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欺保監會、下騙投保人,眾安保險的無法無天還在繼續……
哈嘍大家好,我是宇宙第二反套路、防忽悠、揭秘商業和資本真相的鐮刀粉碎機柴妹~
眾所周知,保險存在的意義,就是保障投保人的切身利益。
可是前兩天,中國銀行保險監督委員會發布的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書,簡直狠狠打了保險行業的臉。
處罰書的主人公是眾安保險。
保監會詳細列舉其四條違法行為——自營平臺欺騙投保人、第三方平臺欺騙投保人、保險條款和費率不符合規定以及提供虛假報告資料。
最后結果,總罰款147萬。
單看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比較陌生。
甚至會下意識認為:我沒有買眾安保險,它欺騙投保人關我什么事?
可正是這種想法,柴妹才覺得細思極恐。
因為很多人身為眾安保險的投保人卻不自知。
眾安是國內第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
由螞蟻金服、騰訊、中國平安等知名企業聯合創辦,像大家購買的支付寶好醫保里就有很多保險是眾安承包。
論背景、論資歷、論名號...
眾安都是保險界翹楚。
而且因為背靠大樹,在選擇保險時,消費者也會對眾安予以更多好感。
柴妹去年看過一篇夸贊眾安保險的文章,名字在這里就不提了。
在文章里,筆者特別提到投訴率問題。
他認為不止眾安,任何一家保險公司都面臨這個問題。
并且當時互聯網保險的監管趨嚴,投訴量肯定會越來越少......
話雖說得有理,但他肯定沒想到,眾安保險這些年是越來越飄了。
槽點太多,咱們就先從保監會罰款的四項違法行為說起。
前兩個違法行為,說直白點,就是假廣告。
比如眾安在自營網絡平臺上銷售的“尊享e生醫療險2017”、“尊享e生旗艦版”、“女性尊享百萬意外險”...
以及眾安通過第三方網絡平臺銷售“重疾險”、“600萬醫療保障”等。
都是利用極具誘惑力的廣告吸引大家投保,可實際上投保之后的真實信息和宣傳不能說是一模一樣,只能說是毫無相似。
偏偏很多人還看不出來,傻乎乎的相信廣告信息。
除此之外,保監會公布的第三條也很重要。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眾安保險不按照國家規定收費,多收或者少收保費,話雖如此,但少收保費你覺得可能嗎?
舉個曝出來的例子。
2017年和2018年,眾安財險在某APP司機端銷售“拉活寶”車主保障計劃,以及重疾保障計劃,全都突破對應保險費率表上下限收取保費。
此時再聯想到今年六月眾安保險公布的保費成績單。
今年1至5月,眾安保險實現保費收入77.25億元,同比增幅達到44.4%。其中5月保費收入達到1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6%。
你品,你細品。
除了以上這些,第四條才是保監會真正看中的大問題。
在2017年和2018年眾安財險向中國保監會報送的理賠數據中,存在以業務結案時間代替賠款指令發出時間,拒賠案件作正常給付、協議給付案件處理,結案賠款金額為0的問題。
也就是說,眾安保險上交給保監會的理賠數據,其中關于理賠服務時效問題是假的。
可是在宣傳時,眾安保險又用自己編造出來的信息變相縮短理賠時間。
總結下來一句話——眾安保險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投保,然后給保監會看虛假數據,證明自己的理賠服務很高效。
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欺上瞞下。
欺上:欺騙保監會;
瞞下:隱瞞消費者。
怎么?眾安保險這是仗著背后有騰訊、螞蟻和平安三大巨頭就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唄?
如果有讀者心細,應該會發現在保監會列出的四條違法行為里,時間都是2017年至2018年。
所以處罰決定書公布后,眾安保險理直氣壯稱自己在2019年就已經全面完成了整改。
但柴妹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炒冷飯、舊事重提。
而是因為,在眾安保險整改完成的2019年之后,類似的事件還一直在發生。
人們買保險最怕什么?
爭議。
拒賠。
而去年年中,眾安尊享e生系列產品的一個小改動,就讓人覺得無比惡心。
這是改動之前的合同,意思是若發生爭議,投保人可以選擇協商、仲裁、訴訟任意一種方式維權。
但2020年在實際發放給投保人的保單上,眾安保險卻悄悄去掉訴訟,只剩下協商和仲裁兩種維權方式。
看似改動不大,可實際上卻給消費者增加了維權成本。
保險訴訟相對仲裁而言,對消費者的保護力度更高,因為訴訟可以有兩次機會,二審如不滿意還可以申請再審。
但仲裁不一樣,法院發出傳票你必須去應訴,否則仲裁結果對你很不利,而且仲裁一裁終局。
就算結果不滿意,也沒有繼續維權的機會了。
這個改動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讓消費者在維權時“知難而退”。
為什么要特意“阻止”消費者維權?
