣(合13.53億美元)。
艾瑞咨詢的報告里說過,從市場份額來看,天鵝到家當前已經是中國最大的家政平臺。
是行業問題嗎?
雖說家庭服務這個市場看似不起眼,可實際上,中國家庭服務的市場規模在2020年就已經約為9090億元。
預計到2025年將會增加到約2.12萬億。
這個市場規模,堪稱龐大。
不過,這里面有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
天鵝到家的總交易額只有88.28億,便已經成為行業第一,可這個市場的規模明明約為9090億元...
這意味著什么?
天鵝到家若想要講好故事,不僅要克服自身困難,還要從混沌市場里蹚出一條正確的商業路。
2
此路不“通”
天鵝到家目前這條路并不好走。
首先我們要知道,家庭服務行業雖然市場龐大,卻一直存在諸多問題。
①細分種類繁多,難以標準化
保姆、月嫂、保潔...甚至包括上門安裝、房屋維修等,種類繁多,短時間內無法實現標準化,極易抬高服務成本。
單獨種類難以形成規模、綜合性平臺卻又混亂不堪。
②需求低頻低價
低頻,指頻次低。
低價,指價格低。
除了保姆和月嫂這種需求較為剛性、客單價也較高的種類外,其他的大多數服務的需求頻次和客單價都相對較低。
這樣一來,平臺就必須吸引更多用戶才能擴大規模。
③服務人員合規問題
包括天鵝到家在內的所有家庭服務平臺,本身定位就是一個中間服務商。
它們作為連接勞動者和用戶的紐帶,還要將家庭服務的所有分散服務整合,就要面臨服務人員素質、職業資質等問題。
除非花大力氣逐個核實、嚴審,否則就不可避免出現服務質量的低劣。
而這三點,天鵝到家全都中招。
在需求低頻低價的情況下,平臺想要擴大規模就必須不斷吸收新用戶,可獲客需要成本。
這也是導致天鵝到家持續虧損的關鍵原因之一。
營銷成本。
天鵝到家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一季度銷售和營銷費用分別是3.48億元、4.31億元、6.04億元、1.36億元。
結合我們前文列出的虧損數據,可以發現,銷售和營銷費用就是天鵝到家一年里支出的大頭。
銷售和營銷費用上升,帶動了企業支出上漲。
在天鵝到家的招股書上,也強調了虧損仍會持續,甚至可能產生更多虧損,企業的盈利前景目前還很難說。
天鵝到家目前主營業務分為三部分:
①通過平臺勞動者提供的保姆、保潔、月嫂等家庭服務;
②以技能培訓為主的勞動者賦能;
③通過雙向服務用戶及勞動者,同時賦能其他行業參與者。
后面兩部分不值一提,只有第一個家庭服務才是業務大頭,在天鵝到家的總營收數據里占比85.8%。
也就是說,天鵝到家想要繼續擴大營收就必須源源不斷的吸引新用戶;而獲客就必須增大銷售和營銷費用支出;可銷售和營銷費用支出越多就會帶動成本的提高...
說來挺逗。
在天鵝到家還沒改名時,58到家就一直在虧損。
后來為了尋求解決辦法,天鵝到家投入成本進行服務升級,美名其曰整合服務人員的素質和服務質量。
其實就是給旗下的服務人員搞統一服裝和培訓。
像一些專業知識培訓倒也挺好,可柴妹真的沒看懂...
掃地培訓是個什么東西?
不過柴妹仔細看了看,發現這不就是天鵝到家的盈利來源之一嗎?
一邊對平臺勞動者進行傭金抽成,一邊通過培訓賺培訓費。
舉個例子。
天鵝到家的月嫂,得向平臺交3980元的培訓費,到線下店培訓13天。
因為這個,還有不少人投訴向天鵝到家付了培訓費后,因其他原因沒有去培訓,平臺卻不給退錢。
之所以會搞培訓收費,就是因為天鵝到家的盈利模式太單一,85.8%都來自于家庭服務。
在這種情況下,天鵝到家不得已劍走偏鋒。
可這種收培訓費的盈利模式是會反噬的,一方面,勞動者賺的錢被分走一部分;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勞動者人才流失。
況且從事家政行業的服務人員大部分本身就是經過培訓,根本不需要多此一舉。
而種種操作積壓下來造成的現象就是平臺服務人員參差不齊,導致平臺在消費者眼里口碑崩塌。
再則,即便經過天鵝到家的培訓,平臺依舊投訴不斷。
反而資本家本性暴露無遺。
畢竟這么一搞,天鵝到家變得越來越“重”,對資金越來越渴求,尋求上市就變成了必然之舉。
接下來,讓我們有請老朋友黑貓投訴登場。
在頁面搜索天鵝到家,會發現曾用名58到家的投訴高達1522個。
就在前兩天柴妹第一次注意到天鵝到家時,相關投訴還只有1180呢,短短幾天時間,就漲到了1522。
柴妹隨機看了幾個投訴案例,發現被投訴的原因多數都是圍繞著勞動者專業水平有限、服務質量不佳而引發的退費難、拒不退費等問題。
有人聘用的保姆毫無家政經驗、有人聘用的保姆說走就走說回就回、有人聘請的阿姨啥也不會經歷和資料完全不符、有的保潔隨便干干糊弄客戶...
而無論發生了什么,想要退款都難上加難。
真?錢進了資本家的口袋你就休想掏回來。
甚至還有人在服務結束后申請退還剩下的服務費時,發現被平臺強制要求扣除1000元信息費。
此時此刻很想問天鵝到家一句,所謂的服務人員培訓,究竟訓了些什么?
有意思的是,天鵝到家赴美上市那天,還有一名前員工控訴天鵝到家公司對員工威脅打壓、不足額繳納社保公積金。
證據確鑿,連錄音都有。
此時回顧天鵝到家,一邊虧損不斷,一邊投訴連連。
不禁讓人深思,此番著急上市,真能走出一條路嗎?
3
58基因
大家或許還記得,在2020年9月58同城完成私有化時,眾多媒體紛紛猜測姚勁波的下一步棋或許是重新上市尋求更高估值。
而這一點,在之后的時間里一一應驗。
姚勁波的野心超出我們想象。
在58同城私有化后,姚勁波將這塊“地”重新拆分施肥。
圍繞本地生活拆出了專攻家庭服務的天鵝到家、專攻搬貨服務的快狗打車、專攻二手物品買賣的轉轉、專攻招聘求職的斗米、專攻房屋租賃的安居客......
姚勁波這一手,很明顯就是想把58同城分拆上市,很有可能是想做類似于GE模式的投資控股企業。
天鵝到家赴美上市是姚勁波拆分后的第一戰。
除此之外,據傳聞,轉轉最早將于2022年IPO;
快狗打車6月已經委聘中金及瑞銀作上市負責行,最快于第3季遞交上市申請;
4月8日,安居客集團在港提交了招股書。
這意味著,不出意外,姚勁波將會手握多家上市企業,重回互聯網一線。
可改名易,換命難。
拆分易,崛起難。
58的落寞,應該讓姚勁波知道,如今消費者在乎的到底是什么。
無論是轉轉、還是快狗打車,姚勁波手里的牌,除了天鵝到家之外,幾乎全是萬年老二。
唯一一個老大,也飽受詬病,前景堪憂。
那么身為消費者,你最看重的是什么?趕緊在評論區告訴柴妹吧~
主筆 | 小陸
編輯 | 四少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