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明星,下一個時代頂流?
00后雙冠王楊倩的甜寵比心,讓禿頭網友DNA動了的侯志慧的發量,又A又颯的女子重劍冠軍孫一文,為中國籃球項目捧回獎牌的“人間扳手”楊舒予,可愛萌新的跳水冠軍張家齊,莎氣藤藤的孫穎莎,還有羽毛球女雙的凡塵組合國粹C++語言輸出......
隨著東京奧運會開啟賽程,中國奧運運動員也實力霸榜熱搜,成為絕對的頂流。
對于一些無端指責,社交平臺也紛紛出臺規則,將奧運明星很好地保護了起來。這也是隨著對國家整體實力的感知提升,大眾不再對獎牌榜排名有執念,轉而關注點更聚焦于運動員本人,奧運明星的社交賬號也被“攻陷”,運動員同款美甲、發夾和項鏈成為熱銷單品,中國運動員同款口罩也被賣瘋,正品口罩廠家站出來做聲明,提醒消費者遠離山寨,像楊倩和白敬亭也來了一場藝人明星和奧運冠軍的“雙向追星”。
在雙奧會相隔一年的“體育大年”氛圍下,有顏值、有實力、有個性的奧運新星們,或許會成為下一個時代的頂流。
回顧過往頂流發展史,分別走過了基于電視媒體、視頻流媒體和社交媒體為代表的傳播大環境。
2004年,當時作為《超級男聲》的姊妹賽事,《超級女聲》第一次登上了湖南衛視的舞臺,次年《想唱就唱》的主題曲傳遍大街小巷,李宇春拿下冠軍,帶動了一波中性審美潮,那是2G網絡下的頂流,也是地方衛視的黃金時刻。
2010年前后,電視臺依舊掌握著絕對話語權,當時興起經典影視劇IP改編的熱潮,李少紅執導的新版《紅樓夢》上映于這個階段,雖口碑撲街,但造星能力很強,諸如楊洋、李沁等主演陣容收割了不少注意力。
緊隨經典影視劇之后的,是宮斗劇和玄幻劇IP的興起,愛奇藝、優酷出品和騰訊視頻平臺崛起,在IP改編、制作和發行上重新分得話語權。
2013年,基于用戶主動訂閱制的微博,逐步替代主流電視臺,成為娛樂明星的宣發陣地,明星和流量由此捆綁得越來越深,無論是從宮斗劇走出來的80后“四小花旦”,2014年韓流退潮后兩開花的“歸國四子”,還是2018年興起的養成式練習生代表......
頂流,成為“流量明星”在商業上的最高贊譽。
隨之而來的是代言費的水漲船高,而每個想做年輕化的品牌,都想蹭一蹭頂流,流量明星打法也不斷內卷。正如某酒類品牌為了突破地域限制,啟用了數位頂流明星代言,并為之投入數倍的營銷預算,這直接體現在企業財報中,2021半年報顯示其成為該品類上市企業中,唯一沒能實現盈利的企業。
成也流量,敗也流量,相較于代言費用和營銷推廣投入,“塌房事件”不斷上演,對品牌的傷害更大。
此外,流量明星相關影視劇、綜藝節目收視率縮水,單純靠流量藝人帶動粉絲經濟的方式,逐漸式微。
而在另一面,2016年央媒大力推行“主流網紅”——以元氣和正能量圈粉,講“顏值”,更講價值,王冰冰、朱廣權、尼格買提和撒貝寧等央視網紅有了新輿論的影響力。
而隨著東京奧運會的推進,“主流網紅”將擴容一大批“正能量”的運動明星:
①有顏值,有料,有性格
顏值,是第一社交生產力。
這一屆奧運選手在賽事開始前,就已經因顏值出圈,除了前面所提及的運動員,還有“衣品+顏值”雙在線的藝術體操選手劉鑫,中國國家女子水球隊隊長熊敦瀚,中國空手道選手龔莉,200米混合泳冠軍汪順等。
圖/男子200米混合泳冠軍汪順
出圈的奧運明星,本身出道即有作品,是有料的,無論是站上奧運舞臺,還是拿得獎牌,社會主流輿論都傾向于認可他們,而非苛責于金牌榜,這也符合主流網紅有關“有實力+正能量”的定義,相較于部分過于激進的飯圈文化,為奧運明星打call更符合公眾的價值觀。
有性格,有內容,是制造話題的能力。
相較于過往,奧運明星成名后再造人設,這一屆奧運明星更具有個性化,面對鏡頭,他們在國際賽事舞臺上,也能從容地展示自己真實的一面,例如張家齊奪冠后表示想要一個芭比娃娃;作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學霸,楊倩被網友實名羨慕,感慨道——這才是最強社會實踐;孫一文奪冠后粉絲留言道,原來我關注的美妝博主是奧運冠軍,其拍攝的雜志照片也被各種路轉粉。
②社交媒體承接流量
在人均“雙微一抖一快手”的社交環境下,奧運明星早已開通個人社交賬號,也會不定期“營業”,例如孫一文的抖音賬號關注量已破百萬,其中“國服最強劍客”的內容點贊量已破80萬,楊倩微博關注量達到230萬,孫穎莎與伊藤美誠的對決在兩天時間里,持續霸榜熱搜。
在奧運相關話題討論最高峰時期,奧運明星通過個人社交賬號承接住這一波流量,過往沉淀的內容也讓粉絲“考古”,有利于加深認知。
③Z世代年齡層的溝通語境
