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鳳霄,中國航拍第一人。
作者:咸魚,首發: 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原標題:消失2年,險些命喪深山,他獨自航拍中國34省,拍下的照片讓每一個中國人熱淚盈眶!
呂鳳霄,中國航拍第一人。
“生在華北,學在西北,活在華南,心在四方?!?/p>
短短16個字是他對自己過往人生的概括。
自2007年起,10余年的時間,呂鳳霄5次走遍全國,跨越34個省份。
從高山海洋到荒漠冰川,從繁華都市到僻靜村莊,他拍下100多萬張照片。
以獨特的視角,記錄下中國不為人知的美貌。
內蒙古錫林郭勒的大紅山,似星火燎原蒼茫壯闊
呼倫貝爾的森林鐵軌,黃色盡情渲染秋日的浪漫
東南海邊的一葉孤舟,徜徉在清澈碧藍的海面上
吉林的查干湖,碾軋的車轍交錯縱橫
行攝中國的這些年,呂鳳霄爬過高樓、困過孤島、陷過泥沼...
走南闖北,幾度喪命,把人生活成了一場冒險。
曾被央視、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過,也引發大量外媒關注報道。
一、最美的依然是祖國
中學時,呂鳳霄幫鄰居寫春聯,經常臨摹“福降神州”、“春回神州”幾個字。
“神州”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令他十分好奇:神州大地到底是什么樣子?
一顆好奇的種子就這樣在他心底扎根發芽。
湖南-小東江
青海格爾木-胡楊林
甘肅白銀-黃河石林
1、辭掉工作,行攝中國
“工作生活一平如鏡,均碌碌無為,唯獨攝影和旅行還算有點收獲?!?/strong>
2015年,呂鳳霄回顧自己的一年,寫下這樣一段話。
此時,他已經是一名國企的園林設計總監,享受著旁人羨慕不來的生活。
但私下里,他卻喜歡給自己找些麻煩,常常背起行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尤其迷上攝影后,仿佛和時間賽跑一般,他利用工作間隙,拍下不同城市的風貌。
?
左為廣州,右為貴州平壩-櫻花
左為吉林-霧凇島,右為黑龍江-哈爾濱大劇院
為了多拍一個地點,呂鳳霄經常早出晚歸,一頓頂三餐,餓了就啃個饅頭充饑。
有時候請不到假,索性連家都不回,睡在公交火車上,勉強撐過幾個夜晚。
等到周一凌晨返回,就直接回單位睡上一會兒,接著繼續上班。
鳥瞰神州-花城魅影(廣州)
日子久了,呂鳳霄干脆放棄自己的“鐵飯碗”,成為無業游民。
獨自一人,前后掛著兩個重達七八十斤的背包,“前凸后翹”地上路了。
左為新疆喀納斯,右為內蒙古海拉爾-阿爾山
內蒙古莫爾-道嘎
常人不能理解,覺得他是怪胎,放著舒服的日子不過,給自己找罪受。
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一路看過千山和萬水,我的腳踏遍天南和地北,日曬或是風吹,我都無所謂?!?/strong>
左為遼寧盤錦-紅海灘,右為云南東川-紅土地
左為黑龍江鏡泊-稻田,右為海南三亞-白沙灘
2、迷上“上帝”視角
“從第二次行走中國開始,我就不再是為了旅行,而是專門為拍攝?!?/strong>
朋友圈消失兩年后,呂鳳霄走遍祖國的大江南北,拍下絢麗多姿的中國色。
左為青海柴達木-翡翠湖,右為海南文昌-漁業養殖場
西藏日喀則-奇林峽
某次玩滑翔傘,離開地面的瞬間,呂鳳霄迷上了自天空俯視的上帝視角。
彼時,國內大多是千篇一律的“正面照”,他卻叛逆地想:為何不換個角度看中國?
