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自選股,拍廣告了!
在大眾的普遍認知中,Z世代個性卓著的最鮮明特質或許就是對于所喜愛事物的異常迷戀,追求潮流追求差異,愿意為興趣消費,且有時非常容易上頭。
但如今的年輕人好像和想象中的不理智消費形象有著不小的出入,不少年輕人不僅不再大手大腳的消費,甚至還開始了精打細算地理財,基金更是成為近期年輕社交圈中出現的高頻詞匯。
漲跌之間登上微博熱搜,成為閑魚發家致富的制勝法寶,年輕人的社交圈無一不充溢著各種基金話題,儼然成了年輕人的又一新興興趣重鎮,而這自然也就勾起了不少品牌的入局欲望。
恰逢騰訊自選股9周年,在年輕人都持續聚焦于基金的漲跌時,品牌巧妙地借助股市的發展趨勢來描繪起了同樣起起落落的打拼人生,當基金里的專業術語成為真實生活中的寫照,雙向交織下的新奇感油然而生。
人生如股,做自己的操盤手
如果,每個人都成了一只股票,你會是哪種類型的呢?
我們在炒基金的時候知道低買高賣,但如果放眼整個大盤,你又知道該如何選擇嗎?
這支騰訊自選股的全新品牌片正是以一種全新的視野聚焦于七支真人股票的成長史,來見證處于不同市場定位的他們,如何通過一步步的選擇與判斷,成為市場上最耀眼的那支“優質股”。
在影片中,有的股票剛剛上市,有的正處于震蕩期,有些想嘗試新方向卻不被看好,有些是品質股但遭遇瓶頸,有的不被看好瀕臨退市邊緣,有些正處于市場底部,也有的正在尋找良好的市場契機。
每一支股票背后都是一個正處于人生不同階段的人,剛入職場、事業受挫折、跨界失敗、人生低谷,專業視角審視下的大盤動態折射著每個人截然不同的成長軌跡,彼此交融共鳴,勾勒成了一幅奇特的人生畫卷。
通過對處于不同階段的股票描繪,品牌還將無數人對于人生道路的真實抉擇融入進了影片中的股票市場講解,借由加倉、持有、突破瓶頸、尋找新機遇、打開上漲空間、走出獨立行情等一系列專業化術語將人生邏輯化,將市場人生化,在一語雙關的市場解析中賦予不同人生以新鮮且別具特色的感知。
而這七支股票的選取也頗具大眾思考,職場新人、面館老板、房產中介、創業者等涵蓋各個領域各個人生階段的角色皆能令個性卓著的年輕用戶找到與自己高度契合的人生坐標,從而產生更為沉浸式的代入感。
其實拋開股市專業視野的加持,單獨剖析騰訊自選股這支品牌片所要傳達的核心價值觀,更多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但這個命題單一呈現未免有些太泛,且略顯生硬,老生常談而無共鳴度。
而基于品牌自身調性出發,再結合年輕人時下火爆十足的基金浪潮,在注入了來自股票市場的專業語境后,反而由內而外煥發出一種奇異的風格,配合年輕人在基金市場上遇到的各種真實難題,角色、困境的雙重代入感之下自然能夠迅速引發一眾用戶的持續情感共振。
借助年輕人喜聞樂見的領域與口吻,也就潛移默化地將騰訊自選股“人人都是潛力股”,在人生的股市上做好自己的操盤手價值理念傾瀉而出。
基金營銷,風靡全網
從基金切入人生態度,再從真實的生活故事嫁接至品牌價值觀,騰訊自選股這波緊抓社會熱點話題的營銷組合拳的確相當了得,既破除了老生常談下的心靈雞湯式說教風格,也趁機借了一波年輕人的基金熱,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而回歸這支TVC的底層洞察,在傳達品牌“人人都是潛力股”這一理念之外,更多的是想要借助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從價值觀維度由內而外搶占用戶心智。
三浦展在《第四消費時代》中表示,第四消費時代里,人們的消費觀念將從崇尚時尚、奢侈品,經歷注重質量和舒適度,進而過渡到回歸內心的滿足感上來。
簡單地來說,便是從感性消費回歸理性消費層面,而如今社會消費觀念發展正從第三消費時代逐步向第四消費時代緩慢進軍,因而魔幻地出現了個性消費與理性消費觀念的共存共生,而消費者對于基金的狂熱著迷也正是因為以上兩種觀念的交織碰撞。
而在這時候不少人發現,入手基金竟然能夠管住手,甚至手指輕輕一點就能實現奶茶、車厘子、甜甜圈等一系列自由,簡直堪稱寶藏玩法。
借助年輕人四通八達的社交圈,一傳十十傳百,瞬間讓基金破圈各大亞文化圈層,發展到后來,基金一跌直接霸榜微博熱搜,基金牛蛙社交圈大火,甚至閑魚也借勢基金熱度完成了一次品牌認知上的全新升級,如今不懂點基金知識,甚至都無法加入年輕人的話題,足以見得基金的強大影響力。
在品牌眼中,愈演愈烈的基金浪潮早已如電競、音樂、國潮等領域一樣,成為Z世代的專屬標簽,而緊抓著這一風向標的品牌,也必然能夠在漫長的年輕化進程上更加如魚得水。
騰訊自選股《人生如股》的巧妙比喻,的確深諳年輕人的內在思考,內卷橫行,躺平當道,誰又不是一直在這盤人生大棋上奮勇向前,但就如基金股票一樣,有漲有跌,把握機遇,緊抓大勢走向,總有成為“優質股”的那一天。
將人生挑戰輕松化,運用Z世代的語言構建品牌與用戶間的內在關聯,又順帶將品牌定位與價值理念悄然融入,以情感共鳴破局,最終又回歸人生價值觀思考,有梗有料又有價值共鳴,自然也就讓騰訊自選股順利出圈。
專業內容泛娛化、大眾化
成為大勢所趨
隨著年輕化這一時代命題的興起,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專業品牌連帶著官媒都開始打破自身固化印象,以眼花繚亂的年輕化打法贏得更廣泛用戶群體的關注。
諸如國務院兩會期間以“賣萌rap”TVC驚艷眾人,建行玩起了年輕人都無法自拔的劇本殺,央視去年搞起了官方選秀,今年更是以《央young之夏》開啟了新一輪的年輕化探索,華為影業拍起了動漫、小米我拿起了鬼畜,騰訊阿里更是沙雕玩法多種多樣,以求在一種充滿輕松個性的氛圍下與年輕人同調共進。
在Z世代層出不窮的興趣圈層迭代生長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專業化品牌輸出的內容在保留自身的專業特色之外,都開始朝著泛娛化、大眾化邁進,騰訊自選股同樣如此。
過多的股市行情講解或許略顯生硬老套,但配合上年輕人的基金社交特點,再真實還原當前打工人的艱難境遇,玩法、情感雙向抓取,讓專業內容輕松化、年輕化,進而進一步凹顯出了品牌的個性化形象,在潛移默化中令品牌烙印深植用戶心底。
當然,這種年輕化的探索更多的需要基于品牌定位之上,在多元雜糅的信息時代尋找到自身領域與年輕人的共鳴點,以情感維系為核心,由內破局,外在趣味玩法加持,方能玩出品效合一的閉環。
請加微信/QQ:2881339675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