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充值不起了,哪里都好的索尼WF-1000XM4干得過組裝廠嗎?
已經不記得從哪一年起,藍牙耳機、尤其是帶主動降噪的藍牙耳機幾乎成為了生活的必需品,AirPods甚至可以可以說是庫克時代的蘋果最成功的產品之一……
自己也在17年的時候入手了索尼的第一代1000X,印象中算是自己入過的最值的電子產品之一了,擺脫線材的束縛,能在公交或地鐵上享受一段安靜的音樂,冬天還能用作保暖耳罩,一舉多得。
不過,在燥熱的夏天,耳麥果然還是太熱了啊,而且也不便攜,于是后來又入了AirPods Pro。
iOS和AirPods Pro無縫切換確實給了很好的使用體驗,但是AirPods Pro那白開水的音質又感覺太平了點。在音質的追求下,還是再次將目光投回了索尼,畢竟索尼在音頻領域的積淀不是蓋的。
正好前段時間,索尼推出了WF-1000XM4,也就是新一代降噪豆。
降噪方面,在公交、地鐵等環境下,各種音頻的降噪效果比前一代都有提升,跟手頭的AirPods Pro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音質方面,支持 LDAC 編碼,而且是索尼首款支持高解析度音頻的真無線耳機,音質提升很大,再加上索尼在音質調教方面的功力,跟AirPods Pro完全是一耳朵的差別,如今不再是“藍牙耳機你要什么音質”的時代了。
續航方面,在開啟降噪功能的情況下,WF-1000XM4的續航提升至8 小時。不過要是同時開啟LDAC和降噪的話,最長續航為3.5小時。充電盒可以提供2次充電,總續航時間可以達到24小時。
體積方面,比前代縮小 10%,單個耳機質量僅為7.3g,不過佩戴舒適度還是需要提升。
再加上防水防汗、抗風噪、通話質量方面的提升,索尼這一代降噪豆還是相當用心了。
那么,在說了這么多優點之后,索尼能憑借WF-1000XM4在降噪藍牙耳機市場有所作為嗎?
過高的定價太勸退了
先來說說價格,WF-1000XM4 定價為1999元,對大多數有意向的消費者來說還是挺勸退的。
今年5月,Counterpoint發布了2020年全球TWS真無線藍牙耳機市場份額數據,該榜單的前五名分別是:蘋果(31%)、小米(9%)、三星(7%)、JBL(4%)、QCY(3%)。
榜單前5名里,就算是AirPods Pro也能以1200、1300左右的價格入手,其他更是比索尼的降噪豆要便宜。相比之下,索尼WF-1000XM4的定價實在是太高了。
雖說很多關注或是入手過索尼藍牙耳機的用戶都知道:價格腰斬了再入手唄,等到1399元,12/24分期免息之類的。但是大多數路人并不清楚啊。
新一代降噪豆整體是挺優秀的,音質更是“蕪湖起飛”,但以目前的價位,性價比確實不是很高。
發布還沒多久,就有天貓店鋪的價格來到了1689,預算不是很寬裕的話,可以繼續觀望一陣子。
在藍牙耳機市場,產品生態無法跟蘋果匹敵,性價比不如小米等品牌,想要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除了在產品上繼續精進以外,更加親民化的定價是至關重要的。
對于索尼來說,3位數的定價自然不可能,但是,就算是1000出頭的價位也能吸引到很多消費者的關注,索尼在音頻市場的名聲在那。
等價格稍微降一些,再加上電商平臺的補貼,能花個3位數價格能買到索尼調教過的音質,而且在降噪、續航等方面的也有優異表現的藍牙耳機,還是有不少消費者會心動的。
拉胯的自家生態
除了價格的問題,另一塊就是產品生態了。尤其是對于藍牙降噪耳機,跟手機生態的無縫切換是很重要的加分項。
AirPods的成功就是典型案例,iPhone、iPad、Mac等蘋果設備都與AirPods(Pro)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輕松實現無縫切換,完全發揮了蘋果系統方面的優勢。
在國內市場,雖說不如蘋果那么成熟,其他像小米、華為、oppo、vivo等廠商也有自己的生態,在一定程度上對其他品牌阻礙,整個藍牙耳機市場容易形成品牌閉環:小米手機用戶更傾向于買小米自家的藍牙耳機,華為手機用戶更傾向于買小米自家的藍牙耳機……更別說國內手機圈搞得跟飯圈似的了。
相比蘋果、小米、華為等手機品牌,索尼手機在國內手機市場的份額是出了名的少,被不少人調侃為“信仰機”,甚至快被不少人遺忘了。在缺少手機終端支持的情況下,索尼自家的藍牙耳機難以通過自家生態形成大范圍鋪貨效應,而是只能通過耳機自身的優勢旁敲側打,擊破其他手機廠商的生態閉環。
索尼的技術自不用說,各種黑科技加持,相機、影音等領域的實力都是業界一流水準,曾經的工業設計也是行業模范水準……
但偏偏是這樣的一家企業,卻不能把技術整合在一起,手機業務竟然能拉胯到這個地步,哪怕系統做得稍微好點,定價稍微親民點,也會有不少索粉愿意支持。
索粉們親愛的“姨夫”,索尼前CEO平井一夫在出任首席執行官時,曾提出了“One Sony”的改革計劃,旨在打破部門壁壘,整合頂尖技術起來做出索尼的頂級產品。
但是,索尼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性還是太差,Xperia系列手機的各種毛病把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問題表露無疑,這也是很多索粉們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如今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業務一拉胯,以藍牙耳機為代表的產品也容易被拖后腿。
除了產品生態的問題,做好宣發也是很重要的,畢竟索尼“初代降噪豆”的失敗還是給消費者留下了嚴重的負面印象。
當初有誰想到在音頻領域有深厚實力的索尼做出了“初代降噪豆”那樣不成熟的產品呢,別說跟AirPods比,跟索尼自家的MDR-1000X相比,也過于遜色了。以至于很多人對后續降噪豆系列產品的關注度也不高,索尼在宣發方面也應該多花點精力,洗掉很多人對降噪豆系列產品的負面印象。
索尼的降噪豆是越做越好了,但是想有爆炸的市場響應,還是得把整個產品生態搞起來!主筆 | 俊二
編輯 | 四少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