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億智能的醫療資本故事
政策驅動下,智慧醫療賽道關注度不斷提升,資本融資氛圍日漸火熱。
《2020智慧醫療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國內智慧醫療產業規模已破千億,預計2021年規模將達到1259億元,增速超過20%。另外,有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醫療健康融資事件超過300起,披露融資總額超過630億。
最近的一起森億智能宣布完成5億元E輪融資,本輪由IDG資本領投,龍門投資、盛宇投資跟投。而此輪融資距離森億智能D輪融資僅約半年之久,2020年12月22日,森億智能完成4億元D輪融資,由中金甲子領投,陽光保險、騰訊跟投。
成立6年完成E輪融資,森億智能融資速度之快讓人好奇其成長歷程。作為一家為醫院提供專業、高效的數據化、智能化解決方案的企業,森億智能榮光的融資履歷背后,既有自身技術實力驅使也有市場利好因素推動。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醫療戰事膠著
看病難、治病難,醫療賽道消費者和服務者都不容易。
我國地域遼闊醫生資源參差不齊、醫療水平不一,偏遠地區醫療資源差,患者看病難。病人就診環節眾多且過程繁瑣,各類診斷數據堆積如山,而傳統醫院醫療數據收集、整理和監管缺乏有序的流程,醫生管理難。
AI大行其道智慧醫療乘風而起,緩解了各地醫療資源短缺和分布不均等問題。與此同時,AI可以輔助醫生問診、為藥物研發提供數據支持、做出疾病風險預警提示、健康檔案管理等等,在收集、分析、管理醫療數據方面是一把好手。
不過,智慧醫療在“救治”環節還未得到全民認可和廣泛應用。在此情景下,互聯網科技巨頭百度、阿里,初創者森億智能等企業,不斷為傳統醫院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共同推動AI在醫療行業的應用。
特別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加快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傳統醫院向數據化、智能化轉型大勢已定,各大傳統醫院、醫療機構積極建立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療體系。據悉,當前醫療數據化、智能化市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約為300%,為醫療信息化行業增速10倍以上。
政策驅使下,國內醫療市場對智慧醫療的需求愈加強烈。
尤其是在疫情黑天鵝肆虐過后,患者、醫生對醫療環境和醫生資源有了新的要求,一是從掛號到就診環節要避免人多嘈雜,保證醫療環境的安全性;二是提高醫生診斷和追蹤患者治療過程的效率;三是保證患者個人信息和醫療數據安全。
總之,智慧醫療需求旺盛,傳統醫療器械制造企業、頭部互聯網企業和新興AI企業等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了智慧醫療領域,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建立領先優勢
智慧醫療賽道乾坤未定,各大參賽選手卯足了勁構建企業護城河,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穩定市場占有率,而一眾簇擁者中,資本青睞的森億智能引人注目。
森億智能主要業務是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對海量醫療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基于此為醫院提供醫療大數據整體解決方案。簡單來說,森億智能為醫院提供數據服務平臺,相關醫院可以通過森億智能提供的數據平臺,進行各類疾病信息的檢索和記錄,提高醫生工作效率。
2016年成立至今,森億智能成果顯著且技術實力得到業內人士認可,整體業績不斷攀升。例如:森億智能率先將數據治理技術帶入醫療行業、發布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治解決方案,以及與華為攜手推出基于鯤鵬處理器的智慧醫院解決方案。
網絡公開數據顯示,相比2019年森億智能2020年營收增長4倍。在復旦版《2019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前100的醫院中,有超過30%與森億智能開展了合作。如今,森億智能已在全國擁有超過150家三級醫院客戶。
今年,森億智能再次對智慧醫療解決方案進行了優化升級,將數據集成與治理、智慧科研、智慧臨床、智慧管理等解決方案融合,讓AI更好的為醫療行業服務。
2021年CHINC大會上,森億智能發布SYNERGY智慧醫院解決方案,以“12306”為框架(1個目標、2項技術、3個內涵、0——全方位閉環、6大場景),來解決數據治理不夠、智能程度不高、價值導向不清晰、缺乏閉環解決機制和業務場景不完善等問題。
和其他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相比,SYNERGY智慧醫院解決方案擁有專業的數據集成、分析能力,數據服務貫穿患者服務、臨床診治、科研創新等重要的醫療場景,這樣醫療全場景和全流程的數據化服務,充分提高醫治效率以及醫院智能化水平。
智慧醫療方案的優化和升級離不開森億智能的技術實力和研發經驗。
截至目前,森億智能公司醫學背景人員占比達到25%,研發人員超過400人。而且,森億智能透露,E輪融資資金大部分用于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這一過程中森億智能積累了豐富的醫療數據管理、分析經驗。
長久以來,森億智能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智慧醫療服務解決方案,解決了技術、數據資源難題,推出了醫院數據處理、單病種質控、SYNERGY等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并與諸多公立醫院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這是森億智能建立的優勢。
不過智慧醫療市場強敵環伺,森億智能的領先優勢能保持多久?依舊是個未知數。
新一輪“競跑”
近一年來,阿里、京東、騰訊等互聯網行業巨頭在醫療領域動作頻頻,仿佛智慧醫療市場經歷了漫長的成長期之后,相關企業迎來了新一輪競跑。
眾所周知,阿里健康構建國內最大的醫藥電商平臺之后,又將數字新基建作為重點發展方向,旨在為企業數字化轉型、醫院、醫生數字化改造等提供平臺,探索數字新基建。在2021財年年報中,阿里健康數字基建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4%,增速持續提升。
無獨有偶,騰訊也在智慧醫院建設方面樹起“旗幟”。
騰訊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以及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互聯網資源,提供“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全流程醫療解決方案。截至目前,已推出了包括基層AI導輔診系統、腫瘤助手、智慧醫療解決方案,智慧醫保等騰訊醫療的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
顯然,在各行各業數字化、智能化的背景下,智慧醫療也成為了互聯網巨頭們的探索方向,這一點與森億智能的探索領域不謀而合,所以也會產生競爭關系。未來,阿里、騰訊基于自身互聯網生態拓展智慧醫療業務場景,探索“AI+醫療”路線的同時,也會逐漸地拓展到醫療數據服務領域。
森億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醫院數據資產難管理、數據風險難掌控、數據難分類等問題,推進了公立醫院智慧化發展。不過,相比互聯網巨頭醫療布局的廣而全,森億智能智慧醫療布局還不完善,需要強化自身長期競爭力。
也就是說,森億智能想要延續輝煌的融資履歷、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