原因很簡單,拒賠。
就在今年年初,2021年1月份時,著名頭鐵節目1818黃金眼報道了眾安保險一起拒賠案例。
和咱們前文截圖中的首月1元不同,這位李先生在網上看到的廣告是首月2元起,就可享受600萬的醫療保障。
李先生那叫一個心動,立刻點進去下了單。
從微信的扣款記錄可以發現,自首月2元后,之后每個月的保費是79元,也就是說李先生一年花948元買了這份保險。
投保后,李先生在一年內去過醫院三次。
三次申請理賠,均被拒絕。
第一次沒有住院,拒賠可以理解。
但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拒賠原因是沒有在投保前如實告知自己之前有高血壓和支氣管炎。
看起來有理有據。
的確,在客戶投保前保險公司需要列出投保人健康告知內容,并由投保人確認是否符合健康告知,若不符合便不可以承保。
而投保人投保前故意隱瞞不告知,保險公司也有權拒絕賠付。
但問題在于,眾安保險為了誘導客戶盡快付錢投保,宣傳“大病小病都能治”,健康須知故意折疊,極易忽略。
很多不懂保險的人,可能只是被首月2元吸引過去,有關保險細則根本看不懂、或者直接忽略沒有看。
然后理賠時被拒絕,只能怪你自己沒看清楚。
無獨有偶,類似案例網絡上比比皆是。
朱先生(化名)給自己丈母娘買了一份眾安無憂綜合意外險,去年2月自駕游時在高速上被追尾,經過多次治療,丈母娘依舊落下7級傷殘。
而申請理賠時卻被拒絕。
拒賠理由是投保人和被保人是女婿和丈母娘的關系,不具有保險利益。
港真,看到這個理由時,柴妹真忍不住笑了。
《保險法》里明明白白寫著的條例,眾安保險都能視若無睹?
在眾安保險的合同里,也沒說這不符合投保條件啊?
朱先生氣急,找了保險經紀人幫助維權。
這位保險經紀人親自給眾安保險的客服打電話詢問,女婿是否可以給丈母娘投保,得到客服肯定的回答。
當詢問如何填寫關系時,客服指導選擇“父母”一項。
和朱先生填寫的信息一樣,既然如此,朱先生被拒賠又是何道理?
如果說眾安保險拒賠醫療險和意外險是不想出錢,那么身為一家大公司,總不至于連某寶的運費險都不愿意理賠吧?
柴妹上黑貓一查,好家伙,眾安還真不想賠。
不止運費險,航空延誤險也是百般拒絕。
運費險才幾個錢?
航空延誤險才幾個錢?
這些小金額的保險都賴著不賠,可想而知,面對高額醫療險和意外險的理賠申請時,眾安保險會是怎樣一副嘴臉。
如果眾安保險每個理賠申請都拒絕、找茬、無休止的扯皮,那么客戶買這份保險的意義在哪兒?
還有一點,眾安保險借著支付寶平臺賺得盆滿缽滿,支付寶你知道眾安保險對客戶是這種態度嗎?
最后,柴妹實在忍不住想奉勸大家一句,除了謹慎購買眾安保險之外,大家最好別買互聯網保險。
早在2018年就有人說過警惕互聯網保險割韭菜。
當時舉出了例子,說眾安保險聘請第三方理賠調查公司在調查取證過程中騷擾客戶、游說客戶放棄理賠并退保。
給客戶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困擾。
這里面的第三方理賠調查公司,就相當于保險企業請來調查你的“私家偵探”。
如果去線下保險公司購買保險,我們是需要簽訂一份授權書,意思就是說授權給保險公司審核我們信息的權利。
買互聯網保險,也有這么一份授權書,表面上都是說保險公司自己調查。
但背地里第三方的身影卻層出不窮。
再則,網絡實在太好動手腳了。
各種文字陷阱讓人防不勝防,你以為看到廣告里的“優惠”是真優惠,可實際上到底是誰賺了,卻不一定呢......
END
主筆 | 小陸
編輯 | 四少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