這一屆奧運會涌現了很多Z世代運動員,尤其是00后的表現引發一波關注。而對于品牌而言,這也是年輕化聚焦的主要年齡層,同齡人更能放大傳播效應。此處,不同于流量明星的飯圈文化,容易引來飯圈對立情緒的情況,大眾對于體育明星的認知大多是正面的,沒有文化圈層的對立,主流媒體、平臺也會引導大眾“保護”奧運明星,例如王璐瑤預賽失利后,社交平臺及時出臺規則,抵制網絡暴力。
此外,在“躺平”成為一種自嘲的當下,Z世代運動員也傳達了一種,用實際行動拒絕躺平的價值觀,央視和主流媒體的持續報道,也會不斷加深正向價值觀的印象。
正如很多主打健康、安全的產品都會傾向于找奧運明星代言,例如奶粉、瓶裝水和果汁品牌,除了看中明星帶來的流量效應外,還有奧運明星傳遞出的正能量、健康的理念。奧運明星所在的賽事與品類有天然的關聯性,它有天然的垂類屬性,這些都是品牌的機會。
除了“人和”之外,奧運明星也會在“天時”和“地利”的基礎上,在未來幾年迎來極大關注度。
例如,本次東京奧運賽事結束后,奧運明星回國后會引發二次傳播,以及隨之而來的北京冬奧會,會進一度提升國民的體育熱情,例如入中國籍的00后自由式滑雪世界冠軍谷愛凌,已然成為新的“頂流偶像”,也必將在北京冬奧會上迎來高光時刻;而后是2024年巴黎奧運會,四年三奧,奧運明星的關注度會持續提升,本屆年輕的奧運明星,大概率會出現在下屆奧運會的賽場中,這也是影響力的持續。
正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烘托出的體育氛圍,很多運動員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奧運明星的傳播長尾效應,也會延續下去。
流量,同樣也具有兩面性,相較于傳播效應,運動明星代言同樣有著對應的問題,其中經常被提及的便是,將賽事成績下滑歸咎于商業代言。
當奧運明星能持續保持很好的狀態時,這并不會出現什么問題。然而,運動員賽事成績的起伏是正常現象,當大眾感知到運動員過多地投入到綜藝、代言等活動時,就會關聯兩者,經常會引發負面輿論,奧運明星也會變得謹慎。
因為,在大眾的認知中,賽事表現和商業是矛盾的。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奧運明星的個人價值讓位于集體價值,和商業幾乎是絕緣的。體育明星在商業意識上的覺醒,是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伏明霞開了個人商業代言的先河,并于2001年為安利紐崔萊拍攝了第一條商業廣告。
圖/伏明霞拍攝商業廣告片段
二十多年的體育經濟發展中,運動員與商業活動和綜藝節目貼得太緊,依舊會被看做“不干正事兒”,大多奧運明星的代言互動方面,表現也并不好。
但奧運明星的商業價值,需要很高的曝光量,而高曝光量關聯的賽事成績,正是一個互相促進的過程。正如美國很多體育明星,都會建立起“成績”和“商業”的正向循環,目前國內奧運明星和商業是“割裂”的。
此外,不同于部分國外運動員出于自身愛好,自費去準備和參與體育賽事,政府并不會提供多少訓練資金,因此他們會很自由地組建經紀團隊,參與到商業活動中。中國的奧運明星基本是由國家培養的,從訓練、比賽、出國集訓到教練聘請、場租等都是政府出資。
因此,大多數奧運明星歸屬于所在主管部門管理,商業活動也不例外,這無疑也需要去平衡個中關系。
從商業影響力角度來說,一個在頂級賽事舞臺證明了自己的奧運明星,自然會有廣泛的公眾認知率,以及足夠深的市場滲透力,其個人商業價值也會顯現出來。
正如華南師范大學譚建湘教授所言:一放開就亂,這很多是基于部門利益,我堅決贊同運動員開發個人商業代言市場,這里面有一個很樸素的邏輯,運動員成績越好,商業價值就越大。
以直播帶貨為例,為維持頭部帶貨主播李佳琦的日常運營,美ONE為其配備了三百多人的團隊,其中產品檢測部門員工均為研究生學歷。相比之下,奧運明星背后的團隊,無論是人數還是專業性都顯得稀缺。
反而像退役后的奧運明星,在商業轉型上更為成功,例如張繼科轉投經紀公司“燦亮柒號”后,開始接觸綜藝和直播帶貨,而這家經紀公司幕后操盤手是田亮和葉一茜;惠若琪退役后簽約了“壹心娛樂”,也就是楊天真坐鎮的經紀公司,進而在退役后擁有了比過往更多的商業資源和曝光機會。在役運動員中,在平昌冬奧會大放異彩的武大靖,也簽約了一家娛樂化的經紀公司“盛夏星空”......
體育大年揭開了屬于奧運明星的頂流時代,也將推動商業代言模式的創新。商業和競技體育的集合,既能讓品牌享受到直男經濟和飯圈經濟的紅利,同時也能盡快破除外界的固化印象,走向更為開放的商業化之路。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