左為云南羅平,右為云南紅河-紅梯田
一雙鞋、兩個背包,他獨自航拍五千多公里的里程,腳步越走越遠,不舍停歇。
很多人懷疑他是富二代,他卻說自己是“付二代”,為完成拍攝付出自己的全部積蓄。
“我有點一根筋,做什么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左為福建-島礁,右為湖南郴州-高椅嶺
左為青海-昆侖山,右為西藏公路
十余年里,呂鳳霄5次航拍中國,經歷過無數次炸機,壞掉了十幾架無人機。
一路上麻煩事不斷,他沒想過放棄,每次出發的目的地始終是在中國。
“不管走出多遠,最美的依然是我的祖國,中國?!?/strong>
左為塞北浮鴨,右為阿克蘇雪豹
黑龍江牡丹江-東北虎
二、不只是記錄“美”
談起自己的攝影,呂鳳霄直言:
自己沒什么特別的技巧,只是在合適的時機和地點,融入了自己的思緒。
把出眼前所見還原出來,記錄下真實自然的中國。
“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將這些風景給更多人看,把中國的色彩告訴更多人?!?/p>
右為中衛,左為丹霞錦江
正是因為中國如此美麗,所以,他更加無法容忍破壞這份美麗的行為。
拍攝的途中,他發現污染造成大地母親傷痕累累,就拿起相機記錄下這些場景。
用影像的方式引起大家的關注,一起行動,推動中國環保事業的發展。
勝似仙境的青山背后卻是滿目的“瘡痍”。
廣東云浮-白云深處的礦區
澳洲山火引發的災害大家有目共睹。
晚上偷焚秸稈
但焚燒秸稈帶來的危害同樣不容忽視。
左:秋收后焚燒秸稈,右:人工撲滅
地球的綠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
首當其沖的是土地荒漠化目前中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27.4%近4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響。
左為甘肅-皴裂土地,右為內蒙古烏蘭察布-干旱湖泊
哪怕是沿海地區也難逃水質性缺水的境況。
左為中山-干涸魚塘,惠州西湖-被堤壩隔離的藍藻
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看似與我們毫無關系實則是休戚與共。
左:共享單車墳場,右:摩托車墳場
被稱為“黑色污染”的廢舊輪胎,其回收和處理技術一直是世界性難題因此請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左:報廢出租車墳場,右:汽車墳場
我們還能干些什么?養成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垃圾填埋場
生產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垃圾分類能“變廢為寶”循環利用。
左:南方垃圾場,中:北方垃圾場,右:中部垃圾場
每一張圖、每一句話都是呂鳳霄的所見所感。
顯然比起前面的美圖,這組“丑照”熱度要低很多,觸目驚心的場景仿佛在揭人傷疤。
藍藻爆發
他曾多次跟蹤報道過某家非法垃圾填埋場,親眼見證它逐漸恢復原樣。
別人都笑他傻,自找麻煩,搶人家調查記者該干的活兒。他卻呵呵一笑:
“人家有單位和資金支持,我就靠那點兒理想支撐?!?/p>
涇渭分明-黃色的是長江
不知何時,呂鳳霄不再只是單純地記錄,直言想做的事情遠在攝影之外。
橫跨15年拍攝一個縣城,記錄每個村莊的變化,通過新舊影像的對比,展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康中國-新農村建設
拍攝整個長城體系,通過展示長城沿線目前現狀,喚起人們對文物的保護意識。
“現在的我,不想也不必活成別人眼中的成功,我的理想是一直在路上?!?/p>
瞰見長城-土長城四季
三、最美的風景是人
“每一張絕美風景的背后是人,人才是最美的風景,也是我一遍遍行走的摯愛?!?/strong>
行攝中國的路途上,呂鳳霄收獲的不只是美景,也有溫暖和真情。
苗族姑娘&放牛少年
在雨中拍攝時,路邊的陌生小男孩主動幫他撐傘,自己卻是半邊身子淋著雨。
在黃土高原拍攝時,天冷得他直哆嗦,圍觀的老鄉就走了半小時,回家給他拿大衣。
朝鮮族朋友邀請他上自家過夜;路邊阿姨送他半袋子杏;廣西老鄉免費載他進山…
倍受感動,呂鳳霄慢慢地走上公益之路,時不時就會給貧困家庭送些物資。
或許因為善意是會傳遞的,一位患有抑郁癥的阿姨,40年來從未出過遠門。
但在看到他的照片后,想要走出家門,一邊看世界的風采,一邊做公益幫助更多人。
蔥農
那一刻,呂鳳霄意識到拍攝不是一件自我的事,自己的照片可以喚醒和療愈人們。
“我要讓更多的人看到中國有多美,我有責任讓更多的人看到人世間的真善美?!?/p>
攝影:呂鳳霄,著名跨界藝術家、攝影師、設計師、高級工程師、旅行家、書法家、手工藝人;因五次拍遍中國34省,被譽為“中國航拍第一人”。
感謝呂鳳霄老師接受專訪和授權內容。
作者公眾號: 普象工業設計小站(ID:iamdesig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